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強監管高壓態勢仍在延續,巨額罰單不斷。
根據公開信息,2022年開年1個月之內,已有3家銀行領到千萬元級的罰單,合計超過8000萬元。網商銀行、青農商行和東亞銀行(中國)3家銀行分別被罰2236.5萬元、4410萬元、1674萬元。與此同時,這些銀行多名高管也受到相應處罰,包括處以警告和罰款。
金融監管部門及派出機構對銀行違規行為作出處罰,已是近年來金融嚴監管常態,從罰單披露的違規事項,還能明顯看到每年監查的重點領域。
通過上述3張千萬元級罰單,可以發現,信貸管理領域仍是監管重查對象。同時,個人信息保護、反洗錢等領域工作重要性越來越突出。這正與近年來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落地、反洗錢法的完善不無相關。
3家銀行合計被罰超8000萬元
最新收到千萬級罰單的,是螞蟻集團旗下的網商銀行。
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日前披露,網商銀行被罰款2236.5萬元,被罰是因為違反金融統計管理相關規定、違反賬戶管理相關規定、違反清算管理相關規定、違反征信管理相關規定等。實際上,就是違反反洗錢相關規定。
而青農商行于1月26日被青島銀保監局處以罰款4410萬元。
主要是因為:貸款五級分類不準確、投資業務投后風險管控不到位、員工行為管控不力、貸款轉保證金開立銀行承兌匯票、數據治理有效性缺失、流動性資金貸款被挪用、房地產貸款管理嚴重不審慎、信用卡透支資金流入非消費領域等。
開年收到首張千萬級罰單的是一家外資銀行——東亞銀行(中國)。
據人民銀行上海分行1月10日披露,東亞銀行(中國)因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被罰款1674萬元,并責令限期改正。
據記者統計,上述3家銀行合計被罰超過8000萬元,同時有多名高管受到相關處罰和罰款,甚至被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特別是青農商行,有28名相關責任人均被給予行政處罰。其中,22名責任人被給予警告,5名責任人被給予警告并罰款合計66萬元,另有1名責任人被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的行政處罰。
截至目前,上述銀行均表示,已根據監管要求整改。網商銀行今日向記者表示,上述處罰是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2020年對浙江網商銀行開展綜合檢查中發現問題的處理結果。自接受檢查以來,該行按照“立行立改、舉一反三”的原則,全面開展各項整改工作,并已于2020年內完成所有問題的整改。
反洗錢、個人信息保護為重查領域
近年來,央行、銀保監會等金融監管部門加大了對金融機構執法檢查力度,并對相關違規行為作出處罰,已是常態。2021年全年,銀保監會處罰銀行保險機構3870家次,處罰責任人員6005人次,罰沒26.99億元。
觀察近年來罰單披露的違規事項,從信貸管理、理財市場、賬戶管理等無一不涉及,同時,也能發現監管部門監管工作的重點變化。例如,2020年首次出現因數據報送問題而開出罰單;同年,反洗錢監管不斷升級,罰單漸增;再到眼下的個人信息保護領域,也開始頻現罰單。
特別是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重要性日漸突出,監管也不斷升級。2021年4月,央行印發《金融機構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監督管理辦法》,自當年8月1日起施行。根據辦法,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等將納入反洗錢監管。可以明顯看到,去年以來,反洗錢領域的億元級罰單已不鮮見。
而作為數據密集型金融機構,在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落地后,不少銀行可能將為此“買單”。例如,央行上海分行2022年開年開出的幾張罰單,被罰原因均是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
專注該領域的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彭凱向記者表示,個人信息保護領域的法律實施后,數據合規監管熱度、力度與頻率,將只增不減。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需要將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消費者保護、反洗錢等合規問題提升到新的高度,有效開展合規安排、切實履行合規義務。
據記者了解,2021年以來,大中型銀行對涉及個人信息安全等數據治理體系已經全面升級。2021年初,平安銀行就專門成立個人信息保護委員會。這個委員會包含風險、業務、科技、合規、消保、HR等各領域專家,來統籌管理全行個人信息保護相關工作。
責任編輯:張玫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