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核心內容:本次政治局會議在12月9日召開,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在總體要求及宏觀政策等方面給予了更為積極的表述定調。
經濟形勢上,沒有過多強調內外壓力及不確定性,僅針對重點領域風險表述為“化解有序有效”,更為積極的是“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表明四季度經濟加快恢復。
總體要求上,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變,但在宏觀政策及重點領域上的表述更為積極,“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穩住樓市股市”的說法較為直接,也更為有力,要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奠定基礎。
宏觀政策上,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和貨幣政策“適度寬松”,總體基調也更加的積極,“積極有為”表明政策力度和手段都會繼續加碼;逆周期調節延續,但與之前不同的是要加強“超常規”的說法,表明在存量政策落實推進下,增量政策的積極謀劃也未停止。
內需上,提振消費仍是重點,全方位擴大則表明除了當前商品消費的以舊換新,服務消費的產業政策也需要進一步加碼;投資端,基建側重著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地產關注止跌企穩的進一步安排動作,收儲規模也有望增加,中央可能更大程度參與地方收儲。
產業政策上,進一步強調科技創新、自足可控、新質生產力、“卡脖子”技術等,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轉型升級等,國企改革也會進一步推進。
核心影響:
① 短期來看,國內政策寬松態度進一步強化,有利于提振市場情緒,改善近一個月的平穩走勢;同時,為配合化債推進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年底前央行或有再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幅度大概0.5個百分點,向銀行體系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均有利于權益資產和商品或有一定反彈。
② 中長期來看,2025年國內政策轉向態度較為積極,但在地產拖累仍在、出口下半年承壓的穩增長模式下,預計2025年經濟復蘇力度偏溫和,重點關注后續中央加杠桿力度和貿易摩擦節奏。對權益市場而言,短線關注復蘇交易中消費相關板塊的機會,中期主線看科技創新、自主可控等新質生產力。對債券市場而言,市場對政策的“強預期”以及財政的加碼發力或會抑制市場情緒,利率短期仍有下行空間。對大宗商品市場而言,國內政策積極但基本面尚未走出周期企穩向上,加上美國制造業周期強勢復蘇概率偏低,大宗商品整體趨勢上漲概率不高,結構性機會更大,若房地產景氣度能明顯改善,建筑需求修復加快,有色和黑色的分化則能改觀。
風險:國內政策落地不及預期、海外環境變化超預期。
正 文
1. 背景分析:12月會議為來年定調
2024年9月26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分析了經濟形勢,提出了有力度的支持經濟政策,大力提振了市場信心,但主要集中在貨幣寬松及化債上。而11月8日國常會上財政部推出10萬億化債新政,但市場普遍認為這些財政刺激的力度尚不足以滿足當前經濟復蘇的需求,進而市場情緒有所降溫,權益資產和大宗商品價格走勢都出現了一定的回調。12月是年末重要的會議時間點,市場對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關注度較高,希望能在消費、地產、民生等方面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再次提振市場情緒回暖,帶動經濟復蘇加速。本次政治局會議在12月9日召開,分析研究2025年經濟工作,在總體要求及宏觀政策等方面給予了更為積極的表述定調。
表1:中央政治局會議要點對比
2. 政治局會議釋放積極信號
經濟形勢上,肯定當前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積極因素有所增多,沒有過多強調內外壓力及不確定性,僅針對重點領域風險表述為“化解有序有效”。更為積極的是“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將順利完成”,這與9月政治局會議的“努力完成”有明顯不同,表明在9月底的一系列政策加力下,四季度經濟加快恢復,促進今年可完成5%的增長目標。
總體要求上,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不變,但在宏觀政策及重點領域上的表述更為積極,“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穩住樓市股市”的說法較為直接,也更為有力,要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奠定基礎。
宏觀政策上,鑒于明年可能繼續穩增“保5%”,加上還有加征關稅2.0等外部沖擊影響,宏觀政策的總體基調也更加的積極,“積極有為”“系統集成、協同配合”表明政策力度和手段都會繼續加碼;逆周期調節延續,但與之前不同的是要加強“超常規”的說法,表明在存量政策落實推進下,增量政策的積極謀劃也未停止。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一方面各種專項債以及中長期特別國債的發行使用范圍,需要重點關注其投向是不是能夠帶動更高的貨幣乘數從而能夠達到最大的財政刺激效果,另一方面加大財政赤字率預計是大概率事件,短期可能看到提前下達2025年專項債額度。
貨幣政策“適度寬松”,表明在總量上還會有降準、降息的空間,繼續引導利率下行,重點關注量的寬松空間;在總量適度寬松下,結構性工具仍是發力重點。
內需上,“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提振消費仍是重點,全方位擴大則表明除了當前商品消費的以舊換新,服務消費的產業政策也需要進一步加碼;投資端,基建側重著力形成更多實物工作量,地產關注止跌企穩的進一步安排動作,收儲規模也有望增加,中央可能更大程度參與地方收儲,有利于帶動動固定資產的投資效益改善。
產業政策上,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進一步強調科技創新、自足可控、新質生產力、“卡脖子”技術等,聚焦新質生產力培育、產業轉型升級等,“標志性改革舉措”加快落地見效,國企改革也會進一步推進。
生態政策上,要“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11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中提出要以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為引領,健全綠色低碳發展機制的延續,后續生產端在“降碳減污”上會有所作為。
