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溫彬、王靜文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為隨后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
會議首先指出,“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這是對明年經濟工作環境的總體概括。除此之外,明年還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也是邁向“后疫情時代”的過渡之年。
具體來看,此次會議有以下五大新動向值得關注:
一是“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自2020年疫情暴發以來,歷次中央高層會議均強調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但此次會議首次加了“更好”二字。在工作任務部分,也強調要“優化疫情防控措施”。這與近期全國各地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相呼應。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在風險區域劃分、核酸檢測、隔離方式等十個方面做了進一步優化。隨著疫情防控措施的逐步優化,各方對層層加碼和過度防控的擔憂會逐步緩解,市場預期有望大為改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管控放松不等于疫情結束。
由于奧密克戎病毒傳播能力超強,放松管控之后,疫情會快速蔓延,感染者會大幅增加。所以必須要加強對于易感人員的保護。據悉,目前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種已下達工作指標:2023年1月底前,80歲以上人群新冠疫苗第一劑接種率達到90%;60-79歲符合條件的目標人群全程接種率和加強免疫接種率均達到95%。
從韓國和我國臺灣省等經驗看,在重新開放的初始階段,經濟增長可能會有一個季度左右的短暫放緩,主要原因是放開后疫情快速蔓延、病例激增,居民因害怕感染而減少活動,人員流動性將下降。但度過這一階段之后,經濟運行將會回歸正常軌道。
二是“力爭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今年以來,受到疫情反復、出口回落、房地產低迷以及地緣沖擊加劇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復蘇一波三折,年度5.5%左右的增長目標已經難以實現,IMF預測今年我國經濟增速可能落在3.2%左右。在二十大定調之后,特別是隨著疫情沖擊減弱,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就成為當務之急。
會議強調“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突出做好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三穩中,“穩增長”排在第一位。
工作任務方面,會議要求“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與二十大報告精神一脈相承。由于明年主要經濟體可能陷入衰退,穩增長要更多依賴內需,在此基礎上要保證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
三是“大力提振市場信心”。
去年經濟工作會議指出,“預期轉弱”是經濟面臨的三重壓力之一。從今年情況來看,市場預期并未明顯好轉,不但居民部門出現了“資產負債表衰退”苗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預期也降至2020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
如果要提振市場信心,就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一方面,“要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動力和活力”。另一方面,也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
最終目標,是“要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只有市場信心切實得到提振,經濟運行才能真正得到好轉。
四是“加強各類政策協調配合”。
會議主要提到了五個方面的政策,即“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強,社會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線。”與去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宏觀政策、微觀政策、結構政策、科技政策、改革開放政策、區域政策、社會政策”七分法相比,更為聚焦。
其中,“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這與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提法一致。在這一政策主導下,次年兩會制定的財政赤字率由2.6%提升至2.8%,新增專項債規模由1.35萬億提升至2.15萬億。預計明年的赤字率將會高于今年的2.8%左右,專項債規模也將在連續兩年3.65萬億的基礎上相應提升。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精準有力”,這與近些年貨幣政策“松緊適度”“合理適度”“靈活適度”的提法截然不同,預計明年貨幣政策力度將會加大,降準、降息等總量政策將會擇機推出,各種結構性政策工具也有望加量。
五是“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二十大報告專辟一節部署安全問題,要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本次會議也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之前新加了“更好”二字。
會議要求“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金融風險,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去年底的政治局會議并未提及防風險。這意味著,2023年在“力爭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的同時,還要做好防風險工作。
2023年的經濟金融風險主要包括出口企業風險、地產行業風險、部分區域城投風險以及債市風險等。此次會議未提及房地產相關工作,預計會在隨后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有具體安排。此外,部分區域及低評級城投風險值得警覺,債市風險也值得進一步關注。
(本文作者介紹: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