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皮海洲
中基協下發《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投資者教育工作指引(試行)》,面向全體公募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征求意見。主觀愿望顯然是好的。但《指引》的內容及中基協“面向全體公募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征求意見”的做法顯然不是很妥當。
最近,中基協下發《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投資者教育工作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面向全體公募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征求意見。雖然此次征求意見只是局限于小眾范圍,并且將投資者排除在了征求意見對象的范圍之外,但因為涉及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指引》的內容還是受到許多投資者及輿論的關注。
據報道,《指引》共二十二條,是公募基金的投資者教育最為明確的規范性文件。引導公募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將投資者教育納入企業文化建設,并與公司戰略保持一致;要求基金行業機構積極創新,通過自主運營或非自主運營的渠道及平臺,搭建投教宣傳多媒體矩陣。
應該說,中基協制訂《指引》的主觀愿望顯然是好的。畢竟我國基金業在最近數年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公募基金規模超過27萬億元,基金投資者(基民)人數超過7億人(戶),各種基金品種層出不窮,一些投資者對基金投資一知半解,甚至完全就是“基金小白”。所以,對這些投資者進行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通過投資者教育,幫助投資者增強投資認知,、健全投資理念、提高風險識別與防范能力。因此,《指引》的出發點無疑是正確的。
但《指引》的內容及中基協“面向全體公募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征求意見”的做法顯然不是很妥當。就“征求意見”來說,由于《指引》的內容是投資者教育,這就涉及到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問題,那么,《指引》征求意見怎么只聽取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的意見,卻不聽取投資者的意見呢?如此“征求意見”的做法顯然是有失偏頗的。
從《指引》的內容來看,將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作為投資者教育的主體同樣也是欠妥的。根據《指引》的定義,所謂投資者教育,是指公募基金管理人和銷售機構建立完善相關管理機制和制度流程,面向投資者開展宣傳基金政策法規、普及基金知識、傳導理性投資理念、揭示投資風險、說明投資者權利義務、引導投資者依法維權等活動。但在現實中,基金管理人與銷售機構與投資者之間是存在著利益沖突的,有的銷售機構甚至是忽悠投資者認購投資基金,《指引》怎么能寄希望于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來進行投資者教育呢?誰能相信基金管理人與銷售機構能公正地進行投資者教育呢?誰能保證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所進行的投資者教育不是在誤導投資者呢?
有輿論把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與投資者的關系稱為是“狼與羊”的關系,對此,我本人是不太認同的,這種說法過度激化了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與投資者之間的利益沖突。但不能否認的是,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與投資者之間利益上的沖突是客觀存在的,比如,對于某些基金銷售機構來說,它們更希望投資者都是“基金小白”而不是成熟的投資者。所以,把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作為投資者教育的主體是不合適的。
實施投資者教育的主體應該是投資者保護機構或者是擁有投教資格的獨立的第三方。畢竟進行投資者教育,這是投資者保護機構的職能所在,哪怕是對基民進行教育,教育的內容側重于基金投資,這同樣也是投資者保護機構的職責所在。這不是基金公司或銷售機構可以代替的,甚至也不是中基協可以代替的。因為只有投資者保護機構才是法定的投資者代言人,包括獨立第三方的投教資格也只有投保機構才能授予,這是《指引》必須要尊重的事實。實際上,包括《指引》的起草與發布,都應該由中基協與投保機構共同來完成。
當然,基金管理人及銷售機構不是不能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但這種投資者教育活動必須是與投保機構的聯合舉辦,或得到投保機構的授權,并且開展投資者教育活動的相關內容需要事先報投保機構核準或備案,由投保機構來切實對投資者教育活動的內容把關,以確保投資者教育活動內容的公正性,不存在誤導投資者的行為。很顯然,這是充分發揮投教機構功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需要。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