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蘇向杲
繼公募基金推出多款混合估值法產品后,近期招銀理財、工銀理財、平安理財、興銀理財、徽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推出了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以尋求在產品規模和投資者持有體驗之間達到平衡。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對記者表示,此類產品將為債市注入一些穩定的配置資金,有利于債市回暖。該類產品對個人投資者而言凈值更加穩定,持有體驗更好,利于長期持有;對發行機構而言,此類產品有助于緩解贖回潮下理財保有規模的持續下跌。
第三種估值方式
混合估值法在凈值不回撤與產品高收益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其指的是銀行理財產品或公募基金產品在投資端配置資產時,將兩種估值方式(攤余成本法和市值法)相結合,部分投資資產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部分采用市值法估值。
理財機構當下密集推出混合估值法有深刻的背景原因。2022年資管新規《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實施后,市值法估值下理財產品很容易形成“理財贖回與債市走低”的負向循環:債市下跌—理財凈值縮水—投資者大量贖回—機構賣出債券—債市加速下跌。
去年11月份的銀行理財贖回潮就是上述負向循環的例證。國盛證券固收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業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管新規落地后,市場下跌時理財成了市場波動的放大器,比如2022年11月份債市就經歷了理財贖回潮,因此,贖回潮后理財公司偏好發行一些可以使用攤余成本法計價的封閉式理財產品。
實際上,重新進入大眾視野的攤余成本法,在資管新規實施之前是銀行理財市場的主流估值方法,該估值模式按照票面利率或商定利率并考慮其買入時的溢價與折價,在其剩余期限內平均攤銷、每日計提收益。
對比看,上述兩種估值方法各有利弊。市值法下凈值體現了市場波動,利于引導投資者長期、理性投資,但劣勢是理財產品負債端脆弱,可能對市場造成巨大沖擊。攤余成本法的優點是產品收益平滑,缺點是對市場波動鈍化,掩蓋了產品的真實風險情況。
混合估值法部分結合了兩種估值法的優勢,也是資管新規實施后市場嘗試的第三種估值方式。以某大型理財公司推出的一款混合估值理財產品來看,該產品投資端60%至80%的固收資產以持有到期為目的,采用攤余成本法估值;20%至40%的資產以交易為目的,采用市值法估值;0%至10%為權益及衍生品類資產。
明明表示,該類產品對個人投資者和發行機構均有利,前期理財贖回潮挫傷了投資者信心,在投資者風險偏好下行背景下,凈值更穩定的混合估值產品有利于吸引客戶。
“混合估值理財產品可能發展成為信用債市場重要的增量配置需求來源。”楊業偉表示,攤余成本計價產品對債券久期有約束,在債市上漲時可能錯過博取資本利得的機會,進而影響債券組合收益。而混合估值法產品,既可以通過攤余成本計價部分保證凈值的相對穩定,又可以通過市值法估值部分提高組合收益。
仍存在流動性不足等弱點
盡管混合估值法產品有諸多優點,但其也有不足之處。據記者梳理,目前理財公司推出的混合估值類產品的資產配置比例中,攤余成本法計量的資產占60%或更多,而市值法計量的資產占比在20%左右,因此依然有流動性不足等缺點。
明明稱,“混合估值產品出現后,還需觀察此類產品最終的募集規模,其封閉屬性可能不被一些流動性偏好較高的投資者接受。”
招商證券尹睿哲固收團隊也認為,首先,由于封閉期的限制,混合估值類產品的流動性較市值法產品更差,對偏好做“活錢”管理的投資者而言并非首選。其次,混合估值類產品中部分資產以持有至到期為目的,采取攤余成本法計量,對市場波動較為鈍化,或掩蓋資產的真實風險。再者,混合估值類產品中以攤余成本法計量的資產依然受到久期匹配、持有至到期等諸多約束,還需觀察發行后的市場反映及監管態度的變化。從長遠來看,隨著市場發展和投資者理念的逐漸成熟,預計市值法產品仍將占領主流。
責任編輯:呂成飛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