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方圓 見習記者 石詩語
興業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將對代銷的部分持營基金開展申購、定時定額申購費率一折優惠活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10家銀行推出代銷基金費率優惠活動。
業內人士表示,銀行降低費率存在吸引用戶、鞏固渠道優勢、做大財富管理業務、擴大中間業務收入等原因;同時,折射出銀行財富管理服務邏輯發生變化,正由“賣方服務”向“買方服務”轉型。
多家銀行降低基金申購費率
公告顯示,興業銀行將于2021年10月22日至2022年3月31日對代銷的部分基金開展申購、定時定額申購費率一折優惠活動,參與活動的基金共有355只,涉及易方達、博時、南方、富國、中歐、華安、匯添富等20家基金公司。
銀行選擇降低基金申購費率有體系化考量。招商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廖志明表示,從短期看,銀行會減少一部分手續費收入,但從中長期看,對銀行做大財富管理有很大幫助。降低費率后,對費率比較敏感的客戶會選擇銀行渠道,有助于銀行吸引長尾客戶。
鞏固自身在代銷渠道中的地位也是一大原因。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近年來,互聯網第三方基金代銷平臺迅速崛起,給銀行渠道帶來一定壓力,降低費率有利于吸引和留存用戶,鞏固銀行的渠道龍頭地位。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基金代銷機構公募基金保有規模前100強名單顯示,股票與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規模排名中,招商銀行、螞蟻基金、工商銀行、天天基金、建設銀行位列前五,部分互聯網渠道的基金代銷能力不亞于國有銀行。
上述基金公司人士介紹,一些銀行的費率由之前的1.2%至1.5%,降低至0.12%至0.15%,基本與支付寶、天天基金等互聯網平臺持平,加之銀行可提供專業理財服務,有利于吸引用戶返回銀行渠道購買基金。此外,優惠活動多在手機銀行客戶端開展,有利于提高手機端用戶黏性。
財富管理向“買方服務”轉變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隨著凈息差水平降低,銀行亟需突破傳統的信貸邏輯,向財富管理業務轉型。降低費率,吸引用戶,進而擴大基金代銷規模,是商業銀行做大財富管理業務的措施之一。
在此過程中,各家銀行的服務理念和服務舉措不斷創新,從賺取手續費轉變成為用戶謀利,由“賣方服務”轉變為“買方服務”。
以招商銀行為例,今年7月,該行宣布將超過千只代銷的權益基金申購費率降至一折,加大前端不收費的C類份額基金布局力度。同月,平安銀行將代銷的超過3000只基金A類份額申購費降至一折,并在線上主推C類份額。
C類份額基金在前端的申購費用低于A類份額基金,但長期持有成本可能高于A類。傳統銀行渠道、證券公司此前主推A類份額。主推C類份額,意味著金融機構開始提供伴隨式服務,將提升客戶體驗作為目標。
還有銀行提倡將管理人與投資者利益深度綁定,提升客戶收益水平。今年5月,中國建設銀行與中金公司聯合推出的“財富管家計劃”系列產品,不向投資者收取任何管理費和交易費用,僅提取業績報酬。代銷機構通過業績提成分享收入,實現了代銷行與客戶利益的一致性。
打造財富管理生態圈
當前,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成為各家銀行重要戰略之一。分析人士表示,商業銀行應將集團化運營、客戶規模大、數據體量大、風控能力強等優勢集于一體,探索新發展模式,打造財富管理生態圈。
各家銀行正在積極探索。例如,招商銀行提出“全力打造大財富管理價值循環鏈”,構建以“大財富管理的業務模式+數字化的運營模式+開放融合的組織模式”為核心的3.0模式。
金融科技也是發展財富管理的重要工具。浦發銀行表示,該行致力于成為業內“最智能的財富管理銀行”,圍繞“智能洞察、智能投研、智能規劃、智能交互、智能風控”五大核心領域引領業務升級,構建集需求洞察、投研規劃、交互陪伴于一體的智能財富管理體系。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商業銀行在銷售能力及特定產品的開發方面還有成長空間,權益類資產配置能力并不突出,應當從加快培養財富管理專業人才,加強與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合作,繼續提高財富管理能力。
“下一步的想法是要形成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鏈條,既要提升自身產品創收能力,也要優選合作伙伴,實現跨公司、跨市場的產品和服務采購,打造開放式產品貨架,不僅涵蓋銀行和集團內部,我們還有打造跨集團貨架的設想。”中信銀行行長方合英說。
責任編輯:陳嘉輝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