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萬阜:新市民金融服務是支持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答題

周萬阜:新市民金融服務是支持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答題
2022年12月30日 08:00 市場資訊

  來源:交通銀行

  12月28日,交通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周萬阜出席新浪財經“2022銀行業發展論壇”,并以“共同富裕的必答題-新市民金融服務”為主題發表視頻演講。

  以下為演講實錄:

  “新市民”日益成為一個熱詞,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專門強調了要解決好新市民的居住和就業問題。新市民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全國的數量約有三億以上。他們身份多樣,或是畢業懷揣夢想走上社會的大中專畢業生,或是努力實現人生小目標的普通職工,或是勇敢創業的小微企業主、工商個體戶,也或是為支持兒女奮斗的退休老人。服務好這些數量龐大、分布廣泛的新市民,事關經濟穩增長、穩就業,事關促進共同富裕,事關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在這當中,國有銀行必須主動擔當作為,切實履行職責使命。結合工作實際,我分享幾點思考和看法。

  一、新市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這其中,3億新市民群體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數以億計的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里就業,越來越多畢業生在畢業后選擇留在城市工作,還有無數在城市中拼搏努力的新市民創業者,他們在各行各業中奮斗拼搏,成為城市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已經、正在而且將為中國式現代化做出重大貢獻。

  新市民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新市民群體中占比較高的是進城務工人員,或者是初入社會的畢業學生,這類新市民人群收入相對偏低,工作技能相對不足,就業存在很多困難,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獲得感和安全感相對較低。只有解決好新市民工作和生活上的痛點難點問題,讓新市民能更好地就業創業,讓新市民生活更有保障,才能逐步提高新市民的生活富裕水平,提升工作和生活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富裕才能具備堅實的基礎。

  為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可得、便捷的金融服務,助力新市民就業、創業和美好生活,讓新市民群體真正融入城市,安居樂業,是國有銀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必然要求,是國有銀行踐行金融普惠性的重要體現,也是支持促進共同富裕的必答題。

  二、圍繞穩就業、促消費,找準服務好新市民的著力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明年經濟工作要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也特別強調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廣大新市民群體是穩就業的重點,也是促消費的關鍵。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金融服務新市民,就是要更好滿足新市民在就業創業、生活消費、財富管理等方面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一)加強金融服務創新,助力新市民就業、創業。

  在金融服務新市民就業創業方面,重點要做到“兩個突出”:

  要突出對新市民就業較為集中的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的金融支持。把服務新市民與貫徹落實國家區域重大戰略結合起來,加強對吸納新市民較多的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和成渝等重點區域新市民服務。梳理和分析新市民的行業分布,加大對新市民較為集中的制造業、建筑業、批發和零售業、物流快遞業、居民服務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重點行業的金融支持,強化資源配置,完善金融產品和和授信策略的適配,針對不同行業新市民群體的不同特征,按行業制定新市民專屬金融服務方案。

  要突出加強對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新市民創業的金融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是新市民集中的領域,也是新市民創業的主要形式,很多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本身就是新市民,金融服務新市民必須對廣大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現最大程度的服務覆蓋。金融機構要主動對接當地人社、財政等政府管理部門,掌握轄內新市民區域與行業分布、客群特征及金融服務需求,整合各種創業支持政策,加大創業金融產品創新和推廣力度,提升新市民客群場景定制金融服務能力,借助數字化手段提升新市民創業融資服務的效率及體驗。要特別針對新市民就業創業提供專項金融服務方案。

  (二)完善金融服務供給,助力新市民生活消費。

  3億多的新市民是中國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因種種原因,新市民的消費潛力未能得到充分釋放。金融服務新市民,就要運用金融手段,發揮金融的特殊作用,滿足新市民在生活消費中對金融服務的多樣化需求,助力激發消費意愿,助推消費升級,釋放消費潛力。重點要解決好新市民最大、最迫切的兩個難點,一個是租房購房,另一個就是其他民生消費,新市民金融服務要突出針對性。

