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募集升溫 低風險高流動性產品唱主角

銀行理財募集升溫 低風險高流動性產品唱主角
2023年11月14日 08:36 一財網

  作者: 王方然

  [ 10月以來,受存款利率下調、債市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投資者更傾向于集中購買低風險、高流動性的理財產品,因此理財公司適時調整這部分產品募集規模上限。這類產品也成為理財產品市場規模擴張的關鍵“增量”,助推下半年理財規模持續擴張。 ]

  11月以來,理財產品規模“擴容”進一步提速。光大理財、上銀理財等多家銀行理財子發布公告稱,根據客戶需求上調了部分理財產品的募集規模上限。

  事實上,自半年報規模下滑、被公募基金反超后,理財產品近期規模開始重拾升勢。根據招商證券研報估算,10月末理財規模約27.3萬億元,較6月末回升約2萬億元。而銀行披露的三季度報中,多家理財子產品規模也已浮出水面,與年中相比規模擴張顯著。

  有業內人士認為,理財產品規模上限密集調整或與市場投資者需求有關。10月以來,受存款利率下調、債市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投資者更傾向于集中購買低風險、高流動性的理財產品,因此理財公司適時調整這部分產品募集規模上限。這類產品也成為理財產品市場規模擴張的關鍵“增量”,助推下半年理財規模持續擴張。

  理財產品快速擴容背后,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9月份以來,債市再遇“小寒潮”,理財產品“破凈”比例有所上升。為契合市場“求穩”需求,理財子也正不斷調整理財產品的資產配置策略,增配現金及銀行存款相關資產。

  理財子加速擴容拼規模

  自半年報理財規模“縮水”引發市場熱議后,近期理財子開始密集“擴容”旗下產品,理財似有加速回暖趨勢。

  11月3日,上銀理財發布公告稱,為更好地滿足客戶對于定期開放式產品的投資需求,將“凈享利”系列開放式理財產品規模上限調整至200億元。

  無獨有偶,10月底,徽銀理財也兩次發布公告稱,自11月1日起將調整旗下“徽安”5款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募集上限,其中某款活期化凈值型理財產品上限被調整為697億元。根據普益標準數據統計,今年9月以來,理財公司累計共發布超過200條規模上限調整公告,上調部分理財產品規模上限。

  調整募集上限之余,不少理財子也為客戶端“松綁”,調整單日單戶購買上限、贖回上限等。以徽銀理財為例,從10月起密集發布三份理財產品要素調整公告,對單日單戶購買上限、贖回上限多次調整。例如,徽安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6號A份額,10月13日起交易日單一個人投資者累計確認認購(申購)金額調整為不超過1000萬元,11月8日起該上限再次被上調為2000萬元。

  理財子產品“擴容”加快背后,是日益回升的理財規模。徽銀理財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1月1日,該公司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余額為1004.76億元,規模超千億。

  從近期已披露完畢的銀行三季報來看,大多理財子產品存續規模擴張勢頭顯著。據第一財經記者不完全統計,在20家已披露三季度業績的理財子中,有18家三季度末的產品存續規模較年中有增長。其中,規模增長最快的是浦銀理財,截至三季度末,其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為8533億元,環比增長20.24%。平安理財、蘇銀理財、寧銀理財管理的產品規模也均環比增長超9%,增速分別為10.37%、9.35%、9.54%。

  二季度末理財子產品規模“三甲”——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也“守擂”成功,在高基數基礎上規模仍保持增長,三季度末存續產品規模分別為2.50萬億元、2.12萬億元、1.60萬億元,環比增長2.36%、2.20%、4.97%。

  拉長時間線來看,跨季后理財規模基本保持高速增長。普益標準的數據顯示,10月前三周,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相對9月底合計增長約1萬億元。而廣發證券研報統計,截至11月10日,銀行理財存量規模持續回升,較前周增長1227億元至27.56萬億元,創去年“負反饋”后規模新高。

  擴規模增量在哪

  值得注意的是,支撐本輪理財產品擴容、規模穩增長的“主力軍”大多具備流動性高、風險低的特點。根據普益標準數據,在9月以來的超200條規模上限調整公告中,約57%的產品為每日可申贖的產品;13.8%的產品為封閉式產品,其中不少產品均以存單存款策略為主。

  “對于各家理財公司來說,規模擴容的發力重心仍集中在最小持有期和每日開放兩類產品,進而對債市短端的流動性資產形成支撐。”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郁在近期研報中表示,11月第2周銀行理財存量規模持續回升,其中每日開放型和最小持有期型產品為整體規模擴容的主要拉動項,分別增長1236億元和942億元至11.0萬億元、4.3萬億元。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兩年理財公司新發產品數量減少,單只產品募集金額上升,開放式產品占比上升趨勢顯著。尤其是定期開放式產品,這類產品封閉期不長,大多在1周到1年之間,投資風格較為穩健,適合穩健型投資者購買,隨著產品存續期拉長,購買人群及金額不斷增長,理財公司需要適當調整產品的規模上限。

  而這種追求高流動性、低風險性的“求穩”心態亦反映在理財子資產配置端。今年以來,銀行理財“應激性”增配現金與銀行存款類資產。據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發布的數據,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理財對現金及銀行存款的配置比例升至23.7%,該配置比例遠超權益資產(3.25%)和非標資產(6.68%)。近期以來,銀行理財更是大手筆配置存單等資產。國盛證券在研報中表示,10月16日~21日貨幣基金凈減持存單1113億元,存單主要由保險和理財承接,其中理財凈增持存單845億元。

  理財子的產品策略生變背后,根本原因在于市場心態的轉變。廣州一名資深理財投資者劉琳(化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較于往年更熱衷購買封閉期高收益理財產品,尋求高回報,今年她的策略更加“求穩”,有三成資金放在“活錢管理”類產品(含基金和理財),五成資金放在存款產品,只有兩成資金放在R3級別以上等較高風險理財產品中。

  “以前看理財先看預期收益率,現在會先看歷史收益率。”劉琳認為,近期部分理財產品的業績波動仍相對較大,將資金放在“活錢管理”類產品,擇機入局更加合適。

  事實上,與劉琳一樣有“破凈”擔憂的投資者不在少數。由于接近年末,與去年理財贖回潮時點接近,“傷痕效應”猶存,部分投資者更加謹慎。而近期債市波動更放大了市場擔憂情緒。據Wind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場理財產品破凈產品存續數量為2103只,占比4.46%,環比上行0.75個百分點。

  不過,從11月的市場數據、機構分析來看,重現去年理財贖回潮的概率較小。據廣發證券統計,11月首周,伴隨理財業績表現回暖,全部理財產品破凈率從10月底的6%降至4.5%。

  劉銀平認為,9月份以來,債市再遇“小寒潮”,理財產品“破凈”比例有所上升,近兩個月整體投資業績不太理想,拉低了產品的全年收益水平。但本輪債市波動及理財產品凈值回調程度均不及去年末,今年理財公司在資產配置方面主打“低波穩健”策略,大部分封閉式產品采用混合法估值,同時側重流動性管理,配置低風險資產以降低產品的凈值波動,固收類產品的整體凈值波動可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理財產品 理財 流動性 債市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1-21 中機認檢 301508 --
  • 11-20 京儀裝備 688652 --
  • 11-17 思泰克 301568 --
  • 11-15 坤博精工 873570 19.48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10.5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