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移動支付網
移動支付網消息:9月18日,招商局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簡稱“招商局金控”)舉行設立暨揭牌儀式。
公開數據顯示,招商局金控監管口徑下風險并表及參股重要性機構總計約670家。2022年上半年,招商局金融業務凈利潤733億元,同比增長5.7%;截至2021年末,總資產規模10.4萬億元,管理資產規模(AUM)超19萬億元,在國內大型綜合性金融集團中位列第一。
本月初,人民銀行審查批準了招商局金控設立許可。截至目前,人民銀行受理的5家設立金融控股公司行政許可申請中,已有3家獲批。
金控公司,國資先行
早在2002年,國務院批準了光大、中信和平安試點綜合金融控股集團,就此開啟了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的序幕。
到了2020年9月,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準入管理的決定》,人民銀行同步印發《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以下簡稱《金控辦法》),才標志著金融控股公司正式進入規范監管時代。
所謂金融控股公司,指依法設立,控股或實際控制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類型金融機構,自身僅開展股權投資管理、不直接從事商業性經營活動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預防企業盲目向金融業擴張,避免隔離機制缺失從而導致風險不斷累積,是金控公司監管制度的基本邏輯。
金融控股公司審批是人民銀行行政許可事項之一,其他審批事項還包括支付機構準入、清算機構準入、個人征信機構準入等等。
在發展過程中,金融控股公司大致可分為五大類:國有大型企業集團如中信集團;地方國資金控集團如天津泰達集團;央企金控集團如招商局金融集團;民營金控集團如復星、恒大、萬達等;互聯網平臺企業,如螞蟻、騰訊等。
前三類屬國資,后兩類屬民資。截至目前,3家獲批的金融控股公司全部屬于國資。無論中央還是地方,國資屬性的集團顯然更能率先承擔探索制度、防范風險的使命。
這些金融業務最容易被“金控”
要求實質控制多類金融機構的非金融企業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并納入監管,是近年來中國金融監管的重要舉措。
從監管層面來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推動非金融企業有效隔離金融與實業,防范風險交叉傳染,實現金融股權集中統一管理。簡單來說,監管有意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設金融控股公司,以并表為基礎對其實施全面、持續、穿透監管,使其保持資本充足,完善公司治理,實現風險隔離。正因如此,金融控股公司或許是一張大家不怎么愿意領的牌照。
從市場主體來看,目前三家已獲批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待審批的光大集團、萬向控股,旗下典型的參控股金融企業涵蓋銀行、證券、資管、信托、保險等細分類型。其中,全部五家集團均持有銀行股權,商業銀行也是《金控辦法》中最典型的金融機構類型。
此外,按照《金控辦法》公募基金、期貨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也是典型的被“被金控”機構,而支付機構、小貸公司、消金公司、征信機構均未在明確的名單內。
根據《金控辦法》要求,符合規定條件的企業集團有兩種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一種是專門設立金融控股公司,一種是由企業集團母公司直接申請成為金融控股公司。籌建過程中即獲得金控牌照的中信金控,便屬于前者。
誰是第一家互聯網金控公司?
金融業務借助互聯網渠道和平臺展業,創新和風險并存,因此互聯網平臺參與金融業務備受關注。
統一持有集團內金融公司股權,打造控股平臺,是金融控股公司監管的最大特點,而這一監管邏輯必然導致相關金融企業股權重新劃分。可以說,無論是螞蟻集團的漫長整改,還是其他13家互聯網平臺被金融監管部門約談,都與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變化有直接關聯。
《金控辦法》有規定,若出于宏觀審慎監管要求,監管部門認為需要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則“應設盡設”。換言之,眾多互聯網平臺均有設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制度基礎。盡管工商信息上股權較為分散、混亂,但這些互聯網平臺多少均有涉及銀行、證券、資管、信托、保險、基金、期貨、金融租賃等可能需要“被金控”業務。
目前正在整改的螞蟻集團,仍最有可能成為首家互聯網類金融控股公司,在監管部門對其約談中,依法設立金融控股公司是其中一點重要內容。約談過后,螞蟻集團也曾公開回應表示會整體申設金融控股公司,實現金融業務全部納入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此前的招股書信息,螞蟻集團曾有意以全資子公司浙江融信為主體申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監管,并由浙江融信持有相關從事金融活動的牌照子公司的股權。這種通過在集團之下,設立金融控股公司并接受監管的模式被稱為“小金控”模式。其優點是簡單靈活,也無需將此類集團的科技、互聯網、商家服務等其他業務統一到金融控股公司監管框架內,以便保持業務的靈活性和創新性。然而許多業務、產品、場景均非常復雜,“小金控”模式也可能導致監管在業務層面上的覆蓋不足。
從“小金控”模式到“整體申設”的變化,或許意味著監管更偏向于后者。
除了螞蟻集團外,曾在2018年與北京金控、螞蟻集團共同被人民銀行作為金融控股公司模擬監管試點對象的蘇寧集團,也有可能成為持牌互聯網類金融控股公司。公開的持股信息顯示,蘇寧集團旗下“被金控”成分包括蘇寧銀行、蘇寧金石基金公司、蘇寧基金銷售公司、蘇寧融資租賃公司等等。
作為互聯網巨頭的騰訊,也深度參與金融業務。從近年財報來看,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更是已成為騰訊的重要營收來源。今年3月曾有消息稱,金融監管部門正考慮要求騰訊公司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并將其銀行、證券、保險和信用評分服務整合進去,接受監管。同時,監管還考慮了是否應該將微信支付納入金融控股公司,使其與騰訊的社交媒體部門分開運營。而由于股權分散等客觀因素,若騰訊對相關業務進行金控化整理,也將會是個漫長的過程。
至于其他互聯網平臺,比如度小滿、京東科技、字節跳動、美團、陸金所、小米、國美、攜程等,金控改造或許還沒有那么迫切。一是目前尚無落地參考案例,似乎所有人都在等螞蟻集團的整改結果;二是這些平臺的金融相關業務量不如螞蟻、騰訊這般龐大,金融資產占集團比例不高。不過,有參股銀行的美團(億聯銀行)、小米(新網銀行)也值得關注。
責任編輯:余坤航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