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廖林:發展綠色金融 提升服務“雙碳”質效

《中國金融》|廖林:發展綠色金融 提升服務“雙碳”質效
2022年02月17日 10:56 中國金融雜志

  作者|廖林‘中國工商銀行行長’

  文章|《中國金融》2022年第4期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必須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貢獻力量。金融機構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分析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扎扎實實把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碳達峰碳中和塑造經濟新圖景

  氣候變化是全球性非傳統安全威脅,應對氣候變化就是應對未來的風險挑戰。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距離實現碳達峰目標已不足9年,從實現碳達峰到實現碳中和目標僅有30年左右,時間緊、任務重、困難大。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既不能通過犧牲產業競爭力、主動降低經濟增速來實現,又要主動承擔大國責任,彌合全球2℃溫控目標的碳排放差距,還要統籌考慮碳達峰與碳中和,為達成遠期目標做好準備。

  危和機總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成功應對風險挑戰就是創造發展機遇。當前,我國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既有壓力又有動力,不僅可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更將深刻影響全球發展格局、產業結構與生活方式,為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鋪就綠色發展藍圖。

  從供給端看,產業結構加速綠色轉型。環境與氣候成本內部化后,塑造出新的生產要素,改變了傳統的產業格局和生產組織方式。一方面,綠色產業破繭而出、蓬勃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領域展現出廣闊發展空間;綠色鄉村建設將帶來林業碳匯、整村光伏、宜居庭院建設需求。另一方面,能源、鋼鐵、交通等高碳行業加快轉型升級;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成本快速下降,為低碳轉型創造有利條件;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推動數字化、智能化、共享化發展。

  從需求端看,綠色消費成為社會新風尚。隨著低碳生活概念的宣傳普及,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自身消費行為對環境的影響。前期,我國已開展三批低碳省市試點,在綠色低碳生活、消費方式上,探索出一些成熟有效的經驗做法。電動汽車、綠色建筑、綠色食品等消費品,以及綠色出行、綠色旅游、綠色物流等服務,共同形成覆蓋老百姓“衣食住行用”的綠色產品體系。終端消費與數字技術深度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一體化,搭建起越來越多的綠色消費場景,已深刻改變傳統消費模式。

  從金融端看,綠色準則融入管理全過程。在傳統股東價值以外,金融機構開始重視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治理體系之中,形成了與綠色金融業務相關的制度規定和戰略規劃,環境和社會因素成為評判企業價值和發展前景的重要標準。同時,在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也充滿著不確定性。金融的本質是經營風險,良好的綠色金融功能,需要捕獲、量化和規避各類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中產生的風險,并向社會傳遞風控信息,增強抗風險能力。

  金融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力量

  綠色金融是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服務綠色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當前,我國綠色金融快速發展,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初步建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規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在政策標準、金融工具、國際合作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在減污降碳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提供信貸支持。國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能源消耗尚未達峰,產業轉型任重道遠。金融主要從兩個方面推動產業轉型:一是支持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壯大,二是幫助高碳排放產業提升效率、降低排放。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在支持實體經濟綠色轉型過程中取得了較好成績。截至2021年末,全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已達15.9萬億元,同比增長33%,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同比增速21.7個百分點。

  工商銀行持續加大對綠色產業的信貸支持,通過差異化信貸政策、專項規模、內部資金轉移定價、績效考核等工具,引導全行支持經濟綠色低碳發展。同時,對傳統高碳行業,工商銀行大力支持企業技術升級、設備更新,持續退出落后產能,幫助企業低碳發展。工商銀行綠色貸款增速持續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主要指標均處于市場領先地位。綠色貸款所支持項目可實現每年節約標準煤469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562萬噸。

  第二,創新服務手段。為了解決綠色資金供給不足、手段單一等問題,金融業堅守服務實體經濟初心,積極開展全方位金融創新。金融監管部門先后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政策工具,將綠色債券和綠色貸款納入中央銀行貸款便利的合格抵押品范圍,并在六省(區)九地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取得諸多具有推廣價值的創新成果。金融機構穩健開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形成了包括綠色股權、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在內的多層次綠色金融工具體系。