  要有針對性解決新市民租房購房問題。安居問題仍是新市民進入城市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點。根據有關調查顯示,現在大城市中有70%的新市民是靠租房來解決居住問題。超過半數的新市民認為房子意味著“有屬于自己的落腳點”,超過35%的新市民認為“有房子才有家的歸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特別強調要解決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問題。在推進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針對新市民居住需求的特點,商業銀行要圍繞新市民租房、購房、裝修、購置家具、租購停車位等居住相關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同時,要在符合當地政府及監管購房政策的前提下,針對各地新市民落戶及身份認定的特點,屬地化、差異化制定新市民住房按揭貸款準入政策,提升新市民運用金融手段購買住房的能力。

  要針對新市民租房居住占比高的特點,加大對租賃住房開發和供應的金融支持,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租房金融服務方案。商業銀行要積極支持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的開發,積極支持涵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在內的城市更新建設項目,為新市民提供更多有品質的可租住房屋來源。聚焦京津冀、長三角及粵港澳等新市民集中的重點區域,積極打造G-B-C三端融合的住房租賃服務生態,提供包括信貸融資、系統對接、投行服務、房源管理、運營管理、資金監管等在內的綜合金融服務。

  要有針對性解決新市民其他民生消費問題。除居住消費外,新市民群體在其他民生消費方面也存在許多金融服務需求。無論是日常生活消費還是交通出行、文化教育、醫療健康等,新市民都有大量的剛性支出,但其收入與支出存在一定的時間錯配,需要商業銀行予以金融支持。在這方面,交通銀行從服務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發,推出了純數字化、線上化“惠民貸”系列產品,非常便捷,可以滿足新市民房租支付、公共繳費、生活娛樂、購車租車等各類消費需求。其中專門面向大中專學校畢業生提供的“菁才惠民貸”,可以滿足大中專畢業生入職時置物、生活、交通等方面的消費需求;“教育惠民貸”可以為新市民提供繼續學習教育的支持;“薪金惠民貸”可以滿足新市民提升生活品質的綜合消費需求,提高新市民在新城市的生活歸屬感。

  (三)擴大服務覆蓋,助力新市民增加金融財產性收入。

  中央在關于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中,明確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金融財產性收入。新市民群體雖然總體上收入水平不夠高,但在某些時段內仍會有一部分暫時不用的錢需要投資理財,如果打理的好,就能獲取可觀的投資理財收入。在這方面,國有銀行應該而且必須大有作為。為此,商業銀行在財富金融方面,需要改變過去偏重于服務中高收入人群的做法,要加大對包括新市民在內的中低收入客群的服務覆蓋,匹配適合新市民特點的存款、理財、保險等金融產品,助力新市民增加金融財產性收入。針對到城鎮生活的養老新市民的不同養老需求,要立足“養老+健康”兩個主題,鼓勵其增加意外風險保障,購買如老年意外險、骨折險等保險份額,抵御異地醫保賠付的缺口或高額的護理費用;基于新市民在新城市安享晚年的財富保值增值需求,定制推出專屬養老或適老化的年金保險、儲蓄、理財、基金等產品及綜合服務。

  三、有效識別、匹配、觸達,全面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精準性、便捷性。

  如何更好地識別新市民群體、精準匹配金融產品和服務、更便捷地觸達和交付,是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可得性和便捷性需要重點解決的三個關鍵問題。

  (一)加強數據建設,更加精準識別新市民。

  高效、準確識別新市民,是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務的基礎。為此,需要建立完善新市民身份標簽和數據庫,以場景為核心,從“商戶”和“客戶”雙視角,挖掘多維度數據,刻畫更為全面的新市民用戶畫像。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需要增加對新市民客群認定的數據支撐。積極整合、對接銀行內外部數據信息,加強與當地相關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合作,推進系統對接,獲取新市民居住、社保醫保、稅務、公積金等方面數據。目前交通銀行已經與上海等地大數據中心合作,借助大數據中心提供的公共數據授權運營平臺,通過數據實時交互方式來輔助判斷客戶新市民身份標識。

