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2.5億存款消失背后:誰該為損失買單

工行2.5億存款消失背后:誰該為損失買單
2022年03月22日 15:49 AI財經社

  文|史思同

  近日,一起“工行2.5億存款不翼而飛”的重大金融案件迅速發酵,受到多家媒體及社會輿論的關注。

  廣西南寧有28位儲戶曾在中國工商銀行南寧支行一位高管的高息誘騙下,在工行現場辦理了大額存單業務,存入大筆資金。但該高管卻利用職權騙取信息,悄悄轉走了他們的存款。直到其事發被查,儲戶們才得知自己手中的存款賬單為假存單,存在銀行里的錢也早已“不翼而飛”。

  然而,案件的處理結果卻引發了爭議。

  受害儲戶難以理解:明明是梁建紅利用職務之便誘騙存款,并騙取存單相關信息,為何為盜竊罪而非職務侵占罪?明明儲戶是合法合規在柜臺辦理交易,為何被工行指責儲戶通過非正規程序操作而導致資金流失?

  存款消失,也引發了社會公眾對存款安全的關注:受害儲戶的合法權益如何維護?銀行又該承擔多少責任?

  存款消失“羅生門”

  3月18日,@廣西工行宣傳 微博對此事回應稱,受害人為獲非法高息致資金損失,梁某系個人犯罪行為,將依法處理。工行南寧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司法認定梁某屬個人犯罪行為,不屬于職務侵占行為;同時,受害人受非法高息引誘,通過非正規程序操作,導致資金損失。工行堅持依法合規經營,對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將依法合規處理此事,保障客戶合法權益。

  但受害儲戶段女士卻并不認可這種說法。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段女士表示無法接受“梁某系個人犯罪行為”一說,并且她提出,自己所有交易均是在柜臺合法合規辦理,不理解為何工行在18日的聲明中稱,是儲戶非正規程序操作導致資金流失。

  此外,段女士在采訪中還對工行南寧分行就內部排查、資金流向等方面提出了幾大質疑:為何南寧分行涉案各網點97次主動配合將大額存單銷戶?為何銀行在2018年9月份發現11起風險事件單后沒有進行內部排查?為何在2018年12月7號梁建紅偽造300萬存單事件爆發后未對其進行處理,反而其犯罪還在繼續?為何涉案97筆大額資金交易均未提交可疑交易報告?為何事發至今工行未查資金流向以及最終獲益人?為何工行在3月18日聲明中稱,儲戶是非正規程序操作導致資金流失?

  然而截至發稿,工商銀行并未對其作出回應。

  完整來看,此案件可追溯到2018年。據裁判文書梳理,從2018年9月起,原工行南寧分行個人金融業務部經理梁建紅便以“為貸款企業做存款貢獻”為由,承諾額外補貼高額存款收益等,先后吸引了28名儲戶買入大額存單,而后與被害人約定好存單金額以便制作假存單進行掉包,并且約定大額存單的密碼由其指定的企業方設置,從而取得存單密碼。直至2019年5月,有受害者發現自己存單被注銷,隨后梁建紅助理向警方自首,梁建紅被抓獲,才結束這場涉案金額合計超2.5億元的金融犯罪。

  而后,一審法院認定梁建紅對儲戶實施了盜竊行為,犯盜竊罪、詐騙罪、偽造金融票證罪、集資詐騙罪,而非起初涉嫌犯職務侵占罪的罪名。最終數罪并罰,決定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320萬元。至于工行(梁建紅所屬單位)是否退賠,南寧中院認為不在本案審理范圍之內,不予評判。

  判決結果出來后,這一案件隨即引發了爭議,并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有網友認為“工行應認真對待受害儲戶訴求,認真查找自身問題,不能讓儲戶承擔銀行工作人員犯罪造成的損失”,也有網友指出儲戶貪圖高回報,“你貪他高息,他念你的本金。”

  銀行有沒有過失?

  隨著社會輿論不斷發酵,一些問題也成了爭議熱點:在銀行柜臺存錢怎會被盜?梁建紅究竟應該是盜竊罪還是職務侵占罪?受害儲戶的合法權益應如何維護?銀行又該承擔多少責任?

