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2021,中國金融業新十年大幕開啟。新浪財經推出《金融大時代》年度專題,專題包含“100人100瞬間”、“時代有溫度”、“行業有情懷”三大篇章,回望歷史鏡鑒,記錄金融人物,展望星辰征途。
作為銀行業的重要組成群體,城商行為地方經濟搭橋鋪路,為企業、居民提供特色金融服務……“100人100瞬間”之《城商行巡禮》由新浪財經聯合《銀行家》雜志社共同推出,聚焦城商行發展,迸發時代之聲。
北京銀行行長 楊書劍
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莊嚴承諾,中國力爭在2030年實現碳達峰,努力爭取在206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國在新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同時也為綠色金融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綠色金融發展面臨“三大機遇”
國家層面的戰略布局,為綠色金融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從時間進度看,根據我國“30.60”碳達峰碳中和路線圖,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過渡期只有30年,遠低于發達國家平均40-60年的過渡期,并且距2030年實現碳達峰只有9年。從現實條件看,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世界第一,占比超過全球總量的1/4,能源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占總排放量的88%左右,能源消費中有一半以上來源于煤炭。此外,我國當前仍處于城鎮化、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如何平衡好實現“雙碳”目標與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之間的關系也是一大挑戰,近期多個省市“限電”也反映了這一矛盾。長遠來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必須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在能源結構、制造業結構、消費結構等方面進行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綠色變革,這必然要求金融在引導要素配置結構優化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據不同機構測算,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域資金投入可能高達150-300萬億元。同時,2021年全國碳市場啟動線上交易,也為金融機構開展配套碳金融服務開辟了廣闊空間。
金融政策的大力支持,為綠色金融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早在2016年,人民銀行就已經出臺實施了《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成為全球首個中央政府層面的綠色金融政策框架。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雙碳”目標后,人民銀行又確立了 “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綠色金融發展政策思路,還制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綠色金融評價方案》、《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等重要政策文件,為金融機構加快綠色金融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中國綠色貸款余額約14萬億元,規模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超過8000億元,居世界第二,并且綠色貸款不良率遠低于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綠色金融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勢頭。
首都北京的良好環境,為綠色金融發展厚植了肥沃土壤。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指出,北京要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中爭當“領頭羊”。北京作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全國金融管理中心,科技創新資源和金融資源高度集聚,在綠色金融發展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截至今年6月末,北京市綠色信貸余額1.27萬億元;北京地區金融企業(含央企)發行綠色債券近千億元,占全國發行總量一半,居全國首位。此外,2019年國務院批復的《關于全面推進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支持北京建設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目前北京還在積極建設全國自愿減排碳交易中心、城市副中心正在積極打造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示范區,爭取在綠色金融體系構建、標準制定、政策服務等方面積極先行先試。這些都為首都金融企業發展綠色金融厚植了肥沃的土壤。
二、發展綠色金融需要處理好“五組關系”
對于銀行而言,綠色金融意義重大、前景廣闊,但在實際工作中決不能“一哄而上”,而是要系統謀劃、穩妥推進,重點處理好“五組關系”。
一是處理好支持綠色產業發展與傳統產業改造之間的關系。發展綠色金融,既要助力綠色產業發展壯大,也要大力支持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綠色轉型,從新舊兩端同時發力,培育綠色經濟新增長點。一方面,要積極加大對清潔能源、綠色制造、綠色建筑、綠色交通等產業以及綠色低碳技術、碳捕捉、碳封存等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支持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紡織、造紙、皮革等行業綠色化改造,幫助其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
二是處理好綠色金融發展與氣候環境風險防控之間的關系。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由于綠色低碳技術路徑、效率、收益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銀行必須擦亮“火眼金睛”,有效甄別真正符合綠色標準、風險可控的項目。同時,還需要將氣候、環境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做好相關風險的識別、評估、計量、監測、控制、報告工作,重點關注、有效應對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諸如石油、煤炭、煤電等行業可能出現的資產擱淺風險。