其他方面,資本市場沒有過多表述,從“穩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預計促進價格企穩回升,讓樓市和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帶動經濟預期回升的方向未變。社會民生上,沒有有關就業和收入等方面較為細節的提法,但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從總體基調上也是偏積極指向的。
3.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
12月政治局會議一般被視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前奏”,政治局會議的一些定調基本會延續到經濟工作會議中。本次政治局會議基調較為積極且有加力傾向,表明國內政策轉向態度進一步強化,預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表態也會更為積極,政策的力度會有所加大,對提振內需的重視也會更高。若在本次政治局會議傳遞的政策積極基礎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有對傳統經濟與高質量發展關系、企業欠款對經濟的影響、居民需求提振方式、新生人口對中長期經濟趨勢的影響、產能過剩等相關討論,則可理解為國內政策態度強化會側重促進扭轉當前市場基本面不強的預期。具體方面,基于本次政治局會議的主要內容,預計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消費、地產、化債及產業政策等方面會有進一步明確的走向。
表2:近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
消費上,2024年政策除推動汽車、家電等以舊換新,還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2025年預期以舊換新延續擴容,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消費力度或提升一倍至2000-3000億元,消費電子等產品有望納入政策支持范圍,有望帶動消費增速提升2個百分點。另外,7月底出臺的促服務消費高質量發展文件,關注從供給側構建文旅、養老、托育等服務新體系帶動的消費供給。
房地產方面,在止跌回穩目標下,城中村改造、收購限制土地及收儲、需求側政策放松等政策處于促進落實的窗口期,其中“新增實施100萬套城中村改造和危舊房改造”若在2025落地可拉動地產投資增速2.3個百分點,同時關注后續規模是否會進一步擴容。供給端,新增專項債用于閑置土地收購有望改善房企資金壓力,提升保交付意愿和施工積極性,關注推進的進度;需求端,預計高能級城市限購放松仍將逐步落地,在止跌企穩政策的促進下,購房需求有望穩定釋放。
化債方面,11月8日國常會已經明確2028年前的隱性債務清償節奏及資金來源。在政策推進下,地方政府將借專項債等加快清償,后續關注用于置換的專項債額度下放和發行的進度節奏。預計新增專項債大概率將用于加快償還地方拖欠的企業賬款,或通過補充政府性基金收入用于投資項目類支出;新增的6萬億元的債務限額預計將以特殊再融資債形式發行,同時還要關注是否有關于構建長效機制從根本上防范隱性債務風險的表述,嚴控新增隱債。
產業方面,或涉及產業升級、自主可控和民企參與,聚焦被海外“卡脖子”的關鍵環節;或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下,統籌推動傳統產業升級與新興產業發展,或使用特殊長期國債支持新興領域的設備采購。國企改革方面,并購重組會是央國企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
表3:財政部在10月和11月兩次會議中的主要表述
4. 對市場的主要影響
短期來看,國內政策寬松態度進一步強化,有利于提振市場情緒,改善近一個月的平穩走勢;同時,為配合化債推進下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年底前央行或有再度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幅度大概0.5個百分點,向銀行體系釋放長期資金約1萬億,均有利于權益資產和商品或有一定反彈。而中長期來看,2025年國內政策轉向態度較為積極,但在地產拖累仍在、出口下半年承壓的穩增長模式下,預計2025年經濟復蘇力度偏溫和,重點關注后續中央加杠桿力度和貿易摩擦節奏。對權益市場而言,短線關注復蘇交易中消費相關板塊的機會,中期主線看科技創新、自主可控等新質生產力。對債券市場而言,市場對政策的“強預期”以及財政的加碼發力或會抑制市場情緒,利率短期仍有下行空間。對大宗商品市場而言,國內政策積極但基本面尚未走出周期企穩向上,加上美國制造業周期強勢復蘇概率偏低,大宗商品整體趨勢上漲概率不高,結構性機會更大,若房地產景氣度能明顯改善,建筑需求修復加快,有色和黑色的分化則能改觀。
編輯:武宇杰
審核:韓業軍/F0273312、Z0003142/
復核:何牧
報告制作日期:2024年12月9日
交易咨詢業務資格:證監許可〔2012〕38號
免 責 聲 明
本研究報告由一德期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德期貨”)編制,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許可的期貨交易咨詢業務資格(證監許可〔2012〕38號)。
本研究報告由一德期貨向其服務對象提供,無意針對或打算違反任何國家、地區或其它法律管轄區域內的法律法規。未經一德期貨事先書面授權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引用、轉載、發送、傳播或復制本報告。
本報告所載內容及觀點基于研究人員認為可信的公開信息或實地調研資料,僅反映本報告作者的不同設想、見解及分析方法,但一德期貨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均不作任何保證,且一德期貨不保證這些信息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本報告中的信息以及所表達意見,僅作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交易、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一德期貨不就報告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作出任何擔保,不對因使用本報告的材料而導致的損失負任何責任。服務對象不應單純依靠本報告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
責任編輯:李鐵民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