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暴漲后暫歇 都有誰還在買?

銀行股暴漲后暫歇 都有誰還在買?
2023年05月10日 08:14 第一財經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作者: 周艾琳

  [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稱:“(公募基金)他們的考核要求是相對收益,因此在大多數時候,不會因為股息率誘人而買入,他們的任務是戰勝自己基金的基準,或者戰勝可比基金同仁。銀行股從底部開始悄悄上漲的這段時間,公募基金參與很低,這次也不例外。” ]

  銀行股接連大漲后漲勢暫歇。5月9日(周二),滬指震蕩反彈盤中一度站上3400點,再創去年7月以來新高,創業板指則弱勢徘徊。但大盤午后風云突變,中字頭、大金融跳水,三大指數集體翻綠,滬指跌超1%。

  周一銀行股的集體大漲備受關注,當日大行普漲——中國銀行漲停,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分別漲7.46%、6.21%、5.24%和4.81%。9日,銀行股午后隨大盤陷入回調——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分別跌1.54%、0.57%、0.57%和1.74%,僅中國銀行漲1.56%。

  瑞銀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對記者表示,公募基金一季報顯示,A股投資者大幅減少銀行股倉位,因此他們最近在補倉。但她也表示,“中特估”行情對低估值、高股息的國有銀行是否有長期影響,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一季度創紀錄的信貸增長可能不是反彈的關鍵驅動力,因為政府意圖保持穩定的宏觀杠桿率(截至一季度為289.6%),而且信貸高增長更像是前置效應。未來,仍需要有選擇性,更看好低估值、高股息(股息收益率7%~8%,每年于6月分紅)的大銀行。

  外資買入、公募踏空后加倉

  今年以來,疊加“中特估”的夾持,銀行股漲勢受到關注。盡管周二盤面突然下挫,但投資人士對銀行股的觀點并沒有太大變化。

  顏湄之表示,過去幾周在中國和新加坡路演,其間會見了在岸、離岸多頭以及對沖基金投資者,中國銀行股重新成為市場焦點。一季報和“五一”假期后,中國銀行股上周反彈(MSCI中國銀行H/A周漲幅分別為4.7%/3.4%),跑贏整體中國股市(MSCI中國指數+0.7%)。

  總體而言,大型國有銀行和一些被低估的股份行引領這波上漲。上漲勢頭延續到本周,可能反映了以下市場預期——銀行盈利可能已經觸底;聚焦“中特估”概念;經濟將復蘇的預期提升了對中國的樂觀情緒;銀行持倉較少的A股投資者在加倉。

  在她看來,銀行營收、盈利可能已于一季度觸底,投資者認為,最糟糕的時候可能已經過去(地產風險、經濟下行帶來的影響)。從基本面看,國內銀行的一季度表現可以概括為貸款增長非常強勁,凈息差大幅下降,收入、撥備前利潤增長疲軟,盈利增長普遍放緩。

  “然而,一季度大銀行凈息差的環比降幅小于預期,手續費收入的下降也沒那么糟;雖然股份行這兩項指標均低于預期。大多數大銀行錄得收入和撥備前利潤同比正增長,似乎表明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我們預計凈息差降幅將從二季度開始收窄,因為去年基數較低,并且存款利率可能再次下調。”她稱。

  就投資者結構而言,今年一季度北向資金大幅涌入超千億。某美資QFII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表示,外資對民企存在偏好,不會去炒概念,但外資喜歡的概念是低估值和穩定分紅,部分“中特估”企業滿足了這一標準。還有外資投資人對記者提及,早前歐美銀行業爆發危機,有部分資金轉為買入中資銀行股,一方面是資金配置的轉換,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資銀行股的風險被市場較充分定價,具備估值低的特點。

  國信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也表示,從一季度情況來看,外資確實在買入大行,并且數量還不少。他同時提及,保險資金則是有進有出,“這有點與我們預期不符。基金主要在賣出。此外,還有些一般法人、其他投資者在買入”。