三是處理好政府引導支持與自身加大投入之間的關系。生態環境具有公共產品性質,因此綠色金融也具有社會性、正外部性特征,需要政府和監管部門在搭建綠色金融政策框架體系、完善氣候信息披露要求、強化政策激勵、推進綠色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建立起銀行“敢貸、愿貸、能貸、想貸”的長效機制。與此同時,銀行也需要進一步認識到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的必要性與緊迫性,圍繞打通信貸市場、資本市場、碳交易市場的資金高效循環,強化“商行+投行”產品服務創新,優化綠色金融供給。
四是處理好資產組合碳中和與自身運營碳中和之間的關系。金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性工程,一方面要求銀行優化資產組合,緊跟國家戰略導向和行業綠色轉型趨勢,逐步降低棕色資產占比,提升綠色資產占比,實現資產組合的碳中和。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推進綠色辦公、綠色運營、綠色建筑、綠色采購、綠色出行等方式降低自身碳排放;通過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廣“無接觸式服務”,減少客戶因業務辦理往返網點帶來的碳排放。從國際經驗看,摩根大通、美國銀行已經實現了自身的碳中和運營,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國際同業已承諾將在2030年實現自身運營的碳中和,預計國內銀行業也將積極跟進,制定自身的碳中和路線圖。
五是處理好支持“雙碳”目標與支持鄉村振興之間的關系。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榆林考察時強調,“要深入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治理和發展特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走一條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路?!睆V大農村地區的綠水青山是實現固碳、碳匯的關鍵所在,也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資源。銀行需要精準把握鄉村振興與碳達峰碳中和在廣大農村地區相互疊加的戰略機遇,通過創新金融工具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真正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三、北京銀行積極打造綠色金融服務特色
作為一家扎根首都、服務首都的城市商業銀行,北京銀行充分依托首都資源集聚、政策疊加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形成了較為鮮明的服務特色。
完善頂層設計,加大綠色金融投入力度。北京銀行堅持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全行經營管理之中,在《北京銀行“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將綠色金融上升為全行戰略轉型和服務特色打造的重點方向,從目標計劃、組織架構、資源配置、考核激勵、隊伍建設等維度強化支撐保障。2021年以來,在總行設立了綠色金融專職管理部室,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組織體系;發布了“綠融+”綠色金融服務品牌,涵蓋“綠融貸”“綠融債”“綠融鏈”“綠融家”四大產品類別,能夠全方位滿足企業各類綠色金融需求;研究制定了綠色金融五年行動計劃,未來五年計劃為實體經濟提供綠色融資超過3000億元。截至2021年9月末,北京銀行綠色貸款余額接近400億元,較年初增幅超過50%。
堅持創新驅動,優化綠色金融服務供給。發展中,北京銀行始終堅持創新驅動,深刻洞悉綠色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趨勢,圍繞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創新推出了“節能貸”“節能補貼貸”等特色產品。在碳達峰碳中和大背景下,北京銀行進一步精準發力,成功發行銀行間市場全國首單碳中和小微金融債券,規模20億元,募集資金全部用于綠色產業小微企業貸款。與北京綠色交易所合作,為某印刷企業發放北京市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1000萬元。與人行營管部簽約,成為北京市首批“京綠通Ⅱ”票據專項再貼現業務落地銀行之一。成立北京地區首家以“綠色”命名的支行——北京銀行通州綠色支行,突出綠色金融服務特色,探索綠色金融專營機構模式。未來,北京銀行將進一步推進產品創新,積極研發基于排污權、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等各類資源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進一步強化行業服務方案集成創新,針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汽車等重點行業,強化跨條線、部門協同,完善綠色金融一攬子服務方案;進一步強化交叉場景創新,充分發揮北京銀行科技金融服務優勢,聚焦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前沿科技在節能減排、綠色運營等場景中的有效應用,支持相關科技創新企業發展。
深化多元合作,拓寬綠色金融服務廣度。發展中,北京銀行堅決貫徹落實國家綠色發展戰略,圍繞綠色金融業務與多方展開深入合作,在互利共贏中不斷拓寬綠色金融生態圈。比如,2004年,率先與中國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世行二期EMCo項目,成為國內最早開展節能減排貸款的銀行。2007年,成為國際金融公司(IFC)中國節能減排融資項目貸款首批合作銀行。率先與IFC合作創辦綠色金融學院,打造綠色金融專業化人才隊伍。2021年以來,與通州區政府、北京綠色交易所、中國節能集團等部門和機構簽署綠色金融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拓寬綠色金融生態圈,助力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支撐保障,提升綠色金融發展質量。一是強化人才培養。打造綠色金融培訓體系,邀請行業專家圍繞“人民銀行綠色貸款統計標準解讀”、“綠色金融產品創新實踐與方法”等主題開展專題培訓,積極培養既懂金融又熟悉綠色環保政策和實踐的復合型人才。二是強化考核支持。在資源投入和考核激勵方面進一步加大力度,引導經營單位將綠色金融重視程度提升至與普惠金融同樣的高度。三是強化風險防控。探索將氣候變化相關金融風險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提升數字風控水平,牢牢守住系統性風險底線。
責任編輯:張玫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