環保 盛世危言下的潛臺詞(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9日 11:36 《環球財經》雜志 | |||||||||
職能歸位的夢想與障礙 在軟性調控走強的這場新變革中,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法律法規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市場準入標準的制定者和執行者,其他的問題大可的交給市場去消化,而不再是過去的硬性計劃。這不能不說是政府在重新尋找他們在經濟生活中的定
那么在我國,這個“制定者”和“執行者”的意識與職能是否能盡快到位呢? 其實從第一部環境法的誕生直至今日,我國環保領域的法律框架已日趨完善。關鍵是相關的政策、制度、法規能否真正落到經濟生活之中。關注環保產業的人們都清楚,環保的潛在空間、潛在市場很大,但是如何將其轉化為現實需求?這也需要有關政府通過設立標準,嚴格執法,增加監督監測頻次,形成外部壓力,將對環境污染治理的潛在需求轉為現實需求,創造環境污染治理的市場。從“環境-環保-環保產業”到整個經濟生活,每一個層面都需要政府意識、職能的轉變與歸位。 長久以來環保部門在中國都只是圖有空名并無實權,它所下達的命令和規章也經常遭到經濟發展部門的拒絕,或被地方官員忽視,而被忽視的一個主要理由就是“必須先解決經濟發展”。 但從不少發達國家的經歷來看,環境的治理并未影響其經濟的發展,反而成為一種促進原有經濟模式提升的助力,解決了經濟發展的后顧之憂。 據社科院社會與環境研究室副主任李宇軍對《環球財經》記者介紹,日本是亞洲最先步入世界現代化的國家,但現代化發展也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日本由此開始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日本政府也因此采取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措施。 由于實行了較為嚴格的環保政策和標準,經過近10年的治理,日本的環境得到了恢復,日本的環保產業也發展迅速,并占領了越來越多的國際市場。而日本在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過程中派生出的新技術,甚至帶動了新的產業發展以及原有經濟模式的轉型。 其實真正使中國環保舉步維艱的主要原因是依舊僵化的體制,是國有企業、政府力量依然在經濟生活中唱主角。 于是我們看到了“綠色GDP”的出臺,看到了從“風暴”到“長效機制”的呼聲。從“科學發展觀”到“和諧社會”,中共執政的理念逐漸在淡化GDP的意義。這無疑觸動了“后改革開放時代”政府意識及職能的轉變及歸位,將對我國的經濟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相關專題: 《環球財經》封面系列文章: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