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高光到掉隊的信用卡,是比IPO長征失敗更大的遺憾
來源:周觀新金融 文丨周公子
當年春風桃李一杯酒,如今驀然回首,只剩江湖夜雨十年燈。
翻開廣發銀行(下簡稱“廣發”)2022年的成績單,才黯然發現,那些昔日與同業笑傲江湖的榮光,俱往矣。
如果說,未能讓廣發完成IPO是前董事長董建岳最大的遺憾,那么,從高光到減速的信用卡業務,或許是廣發近十年來另一個更大的遺憾。
對比當初和廣發在同一起跑線的同業們,廣發如今的身影越發顯得孤獨。尤其是昔日起點原本頗高的零售業務,如今卻在明顯掉隊,其中最令人扼腕的當屬信用卡業務。
Part 1
從發卡到月活,掉隊的10年
截至2022年,廣發信用卡累計發卡1.09億張,發現精彩APP月均活躍客戶量僅1797萬。乍看之下尚可,但作為曾經與招行信用卡并稱“雙子星”的廣發信用卡而言,成績單早就開始“掉隊”了。
即便是與昔日的自身相比,廣發信用卡(下簡稱“廣發卡”)的表現也差強人意。
首先,來看看發卡量。
要知道,2021年廣發卡累計發卡已達1.01億張。換句話說,其2022年新增發卡量僅約700萬張,同比2021年的新增1166萬張減少近四成。
除了去年新增卡量驟減,廣發的累計發卡量與昔日隊友相比也明顯掉隊。直到2021年,廣發累計發卡才破“億”大關,而招行早在2017年就已經完成。但,即便在更高的基數上,招行近兩年的新增發卡量也保持在千萬級以上。
實際上,業務起步早,底子也好的廣發卡曾經與招行卡有過爭鋒歲月。
早在1995年,廣發就發行了國內第一張符合國際標準的信用卡。而招行的第一張信用卡,是2002年12月才誕生,也是國內首張國際標準雙幣信用卡。
2003年,俗稱國內的信用卡元年,農業銀行、建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中信銀行等信用卡中心紛紛成立,招商銀行舉行了信用卡首發儀式,各行信用卡業務發展開始提速,競爭格局開啟。
接下來的十年,可謂是市場大爆發的十年。彼時,廣發信用卡的掌舵人呂詩楓意氣風發,為做“中國最好的信用卡”而努力是她的目標,針對不同客群引入諸多創新玩法,母嬰、女性、商旅、網絡等主題信用卡早期就已被她嘗鮮了個遍,在2005年就已帶領廣發信用卡中心實現盈利。
從2003至2012年前后的第一個“黃金十年”里,雖然四大行憑借網點和客群基礎優勢,發卡量一直跑在行業前面,但若要說市場化經營最為出色,在目標客群中最為“圈粉”的,還是要數股份行中的“雙子星”——招行卡和廣發卡。
可惜的是,在第二個黃金10年里,廣發卡開始漸落下風。信用卡市場的競爭格局,亦開始迎來聚變。
2012年,招行信用卡累計發卡量4484萬,有效卡量2180萬;廣發卡累計發卡量2293萬。
而到2021年,招行信用卡早已不再看累計發卡量,轉而更重視有效卡量,并且有效卡量都已破“億”級大關,彼時廣發卡的累計發卡量才堪堪破“億”。
截至2022年,招行有效卡量已達1.03億,廣發累計發卡量才1.09億。要知道,近幾年來,信用卡發卡量早已過了增長高峰,“睡眠卡”清理進程都在提速,大家轉而重視存量市場精耕,因而“有效卡量”的更能精準反映持卡用戶的活躍度。換句話說,到2022年,招行僅看有效卡量,都已與廣發的累計卡量相當。
如果說,眼下信用卡的發展階段早已過了拼發卡量的階段,我們再來看看APP的月活(MAU)。截至2022年,廣發卡發現精彩APP月活僅1797萬,而招行APP和掌上生活APP月活已達1.11億。即便與其他股份行相比,據中金截至去年三季度的統計,廣發MAU也僅處于中游,位列招行、平安、中信之后。
如果說,從“卡時代”到“APP”時代的近10年來,是信用卡市場的重要競爭拐點,那么廣發卡的表現毫無疑問是令人扼腕的。
值得一提的是,廣發信用卡失去的10年,恰好與呂詩楓的職務變動時間線大致吻合。2010年,已任廣發信用卡中心總經理職務15年之久的呂詩楓被調職,到2015年底則與廣發正式告別。從1995年主管廣發信用卡部門,到一手把廣發卡從小帶到大,再到一度引領行業,呂詩楓陪廣發卡走過了行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10年。而從其2010年調職,到2015年離職的時間線看,恰是廣發人事動蕩劇烈、國壽完成入主廣發的周期。
