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彭文生
今年以來,中國呈現經濟偏弱、就業不弱的格局。奧肯定律等經驗規律顯示,失業率變化通常和經濟增長負相關。但疫情后中國失業率增幅和GDP增速之間的關系,出現了系統性的偏移:較低的經濟增長,便可以實現和以往同等水平的就業。2021年9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9%,連續4個月低于2019年同期;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4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95.0%。就業表現好于經濟表現,體現了就業政策發力和平臺經濟拉動帶來的支撐。
支撐之一:積極的就業支持政策。就業被列為“六穩”、“六保”之首,是宏觀政策的支持重點。在政策引導下,財政積極發力,2021年預算安排社保就業支出同比增長5.9%,比總支出預算增速高4.1個百分點;1-8月,社保就業支出預算完成進度68.8%,比總體快6.7個百分點。受政策支持,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好于往年。
支撐之二:平臺經濟帶動靈活就業。靈活就業是相對傳統雇傭關系的一種新型就業形式,行業分布廣泛,拉動規模巨大。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統計,2020年中國平臺企業員工數約631萬人,同比增長約1.3%。新經濟平臺提供了約3800萬網約車司機、1000萬快遞員、700萬外賣員的就業崗位,并帶動崗位外包的靈活就業約170萬人。
不過受到疫情的影響下,中國就業形勢仍面臨一定程度的結構性壓力。具體包括:
住宿餐飲等線下服務業,以及部分下游居民消費品制造業的就業相對承壓。疫情后,服務業和制造業的PMI就業分項背離,服務業就業表現相對偏弱,今年3月以來就業景氣趨于回落。制造業內部的就業表現也有所分化,紡服、制鞋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居民消費品制造業,就業下滑更大一些。
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等在疫情后面臨運營和就業壓力。截至2021年,中國有9500多萬個體工商戶,吸納就業規模超過2億人。這些個體工商戶集中于線下服務業,包括批發零售(49.2%)、住宿餐飲(23.8%)、居民服務(8.2%)等。線下服務業的經營受到疫情的持續影響,中小企業呈現勞動力供大于求的格局。10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保中小微企業等市場主體,就是保就業,要求多策并舉有針對性加大助企紓困力度。
年輕人失業率較疫情前上升。9月份,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達14.6%,高于往年同期水平。根據智聯招聘統計,截至4月中旬,37.2%求職畢業生尚未獲得錄用(Offer),這一比例較2018和2019年同期,分別上升11.6和13個百分點。部分大學生在就業預期下降的情況下,參與就業的意愿可能有所降低。10月18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表示,將加強大學生、農民工重點群體的就業服務,加大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市場供求有效銜接。
此外,教培新規、平臺企業員工社保、房地產監管等政策,中長期有利于人才培養以及提高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短期可能對就業帶來一些壓力。
總體來看,雖然結構性、階段性的就業壓力可能存在,但皆為“近憂”,并非“遠慮”。伴隨經濟的平穩增長,以及各項保居民就業、保市場主體等政策的出臺落實,我們預計總體就業形勢將保持基本穩定。宏觀政策層面,我們認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或將結構性發力,加大對社保就業領域的支持力度,財政超收資金也會對民生領域傾斜;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多是靈活運用MLF、公開市場操作來適時適度投放不同期限的流動性,降準的窗口也仍然打開,將視經濟形勢的演變而相機抉擇。
本文原發于財新
(本文作者介紹: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部負責人)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