  工商銀行高度重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持續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首批開展碳中和債、可持續發展掛鉤債等綠色產品試點,發行了境內首期1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是我國作出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以來,全國性商業銀行境內發行的首只綠色金融債券。聯合中央國債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在業內首家發布基于最新市場標準、可跟蹤復制的“中債—工行綠色債券指數”,為境內外投資者了解、投資我國綠色債券市場提供便捷渠道與參照依據。積極對接全國碳市場建設,配套提供資金結算、顧問咨詢、基于碳配額的投融資等金融服務。

  第三,推動安全降碳。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要堅定不移推進,但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組織國內主要銀行對火電、鋼鐵和水泥行業開展了氣候風險壓力測試,不斷總結測試方法和工作經驗。金融機構堅持有扶有控的信貸政策,穩妥有序退出“兩高”領域和“僵尸企業”,把騰挪出來的金融資源更多地投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同時,大型金融機構還逐步強化信息報告和披露,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均出具了獨立的《社會責任報告》,對ESG進行披露并增加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相關信息,報告綠色信貸的資金使用情況和投向。

  工商銀行有效推進投融資環境與社會風險管理,實行客戶綠色分類,把企業技術、環保、能耗等指標嵌入信貸流程,嚴控“兩高”項目貸款。在業內首創環境風險智能化管理系統,利用大數據手段及時掌握環保違規信息,對環境風險實施智能化管控,并將氣候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控體系。創新開展ESG評級與環境壓力測試研究,為全球環境風險量化提供了研究案例。定期發布綠色金融專題報告,向社會全面披露綠色金融組織管理、政策制度、投融資規模、節能減排成效、綠色運營等情況。

  第四,完善全球金融治理。我國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積極推進,跨境綠色金融交流與合作日益密切。2021年,G20重啟可持續金融研究小組并升級為工作組,并完成首個可持續金融框架性文件《G20可持續金融路線圖》;中歐共同牽頭完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綠色分類標準趨同并取得階段性進展;“一帶一路”綠色投融資政策不斷完善,綠色投融資業務實踐有力地支持了沿線國家的可持續發展。

  工商銀行積極與全球金融機構溝通交流,在監管部門指導下,倡導成立了“一帶一路”銀行間常態化合作機制(BRBR),依托機制平臺加強國際綠色金融交流合作和能力建設;加入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GIP)、聯合國環境署金融倡議(UNEP FI)、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UN PRB),積極參與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投資者(GISD)聯盟等合作。2021年,工商銀行在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會議上發出《氣候友好銀行北京倡議》,得到了國內外金融同業的積極響應。

  第五,健全金融標準。綠色標準是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基礎和核心。當前,全球綠色金融已經發展形成了覆蓋信貸、債券等多渠道,主體、項目等多維度,全球、區域、國家等多層次的標準體系。金融監管部門大力推動我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綠色債券支持目錄、綠色金融發展評價標準等一系列基礎性標準建設取得持續性突破,成為全球范圍內規范綠色金融業務發展的重要參考。

  工商銀行作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長期以來積極參與國際、國內的綠色金融標準制定。早在2017年,工商銀行就在人民銀行領導下,依托中英財金對話框架,發揮中英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組中方牽頭機構作用,與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共同推進試點金融機構開展氣候與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與監管部門和相關金融機構共同編制《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人民銀行已正式印發該標準。

  提升金融服務“雙碳”目標質效的思考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面對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轉型,金融機構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決策部署,積極參與“雙碳”目標實現路徑的研究,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實施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不斷提升金融服務的適應性、競爭力和普惠性。

  提高綠色金融戰略定位。發展綠色金融,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是金融業服務人民、造福社會、保護生態的應盡義務。金融機構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助力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防范環境與氣候風險、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的需求作為開展綠色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認識綠色金融對實現“雙碳”目標、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助力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意義,把“雙碳”目標要求全面融入自身戰略規劃和經營發展全過程,加快綠色轉型進程。

