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機會:風險資本 瞄準國退民進機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03日 16:47 《全球財經觀察》 | |||||||||
機會:中國加入WTO第四年;通訊、媒體領域允許外商進入;政府退出與國民經濟命脈無關行業 風險:相關制度建設缺乏和政策的不穩定性 風險資本|瞄準國退民進機會
文|閻焱(軟銀亞洲信息基礎投資基金總裁、執行董事總經理) 2004年直接投資基金和風險資金的收成都是歷史上最好的一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2004年是最近幾年來外國基金在中國投資項目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投資項目數量和金額的總數,而且更為重要的是,2004年是中國風險投資和直接投資基金具有標志性意義的一年。 2003年我們給盛大投資了4000萬美元,2004年5月13日,我們使盛大在NASDQ成功上市,當時股價是11元,現在已經有40元,市值將近30億美金,在短短的一年六個月中有了14倍的回報。盛大在今年被列為全球最佳科技IPO,同時成功上市的還有攜程、51job,以及TOM等。2004年在中國歷史上是外商投資推出的投資項目最多和最成功的一年。 2004年的成功與中國經濟發展大環境緊密相關,之所以說2004年對外商投資和風險投資也是最有意義的一年是因為,其一,投資總量和投資的項目有了量上的重大突破,還有一個就是退出機制。 因為,資金總是流向投資回報最高得到地方。投資者只有看到真正賺錢的情況,才會對這個市場感興趣,而在過去20年中,風險投資在中國盡管有一定的數量,但真正賺錢的非常少。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講,2004年是有分水嶺和標志性意義的一年。畢竟,中國政府在十六大以后,推行“國退民進”的改革思路,觀念上的轉變給投資人提供了機會和宏觀環境的改善。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經過20年的中國經濟改革,民營企業已形成了一個關鍵群體。10年前在中國的投資,民營企業中需要1000萬到2000萬美元的很少;20年改革后的現在,民營企業迅速壯大,需要2千萬資金需求的民營企業有成千上萬。這是一個結構性的變化,它給真正意義上的投資者——金融投資者,而非戰略投資者提供了活動空間。 金融投資者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賺錢,如果市場經濟發育不好、不賺錢,他們肯定不會來,因為金融投資人永遠在尋找投資回報最高的地方。只有通過資本的流動性,才能促進市場的效率。而且,這些投資大多是投在沒有污染的IT、半導體業等,可增加就業,創造高附加值。除了對產業發育的刺激作用之外,其中隱含著更重要的作用是,還在潛移默化地增進中國市場經濟的效益。只有讓資金在流動中到達最高回報,市場的效益才能夠得到改善。 我認為2005年會比2004年更好。一個方面,加入WTO后中國開放的領域在增多,最近政府已經宣布允許外商進入通訊領域,媒體也在逐步開放,比如制作節目也對外商投資開放;第二是政府在有意識全面地從與國民經濟命脈無關的行業退出,畢竟國有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比較低,浪費比較大,經濟較發達地區如浙江,非國有經濟占整個經濟的比例為97%。 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后,2004年是亞洲經濟全面回升的一年,日本在十幾年持續的經濟停滯之后去年大幅度回升。2005年也將是全球經濟比較穩進的一年,美國經濟隨著小布什的連任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加上中國國內經濟沒有特別大的隱患,對投資人而言,在“國退民進”的趨勢中會有比較好的機會。 對國際資本市場而言,2005年中國資本市場將是火爆的一年,會比2004年更好。考慮到經濟周期的因素,也許我們不能斷定2006年會比2005年好,但2005年肯定比2004年好。因為2005年正是處于周期上揚的階段中。 總體來看,各個領域都將受到風險資金的青睞。有幾個比較熱門的方面尤其值得關注,比如說不良資產的處置,已經變得很熱,高盛、摩根和花旗這些銀行投資了大量的資金準備做這些項目。還有IT、通訊和媒體行業也是投資熱點,半導體已經是比較熱的行業,再有就是地產,可能風險資金對房地產的投入會比較謹慎,因為土地批租問題比較困難,拿一塊地要蓋上百個公章。 在中國的基金市場中,美國資金占60%的比例,盡管最近美國已把投資回報的稅率減低,但這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限。早在1986年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諸種聲音,但畢竟,所減少的稅收如果小于投資回報,稅收減少的影響力就有限。對中國來講,政策的不穩定,以及風險資金還面臨著雙重稅收問題,都是對吸引風險投資所不利的。 另外,中國現在的公司法對有限投資人和一般投資人結構都不承認;中國公司法不承認不同股份的風險受益,比如20元一股進來的股份和1元錢一股進來的權利并不一樣,但中國現有的企業法中是同股同權,因此比較妨礙風險投資。 再有就是政府批準的問題,項目批準時間往往拖的比較長,而在美國,存在申報時間低限,中國政府操作行為透明度有待提高。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仍是高風險投資區域的原因。 系列報道: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