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付樂 冉學東 北京報道
2月26日,渤海銀行旗下首家全資子公司渤銀理財在天津舉行開業儀式。至此,已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達到了30家。
作為資管行業中的細分領域,銀行理財子公司如何在客群的風險偏好、產品譜系以及銷售渠道等方面進行差異化發展?行業又是如何思考2022年“破凈潮”的呢?
“銀行理財在轉型過程中做了良好探索,但是特色化之路剛剛開始,未來銀行理財要結合自己的定位、客群特點、資源稟賦特點和專業能力,尋找更特色化的服務。”2月26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陳道富在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上表示,要更好地開發集團和股東資源優勢,讓銀行理財在更加開放的市場中,和其他大類資產相互競爭、融合與合作,通過市場的運作來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培養出核心競爭力。
同質化現象嚴重
在2022年,銀行理財遭遇了兩次破凈潮。受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行情影響,不少銀行理財跌破凈值,部分投資者經歷了積累的收益短期內全部跌沒的情形。數據顯示,2022年理財產品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8800億元,是2016年以來創造收益最少的一年。投資者“踩踏式”贖回,銀行“傷筋斷骨”。“破凈潮”疊加“贖回潮”,將為2023年行業發展帶來哪些新的思考?
“這次事件反映了銀行理財的同質化問題還是比較嚴重,也暴露出資產和負債在流動性的匹配方面也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陳道富表示,2022年四季度出新了銀行理財市場的調整,出現較為嚴重的贖回潮事件,這次的調整提醒我們需要更清醒的看待銀行理財的發展。銀行理財距離客戶的期待和市場的完善還有一段距離。
他進一步表示,銀行理財的客戶絕大部分是從銀行儲戶直接轉移過來的,這些客戶有強烈的風險規避偏好,保守謹慎的特征是比較明顯的。銀行為了適應這個特征,大量開發帶有固收+的產品,為提高收益也大量投資地方城投債。類似的客戶特征,相似的產品設計,在市場不利波動下容易出現自我強化,羊群效應和自我踩踏。
“2022年兩次比較大的市場波動,第一次是4月、第二次是11月。”農銀理財總裁段兵回憶道,理財產品是帶著期限,帶著絕對收益的需求推出的一類產品,核心要義之一是設定業績基準。在這一前提下根據期限、流動性要求做資產組合配置,給客戶帶來絕對的收益。在市場大幅波動情況下要得到絕對的收益,難度是非常大的。
以往,人們對于理財產品的定位是絕對收益,更多的基于客戶需求做產品配置。在市場平穩的情況下,產品收益基本上能實現。一旦出現類似此前的資產端大動蕩,在凈值化背景下,不論什么樣的資產組合都可能無法帶來收益。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應重新對銀行理財產品進行定位。銀行理財產品不是純粹的資產管理和單純的投資工具,而是財富管理的解決方案,基于財富管理視角做好資產管理,以客戶為中心創設產品,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
談及此前銀行理財經歷的破凈潮,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表示,這是銀行理財檢視自身產品線、服務線的絕佳機會。首先,是不是把合適的產品給了合適的投資者,全行業要重新思考其產品設計是否符合投資者的真正需求;其次,投資者教育和投資者陪伴是不是與波動的市場相匹配;最后,管理能力是否與轉型后復雜的產品管理需求和管理規模相匹配。
在投研方面,潘東指出,銀行理財子公司的產品應在控制信用風險的前提下做票息策略,讓投資者掙到錢,同時還可以做一點多資產多策略固收+等。
差異化競爭開啟
歷經三年過渡期后,資管新規于2022年1月1日正式落地。對于投資者而言,這意味著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大多數保本理財退出市場。行業分化已經到來,面對新起點,銀行理財子公司如何進行差異化發展?為用戶提供更加適合的產品呢?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差異化發展的道路上愈發清晰。工銀理財副總裁李雪松指出了行業出現的三大特點:首先,銀行理財子公司專業化發展到了新階段。經過這幾年市場檢驗,與客戶給與的反饋,銀行理財子公司越來越側重于自身的穩健型特征;其次,理財子服務實體經濟到達了新高度,包括支持綠色金融的發展等方面都有自身獨到的特點;最后,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越來越成為理財子發展的新風尚。
中銀理財副總裁蔣海軍也表示,從銀行理財子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來看,理財作為資管行業的細分領域,理財公司應結合自身發展優勢,制定差異化的發展路徑。
例如,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全渠道的投資者服務體系,發揮各類資產的互補性和比較優勢,針對不同類型客戶采取針對性的理財服務,提高全渠道陪伴服務的效率與效果。
此外,根據各機構在渠道布局、專業能力等方面的特色,推出差異化的產品體系,包括差異化的養老產品、主題行業產品、ESG產品、普惠產品、公益產品等。
來源:華夏時報
責任編輯:王婉瑩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