彼時,變動頻繁的不僅僅是行內高管,還有全行發展戰略。而無論是國壽入主之際告別廣發的董事長董建岳,還是國壽入主后升任監事長的王桂芝,如今均已被調查。
或因人事變動,或因戰略難有定性,廣發卡沒有抓住市場攻堅關鍵的10年,實在令人痛惜。對比其他股份行,廣發卡雖被不少后來居上者超越,但仍處中上游,只是無法延續過去的高光,已是不爭的事實。
Part 2
再一個10年,走向何方
實際上,近幾年來廣發卡也不是沒有努力過。
近年來,周觀也留意到,廣發卡有各種各樣的新嘗試。比如,嘗試引入社交游戲、熱門話題內容等新玩法提升APP活躍度;比如,更聚焦衣食住行等場景推出“有魚卡”等,瞄準年輕客群“抓新捉活”;又比如,嘗試更下沉的市場,除了白領、大學生等傳統信用卡客群以外,嘗試對推出面向藍領客群的“大吉大利”卡……
即便如此,廣發信用卡的表現依然難有明顯突破。除了上述指標(新增發卡、月活)沒有明顯起色之外,截至2022年末,廣發卡應收賬款為4396.89億元,同比2021年的4523.45億元下降2.8%。甚至在過去三年中,沒有一年的信用卡應收趕上過疫情前2019年的表現。其中,2020年下滑最為明顯,信用卡應收為4171.47億元,同比降10.5%。
也不能都怪疫情,至少放眼同業,有不少在近三年都是保持增長的,哪怕三年里有增有減,至少不會三年表現均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即便應收下滑,廣發2022年信用卡透支不良率卻依然在上升,達1.58%,同比2021年的1.54%增加了0.0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近10年來,信用卡的表現都差強人意,但廣發的利潤依然非常依賴信用卡的業績。這一點,從2021年監管規定的統計口徑變化中,得以管窺。
2021年2月5日,銀保監會等發布《關于嚴格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切實加強企業2020 年年報工作的通知》下發后,統一了“信用卡分期收入”的統計口徑,不再計入“手續費及傭金收入”,轉而計入“利息收入”。
因此,2020年報中,多數銀行已將“分期收入”計入“利息收入”,再對比2019年的“手續費及傭金收入”數據變化,可以大致了解其分期收入的規模,而分期收入是信用卡最重要的利潤來源。
對比廣發銀行2020年及2019年報數據后不難發現,其2019年信用卡分期收入高達259.67億元,對中收的貢獻度高達73.89%,營收占比高達34.03%。
這在股份制銀行中,無出其右。雖然廣發仍未上市,但即便放在上市銀行中來看,也無出其右。也就是說,即便信用卡業務不復當年,也依然為廣發銀行貢獻著超過三分之一的營收,這是否意味著廣發銀行的業務均衡度有待進一步提高?而至此,距離董建岳的“接棒者”楊明生在2016年報中強調“促進公司金融重回主流市場”的戰略愿景已4年有余,不知對比信用卡的營收占比,公司金融表現如何?
時光飛逝,隨著市場快速發展,信用卡業務又到了新的拐點。
2022年中,中國銀保監會、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信用卡業務規范健康發展的通知》,不得以發卡量、客戶數量等作為單一或主要考核指標,強調信用卡應轉變粗放發展模式。
不難想象,下一個競爭更激烈的10年正在到來:增量市場越來越“難”,存量越來越“卷”,誰將繼續笑傲江湖?
私以為,比起十年未竟的IPO,廣發近十年還有另一個更大的遺憾。
回首當初,為做“中國最好的信用卡”而努力的桃李春風已逝,難挨的是江湖夜雨又十年。如果不持續努力,昔日的努力,都將皆赴笑談中。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