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消息,由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IMI)承辦的“2021國際貨幣論壇”于7月24日(周六)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雙循環格局下的中國金融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所長張杰參會并講話。
張杰教授主要從三個方面對2021國際貨幣論壇開幕式暨《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發布會內容進行總結:
第一,關于中國特色資本市場的問題。中國既往40多年的政策中,實際上資本市場非常出色的完成了它的宏觀責任,就是給中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經濟高增長提供金融支持。只有從這個角度才能理解為什么不能一味強調中國的資本市場要與國際接軌。實際上從金融角度看,中國的資本市場過往具有中國特色,再往前看必然也具有中國特色。
第二,關于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要看清楚人民幣的國際化或者國際使用,我們需要轉換角度,那就是著眼于大國貨幣視角。大國貨幣有些基本的條件,幣制統一、幣值穩定、幣制獨立、國際使用或國際化,國際化只是人民幣成為大國貨幣的一個條件,或許還不是最重要的條件。從理論邏輯看,人民幣要成為大國貨幣,似乎要步英鎊和美元后塵,需要照樣學樣。但若著眼歷史邏輯,人民幣要成為大國貨幣,必然走自己的路。
第三,關于疫情期間經濟政策工具箱的問題。疫情開始至今將近兩年時間,主流經濟學經濟政策工具箱五花八門,但應用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在于這個經濟政策工具箱中應對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工具很多,唯獨缺乏應對人出了問題的政策工具,而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正好在“人”上,而我國正好就運用了基于人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工具。所謂中國的經濟學,中國特色的金融學,如果不從中國文化傳統,不從中國的貨幣金融故事講起,基本上不得要領。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