  (二)打造精準、適配的新市民金融服務方案。

  新市民群體的多樣性,金融服務必須有差異性。在對新市民進行精準識別的基礎上,要制定新市民專屬風控模型,優化改進新市民信用評價機制和風控機制,在風控維度上加以細化,與客戶身份信息的驗證環節交叉認證,從而減少信息缺失的“白戶新市民”數量,設定新市民客群專屬房貸和消費貸額度。要根據新市民的不同特點,打造專屬不同新市民客群的消費金融、保險保障、醫療健康服務方案,差異化定制金融創新產品,實現場景全覆蓋,消除金融服務盲區。例如,交行近兩年針對新市民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不斷創新推出差異化產品和服務:除了用于新市民居住、生活消費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外,在基礎金融服務方面,交通銀行與銀聯聯合推出新市民主題借記卡,契合新市民不同客群日常生活需求,提供開戶、支付結算等基礎服務;在保險保障方面,聚焦建筑工人、快遞騎手、網約車司機等職業風險較為突出的新市民群體,提供意外保障類保險產品;在醫療健康方面,交行依托信用就醫產品,打造“惠民就醫”品牌,為新市民提供“先診療,后付費”服務,通過對門急診和住院等場景的繳費流程再造,提高醫療服務效率,降低醫療服務成本,全面提升新市民就醫的便捷度和滿意度。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實現對新市民金融服務廣覆蓋。

  新市民群體分布廣泛,對現代通訊工具掌握程度不一,這就要求商業銀行對新市民的金融服務必須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全渠道服務,多方式觸達,便捷化交付,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務的便捷性。

  要加強線下傳統渠道的服務。圍繞高校、園區、批發市場等新市民客群聚集的區域,增設必要的營業網點,布設必要的金融自助機具,安排客戶經理深入高校、園區、批發市場等提供流動駐點服務。

  要向新市民大力推廣線上金融服務。商業銀行要結合新市民客群需要,不斷優化線上APP、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云端銀行等服務渠道,同時,要加大開放銀行建設,把各項金融服務深度嵌入政務、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文化教育、物業家政等各類場景中,讓廣大新市民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隨時隨處都能獲得金融服務。

  要切實做好銀行服務與有關政務服務的融合。新市民在城市工作生活,會經常辦理有關居住、社保、落戶等政務事項,商業銀行可以利用自身的渠道和網絡優勢,加強與政府部門的合作,為新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務。銀行可以把政務服務引進來,積極推進網點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在金融自助機具、手機銀行等渠道中,為新市民提供社保卡異地開立、掛失、補換以及其他相關政務服務。同時,銀行也可把金融服務嵌入到各地方政府的數字政務平臺中,加強與各地政務APP、小程序對接,深度參與當地政府服務新市民客群的相關數字政務建設,讓新市民群體充分享受“金融+生活+政務”三大生態融合場景帶來的便利。比如,交通銀行與廣東省進行“粵省事”小程序合作,集成新市民服務內容,提供更多主動化、智能化的服務體驗和內容,讓新市民金融服務更加易得和便利。

  在建設中國式現代化、促進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新市民是重要的力量,也是需要重點支持和服務的對象。交通銀行將繼續踐行“金融為民”的初心,不斷創新產品,增強服務供給,為懷揣夢想的新市民群體做好金融服務,促進廣大新市民早日走向共同富裕!

  供稿︱個金部、辦公室

  編輯︱吳新忠、陶雄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婉瑩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16 信達證券 601059 8.25
  • 01-10 福斯達 603173 --
  • 01-10 鑫磊股份 301317 --
  • 01-10 英方軟件 688435 --
  • 01-09 九州一軌 688485 --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