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險聯社
“亞太財險因一系列違規行為頻繁遭到監管機構的處罰,在業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近期,亞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太財險”)因一系列違規行為頻繁遭到監管機構的處罰,在業界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
數據顯示,僅僅在過去的一個月里,亞太財險及其高級管理人員就因違規行為累計被罰款超過百萬元人民幣。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最大一筆罰單直指亞太財險未按規定運用保險公司資金的嚴重問題,該公司及當時擔任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兼財務負責人的于海波(現已升任總裁)共同承擔了高達100萬元的罰款。
而且,亞太財險還面臨著股東股權問題的持續困擾。截至二季度末,公司的前四大股東所持有的絕大部分股權均已被凍結,這一現狀不僅限制了公司的融資能力和業務擴展空間,也進一步加劇了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擔憂。
一個月內頻頻被罰
具體來看,亞太財險浙江分公司因違規操作被處以4萬元罰款,而天津分公司則因兩大違規事項——執業登記與管理制度的執行不力以及未經授權跨省經營保險業務,被合計罰款7.1萬元。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金融監管總局深圳監管局近期發布的處罰公告,直指亞太財險在資金運用上的嚴重違規。公司因未能遵循監管規定有效管理保險公司資金,被處以高達90萬元的罰款,同時,時任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及財務負責人的于海波,因對違規資金運用負有直接責任,不僅受到監管警告,還被追加10萬元個人罰款。
值得注意的是,于海波目前仍擔任亞太財險的重要職務,包括總裁、財務負責人及首席投資官。其職業背景豐富,曾在山西泛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擔任財務部經理及財務總監,隨后在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歷任多個高級財務管理崗位,積累了豐富的財務管理和投資經驗。
然而,根據《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高管因違規運用保險資金而受罰,其任職資格可能面臨撤銷風險,并在一定期限內被禁止擔任相關職務。
前四大股東所持98.32%股權被凍結
作為一家成立悠久,分支機構完善的財產保險公司,亞太財險曾吸引各路資本的追捧,但目前其前四大股東持有的絕大部分股權均被凍結。
據悉,亞太財險的前身為1982年在深圳設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2005年獲準改建為全國性綜合財產保險公司,即民安保險(中國)有限公司;2011年,經原保監會批準,海航資本控股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聯合受讓公司100%股權,并更名為民安財產保險有限公司。
2015年11月,新華聯控股聯合泛海等公司一同拿下民安財險100%股權,成為民安財險新的控股股東,次年1月便正式更名為亞太財險。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債務糾紛,亞太財險的股權幾經周轉,截至目前,亞太財險前四大股東的股權均存在被凍結的情況。據其2024年第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武漢中央商務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生信托有限公司、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重慶三峽果業集團有限公司所持有的98.32%股權均被凍結。
值得注意的是,亞太財險的第一大股東武漢中央商務區,持有該公司51%的股份。然而,2022年,銀保監會公布的第五批重大違法違規股東名單中,亞太財險的這位大股東赫然在列。
根據《銀行保險機構大股東行為監管辦法(試行)》的明確規定,一旦銀行保險機構的大股東將其所持有的股權質押數量超過自身持股總數的50%,那么該大股東及其提名的董事在股東大會和董事會上的表決權將被暫時剝奪。
盡管保險公司股權的凍結在理論上不直接關聯于其日常運營,但它可能潛在地引發一系列間接效應。例如,在保險公司尋求擴張與增強資本實力的過程中,若股東股權處于質押狀態,這將直接限制其通過增資擴股來籌集資金的能力,從而影響公司的發展步伐。再者,股東股權的質押狀態往往伴隨著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可能觸發大股東結構的變動,進而對公司的戰略規劃與運營策略產生連鎖反應,使得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變得更為難以預測。
盈虧線上徘徊不定
盡管歷經多年運營,亞太財險財務狀況卻似乎在盈虧線上徘徊不定。
從過往的財務記錄來看,2016年至2023年,亞太財險的凈利潤分別錄得-4.47億元、0.14億元、0.34億元、0.43億元、0.61億元、-4.96億元、0.51億元以及-7.06億元。這一系列數據反映出,亞太財險在盈利與虧損之間頻繁切換,且虧損的幅度往往大于盈利,顯示出其經營穩定性的不足。
步入2024年,根據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亞太財險在上半年實現了28.75億元的保險業務收入,然而凈利潤僅為0.024億元。
進一步審視保險公司的關鍵健康指標——償付能力,亞太財險截至2024年上半年末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維持在134.47%的水平,引人關注的是,該公司預測顯示下一季度這兩項指標將下滑至127.5%。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