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開增發股幾全線破發 基金稱頂不住了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1日 08:38 21世紀經濟報道
全流通時代的第一輪牛市,已悄然走到十字路口。 這一輪博弈中,部分未能轉變思路的基金和機構,被無情拋入機構投資者的邊緣。 潰敗增發股 經過最近一段時期的調整,原本被市場所追捧的增發概念,也風光不再。而在高位參與增發的個人和機構投資者,均出現深度套牢的情況。 根據天相投顧分析師王巍峰提供的最新統計數據,2007年以來所有有增發(定向和公開)行為公司的股票價格,開始大幅縮水,個別公司甚至被"腰斬",折價幾乎達到50%,而實行公開增發的公司,除少數幾家外,幾近全線"破發"。 公開數據顯示,從2007年至今,滬深兩市共有193家A股公司實施了209次增發。其中,定向增發168次,公開增發41次,再融資總規模達3425億元,定向增發合計募集資金2594億元,公募增發合計募集資金830億元。在41次公開增發中29次是在2007年10月份以后實施的,占70%的比例;168次定向增發中,有72次是在2007年10月份之后實施的。 “我們快支持不住了。”一位基金公司的外聯人員經常在聊天中說這句話。 在急劇擴容的破發大軍中,機構投資者和散戶一樣未能幸免。如參與山河智能(002097.SZ)公開增發的基金公司中,南方穩健成長及貳號基金、中海能源策略混合型基金各獲優先配售股68.57萬股,而全國社保基金502組合、407組合以及諾安價值增長基金也各優先獲配67.45萬股,當時的發行價為54.62元,按照低點31.39元計算,每股虧損高達23.21元,上述機構帳面浮虧已經達到7879.56萬元。 而去年10月份國電電力(600795.SH)的增發,參與基金數更是創下78家的記錄,雙良股份(600481.SH)增發時有50家機構參與其中,而振華港機(600320.SH)、金發科技(600143.SH)等也受到十多家基金的熱烈追捧。 破發僅僅只是一個方面。增發過程中基金和機構投資者被大股東"忽悠"的例子不少。比如,去年增發的三房巷(600370.SH),在被宣傳具有"重大意義"、"前景廣闊"的增發項目上,公司大股東卻沒有參與優先認購,原股東最終認購的定向增發總額也僅僅只有發行總量的12.7%。 對于上述虧損的出現,有基金經理訴苦,稱"我們都給大小非買單"了。在接受記者采訪的基金和機構投資者中,這樣的言論多次出現。一位私募的總經理表示,市場下跌中很大一部分做空動能,來自于原本以極低價格拿到原始股的限售股股東們,他們正在大量拋售套現。 華泰證券海口龍華路營業部總經理莊虔華分析也認為,"在市場一致看多的市況下,解禁股的套現心理可能還不那么迫切,現在預期產生分歧,分析師、基金底氣也不很足了,解禁股必然產生了更強的套現沖動,從而形成一個小周期的惡性循環。" 機構“散戶化” “機構,包括基金公司的研究報告和分析師意見,在大牛市環境下被迫提高估值水平,部分研究報告則蓄意推波助瀾,這樣與基金等機構的一致看多預期相互推動,進一步也加重了市場的非理性。” 對于一直強調理性投資和價值投資的機構,卻在市場失去理性的時候,擯棄了一貫堅守——或者說口頭上一貫堅守的原則,的確發人深思。 銀河證券研究所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群航認為,對于基金、機構等在高估值市場中的投資失誤,雖然不應該把板子都打在基金的屁股上,但是作為管理委托人幾十億上百億資金的這些基金和機構,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據其介紹,在對上市公司的研究上,基金絕大多數屬于"二手研究",他們賴以分析的信息來源,主要是券商的研究報告,沒有實地深入地調查,或者沒有足夠時間深入了解上市公司,拿到第一手的全面詳盡的數據不太容易。 缺乏經驗,對市場沒有足夠的認識和對熊市的切身體會,則被王群航認為是這一次博弈中部分基金和機構敗走麥城的最重要原因。據其介紹,很多基金經理從未經歷真正的熊市,都是在最近一兩年才開始管理資金的。 證發投資投資總監王堅認為,全流通時代里的第一輪博弈,反映出很多問題。首先是機構投資者沒有一個相對統一的估值標準,同時又沒有堅持投資謹慎性原則,一味的追逐利潤,忽視了對真正價值的追求和理性判斷。 其次,市場更需要一個客觀公正的第三方監督體系,不僅僅要對基金公司每年的業績進行排名,還應對基金經理是否違背基金契約和投資原則的情況進行統計備案,對不能秉承招募說明書中既定投資理念的基金經理進行公示,以便投資者對管理團隊全面認識和監管層監管。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