  明確綠色金融轉型路徑。以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指引,金融機構要制定自身的綠色轉型目標,探索服務“雙碳”目標的有效路徑。一方面,要加快運營低碳化。大型金融機構要樹立大局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將節能減排內化為基本理念和自覺行動,建立健全內部碳管理和能源管理制度,借助金融科技力量完善低碳運營模式,加強碳足跡管理。另一方面,推進資產低碳化。按照國家所需、金融所能的要求,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投融資結構綠色轉型,保持投融資政策的前瞻性、穩定性和連續性。建立健全覆蓋企業運營全過程、貫穿投融資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資產碳信息管理體系,實現精細化管理。

  豐富綠色金融供給。在投資端,要圍繞碳資產價值實現機制布局資金鏈。以國家自主貢獻重點項目和地方試點作為開展氣候投融資的主攻方向,重點向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產業以及二氧化碳封存與捕獲應用、儲能等綠色技術傾斜,推動金融資源從高碳行業配置到低碳領域。在資金端,要加強碳金融和氣候投融資領域新模式、新業態研究,積極應用新方式、新手段、新渠道開展產品與服務創新,引入更多長期穩定資金。通過不同種類的政策支持工具應用,降低綠色融資成本。圍繞拉長期限、盤活資產開展金融創新,形成更多綠色金融服務方案,完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貸款、綠色消費信貸等產品,促進綠色消費。

  防控綠色轉型風險。在服務綠色轉型過程中,要注意把握節奏,處理好發展和減排、整體和局部、長遠目標和短期目標、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一是完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統籌研究綠色轉型對金融機構戰略風險、信用風險、市場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等各類風險的影響,提出有針對性的應對舉措。二是開發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情景,摸清風險傳導機制,提升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前瞻性;構建有效的數據采集與管理體系,對重點關注行業或資產組合率先開展壓力測試試點,探索適合金融機構的測試方法和模型工具,多維度檢驗模型適用性。三是建立全流程立體化的ESG管理體系,從氣候和環境風險識別、評估、控制和轉移及檢測等方面,完善現有的風險管理制度、方法和系統,通過氣候風險“識別—評估—監控—預警—治理”的智能化閉環管理,提升氣候風險管理效能。

  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一是搭建企業環境風險信息大數據服務平臺,完善企業環保整改進度信息披露及信用修復工作機制,為推進投融資環境風險智能化管控提供支撐。助力政府部門和專業機構開發重點行業的企業環境與社會影響數據計算工具,作為公共產品提供給社會使用。二是培育綠色金融中介機構,推動綠色咨詢機構的設立和發展,加快培養綠色投融資等方面的專業人才;提高會計、評級、評估等專業機構對綠色資產的審計與認證、估值能力。三是進一步健全包括政策制度、金融產品、業務流程等方面在內的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更好地支持綠色金融統計、評估、監督。四是深化數字賦能。探索新技術與碳信息庫、綠色項目庫、ESG評級等領域的結合,夯實業務拓展和產品創新基礎。

  推進綠色金融全球合作。在《巴黎協定》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框架下,各國金融機構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積極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推動構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治理體系。一是強化開放、共享理念,進一步凝聚發展綠色金融的全球共識。二是在金融監管部門指導下,參與構建全球趨同的綠色金融發展倡議和標準,強化綠色金融資源的統籌與協同。三是加強環境與氣候信息披露,積極協同客戶及其合作伙伴,共同改善環境表現。四是充分發揮各類綠色金融合作機制的作用,就共同關注的議題深入開展研究,并指導業務實踐。

  綠色金融發展方興未艾,綠色轉型重任在肩。工商銀行將始終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把系統觀念貫穿“雙碳”工作全過程,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推動綠色金融向縱深發展,以金融力量守護好綠水青山,并與全球金融同業攜手同行,為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事業持續貢獻金融智慧和力量。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綠色金融 中國金融 轉型 廖林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3-02 聚賽龍 301131 30
  • 03-01 萬控智造 603070 9.42
  • 02-28 賽倫生物 688163 33.03
  • 02-28 浙江恒威 301222 33.98
  • 02-28 路斯股份 832419 7.2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