  盡管顏湄之提及公募基金近期可能在買入,但一季度公募基金大概率踏空。王劍稱:“(公募基金)他們的考核要求是相對收益,因此在大多數時候,不會因為股息率誘人而買入,他們的任務是戰勝自己基金的基準,或者戰勝可比基金同仁。銀行股從底部開始悄悄上漲的這段時間,公募基金參與很低,這次也不例外。從33家銀行股2022年底基金持倉比重來看,比重越低,過去半年漲幅越大,比重越高則漲幅越小。”

  炒作“低估值、高股息”

  回顧一季度,銀行指數走勢如“過山車”,先是上漲,春節后下跌(這段時間剛好是人工智能概念股大漲,因此機構投資者有可能賣出銀行等股票,換倉至計算機股票)。到了4月初,人工智能等板塊行情回落后,銀行股重拾升勢,且漲幅加速。

  在機構看來,當資金成本足夠低的時候,銀行股就形成一個隱形的“估值底”,當估值低至一定水平時,股息率誘人,就會有人參與,尤其是當市場目前缺乏主線之時。

  資深全球宏觀交易員袁玉瑋對記者表示:“我覺得銀行股短期可能受益于‘資產荒’博弈,目前市場更是把銀行股當高分紅概念來炒作。”

  A股上市銀行向來是現金分紅大戶,國有銀行和部分股份行更占據了“A股上市公司豐厚回報榜”近一半的名單。就2022年年報情況來看,六大行擬派現規模在255億元至1081.69億元區間。

  工商銀行是唯一一家派現千億元規模以上的銀行,派現總額約為1081.69億元。招商銀行的擬派現規模也與大行比肩,該行2022年擬派現438.32億元,現金分紅占比達33.01%。

  計劃高比例現金分紅的上市銀行類型涵蓋了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四大類型。一半以上的上市銀行現金分紅比例在25%以上,其中,六大行以及浙商銀行、招商銀行、青島銀行渝農商行的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股利方面,招商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每股股利均超過1元,其他上市銀行每股股利多數在0.1元~0.5元,其中六大行每股股利在0.22元~0.38元,較上年提升3.48%至7.47%不等。

  事實上,“中特估”概念的一大特征便是高股息,對標海外,穩定的分紅往往能夠推升估值。此外,“中特估”概念也讓市場開始對部分銀行股存在估值提升的預期。在A股內部,估值存在明顯的分化。從行業層面看,石油、銀行、基建、煤炭等傳統行業估值顯著低于成長板塊,較海外市場也存在明顯折價。主要是由于傳統行業具有明顯的周期屬性,論景氣度不及科技、新能源等過去兩年資金高度集中的熱門賽道,雖然業績穩定,但始終沒有享受到估值溢價。

  短期大銀行前景更優

  目前,投資者仍對于銀行股的整體前景持審慎樂觀的態度,并認為大型銀行或是短期的更優選項。

  顏湄之表示:“投資者對中國宏觀經濟也有疑問,例如,GDP和信貸強勁增長,而PMI和CPI環比走弱。最近,我們看到假期消費推動小額消費上升,但由零售貸款支持的大筆消費看起來不算強勁。我們認為,消費全面復蘇仍需時間,可能要到三、四季度,這取決于更穩定的就業市場和資本市場增強財富前景,進而帶動消費者信心復蘇。市場對GDP增速預期不斷上調,瑞銀目前預期為5.7%。”

  “短期受益于資產荒博弈,但遠期不排除銀行股還會受地產周期下行和宏觀經濟的壓制,需要觀望漲勢的可持續性。”袁玉瑋告訴記者。

  因而,在當前階段,瑞銀預計,短期內貨幣政策將保持寬松,低估值、高股息(股息收益率7%~8%,每年于6月分紅)的大銀行在短期內應能繼續跑贏。

  在大銀行中,機構認為,收入和利潤增速更高的銀行有望跑贏同業。同時,各界預計在消費信貸、資本市場和理財市場復蘇后,領先的股份行在下半年或有更大上行空間,不過這仍取決于經濟復蘇的情況,以及是否有持續的新增資金入市。

炒股開戶享福利,送投顧服務60天體驗權,一對一指導服務!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11 三聯鍛造 001282 27.93
  • 05-11 寧新新材 839719 14.68
  • 05-10 長青科技 001324 18.88
  • 05-10 安杰思 688581 125.8
  • 05-10 中科飛測 688361 23.6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