  事實上,法院就梁建紅不構成職務侵占罪的原因也作出了解釋:梁建紅具有銀行高管的身份,但其知道無法利用職務便利釆用虛假手段,從銀行賬戶中直接支取被害人已真實存入銀行的存單款,故其才通過上述方式完成對被害人存單款的非法占有,其行為符合盜竊罪的犯罪構成要件,并不符合職務侵占罪的犯罪特征。

  但受害者認為,在梁建紅長期實施犯罪過程中,銀行卻并未及時發現以及管控,內部存在很大問題。

  有律師也表示,按盜竊罪來看,犯罪嫌疑人梁建紅侵犯的是儲戶的財產所有權,儲戶作為該起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其財產損失主要是由犯罪嫌疑人來承擔,但這并不意味著銀行可以免責。

  律師指出,按照“先刑事,后民事”的慣常做法,一審只是審結了刑事案件,對相關人員的刑事責任進行了認定,受害儲戶與銀行之間的民事責任還未進行審理。

  而在該起案件中,銀行作為管理者,根據其在員工的選任與管理、資金安全監管等方面存在的過錯程度、作用大小等方面,需要承擔部分相應的賠償責任,刑事判決結束后,受害儲戶依然有機會通過民事訴訟進行索賠。

  高收益的背后常常與高風險掛鉤,法律人士提醒廣大消費者,在投資理財時一定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以及防范戒備心理,抵御高收益的誘惑,不能輕易將卡號密碼、個人身份信息對外泄露。

  銀行業務投訴居高不下

  大額存款的消失,受害客戶對銀行的信心受到打擊,銀行的業務亂象也被曝光。而實際上,銀行業的亂象并不止于此,信用卡、理財、貸款類業務投訴不斷,凍結賬戶、資金流失、誘導銷售等事件頻發。

  《財經天下》周刊在黑貓投訴【投訴入口】搜索發現,“銀行”相關投訴量高達464164條,新網銀行、興業銀行等市場比較活躍的銀行,成為了黑貓投訴網上近期的“常客”。而在銀保監會統計的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里,工商銀行2021年的投訴量更是排第一位。

  而一條日期為2月23日的投訴信息顯示,興業銀行工作人員宣傳信用卡辦理時稱免年費,但該名投訴人在其后續使用過程中發現,信用卡連續兩年扣年費共1000元,并且沒有進行通知。因此,該用戶投訴興業銀行信用卡宣傳年費問題,并要求退還所扣除的1000元年費。

  還有一位匿名用戶投訴,自己存進新網銀行的活期存款,取款老是系統顯示繁忙,無法取出,找銀行反饋了3天無任何進展,而客服只會進行機械式的回復,并表示“急用錢,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意”。

  此外,貸款和催收問題也頻遭投訴,包括貸款利息不合理、套路貸以及惡意催收等。

  有位名為“用戶7691277814”的用戶投訴興業銀行第三方催收人員惡意催收問題,“其工作的緣故,最近資金方面確實緊張,而興業的第三方催收和客服,一直打電話騷擾,頻繁打到單位、甚至上門來單位惡意催收,態度惡劣,并且對方要求必須全款處理,沒有別的協商方案,拒絕協商一切款項。”

  事實上,近兩年銀保監會連續發布銀行業消費投訴情況以來,銀行業的投訴量一直居高不下。數據顯示,2021年銀保監會累計處理投訴為340714萬件,且每個季度的投訴量同比、環比均有所上升。其中,2021年第四季度,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處理消費投訴總量達90595件,較上季度環比增長3.8%。

  從投訴的業務類型看,信用卡類業務持續成為投訴“重災區”,個人貸款、理財類業務緊隨其后,三類合計投訴量為295266件,占銀行業全部投訴的86.66%。

  從銀行來看,體量較大的銀行相對投訴量較高,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光大銀行三家在2021年全年投訴量中位居前三。其中,工商銀行更是穩居第一,投訴量高達22605件,占比為6.63%;農業銀行、光大銀行次之,投訴量分別為21003、18532件,分別占比6.16%、5.44%。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25 銘利達 301268 --
  • 03-24 中復神鷹 688295 --
  • 03-23 長光華芯 688048 80.8
  • 03-23 天益醫療 301097 52.37
  • 03-22 榮昌生物 688331 4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