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金時代未曾遠離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6日 12:19 中國黃金報
作者:方超逸 黃金:經濟運行的穩定器 黃金作為儲備資產的歷史可追溯到國際貨幣形成的最初階段。時至今日,雖然黃金的貨幣功能有逐漸削弱的趨勢,可是黃金由于具有安全穩定的特性,仍然備受人們的青睞。 國際支付的重要手段 建國之初,為了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行和人民幣的發行,我國限制民間金銀買賣,規定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內經營管理金銀買賣,統一收購黃金并且負責發放給用金單位?墒怯捎谕鈪R儲備的嚴重短缺,我國不得不使用其他的支付手段來取得國家建設所必須的物品。1952年~1956年,我國外匯儲備減少額始終低于貿易的逆差額。同時期,我國的黃金儲備量沒有任何變化,保持在500萬盎司的水平上,而黃金卻在以每年5噸左右的速度源源不斷地被開采出來。由于采取了全面管制黃金的措施,所以那些黃金極有可能被用于國際支付,去購買那些緊缺而又無力用外匯來購買的物質資料,保證了國家經濟的穩定運行。由此可見,黃金在國家外匯儲備不足的時候是對外貿易國際支付的重要手段。 貿易收支差額的緩沖工具 1982年,我國放開了金飾品的銷售市場。以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熊貓金幣為標志,中國的金銀市場開始逐步開放。當時,黃金已經退出了國際支付的主流舞臺,而成為一種避險工具。改革開放給我國帶來了巨額的貿易逆差,外匯儲備迅速減少,黃金在這個特殊時期又一次成為了部分貿易的支付方式,它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在之后的幾年中保持著較低但相對穩定的水平。在近20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外匯儲備幾乎每年都有猛烈的增減波動,進出口的形勢又極易受匯率波動、貿易政策、國際關系等因素影響,而黃金卻有著價值穩定的特性。從這一角度來看,黃金是理想的貿易收支差額的緩沖工具。 經濟穩定運行的有力保障 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正式開業,國內的黃金價格跟隨國際市場的價格調整,我國的黃金市場開始走向全面開放的道路。。隨著我國對外貿易和資本流動規模的大幅增加,為了加強我國對外交往的抗沖擊能力,穩定國際收支,我國把黃金儲備的數量增至600噸。在國際交往越來越密切的今天,即使黃金已經幾乎不再作為國際支付的手段,但在未來局勢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仍然重視和偏愛黃金儲備,因為它是外匯儲備后面的一道有力的屏障,保證著國家對外貿易的有序進行,從而促進經濟的持續發展。 外匯用于國際支付,黃金用于資產保值,這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國際儲備理論?墒窃趪H局勢變幻莫測的21世紀,黃金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不可忽視。黃金很好地補充了匯率波動對外匯儲備實際價值的影響,也是在緊急關頭用以國際支付的重要手段。從我國這個個案來看,黃金在外匯緊缺時作為國際支付手段,在進口需求突增時減緩外匯儲備波動的幅度,在對外開放程度加大時抵御國際收支不平衡帶來的外匯風險,由此可見,黃金對經濟發展正起著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