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7月22日消息,由亞洲銀行家主辦的2021中國未來金融峰會在北京舉行,會議重點關注了金融機構如何持續提升風險管理能力、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數字科技又該在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聚焦綠色金融對金融業與機構發展產生的深遠影響等話題。國際清算銀行副總經理 Luiz Awazu Pereira da Silva參會并演講。
Luiz Awazu Pereira Da silva表示,大家已經意識到不可能依靠任何單獨的機構個人或者國家或者任何單獨的方案解決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應對氣候變化必須要進行多方協調。要進行政府之間的協調,同時也需要自銀行業的參與。
Luiz Awazu Pereira Da silva提到,在央行職權范圍之內,氣候變化會直接影響到金融穩定性的目標。價格穩定的目標,以及宏觀經濟穩定性目標多重指標的實現。
會議實錄:
Luiz Awazu Pereira Da silva:早上好,我是國際清算的副總經理。我今天行高興也很榮幸能夠參加中國未來金融峰會2021,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PPT,在今天發言中,我會和大家談談在后疫情和氣候變化背景下,金融體系所面臨的挑戰。我會主要談三個話題,首先氣候變化對金融穩定性帶來的新挑戰。第二新的金融技術這些新的金融技術如何可以減少不平等的現象。為氣候變化減緩和轉型提供資金的支持。最后我會談談綠色項目和綠色金融,以及兩者對于促進綠色經濟復蘇所發揮得作用。那先說一下第一個話題。
現在大家討論的已經不是為什么金融界應對氣候變化,而是如何能夠應對氣候變化,這也是因為最近在金融行業,尤其是在央行對這個問題有了更加積極的認識。大家已經意識到不可能依靠任何單獨的機構個人或者國家或者任何單獨的方案解決氣候變化方面的挑戰,應對氣候變化必須要進行多方協調。要進行政府之間的協調,同時也需要自銀行業的參與。而且也不用改變經濟活動參與方現有的角色和哲學的范圍。在央行職權范圍之內,氣候變化會直接影響到金融穩定性的目標。價格穩定的目標,以及宏觀經濟穩定性目標多重指標的實現。央行越來越清楚認識到,必須解決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其他的行業也在行動,無論是民間社會、實體金融,還是私營其他銀行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應對這些挑戰就要保持政策的透明度和一致性也需要推動金融產品的創新。
各國的央行,國際清算銀行業推出一些新的概念描述氣候,國際清算銀行我們提出“綠天鵝”事件,但是綠天鵝和全球金融中出現的黑天鵝事件不同,因為綠天鵝事件所指帶并非罕見事件,氣候變化無法避免,甚至無法發生,要組織氣候變化一定要停止排放溫室氣體,例如最近出現的我們都已經看到的各種各樣的極端氣候。任其發展氣候變化會產生一系列的反映,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將會難以控制。所以面對氣候變化我們不能夠因為謹慎便選擇一味的觀望,期待問題會自然而然的解決。事實上這種態度風險是很大的,即便我們已經知道氣候變化存在不確定性,綠天鵝事件依然能夠帶來不對稱的風險。要有有效的應對風險措施就要求金融行業立即行動起來。
例如圖上列出了溫室氣體排放的趨勢圖,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很快大氣當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將達到不可持續的水平。但是這就會對我們組織開展社會生產消費活動的方式帶來極大的挑戰。如果我們坐以待斃不采取任何行動的話,溫室氣體排放將影響全球不同區域的溫度。但是這樣的話,就會導致部分的地區不再適宜居住。舉個例子,圖上表明的熱帶區域生活人口數量眾多。但是如果氣溫持續上升,這些地區將不再適宜人類的居住。氣候變化也會帶來各種物理性或者過渡性的風險。會造成一系列非常復雜的事件,其風險完全無法用模型器隱性預測,例如這些風險包括了極地冰蓋的變化,或者對于大西洋熱巖環流可能出現的變化等等。
面對如此種種的挑戰,各國央行其實也是開展了大量的工作。舉例說明,各國的央行持續優化分析工具,評估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以及各國經濟體和金融行業抵御能力,央行也在研究如何通過政策工具降低氣候變化的風險。洋行也在不斷的改善信息披露機制和會計準則標準,完善綠色產品的投資分類,并實現金融資產的綠色配置。當然了,除此之外,我們還必須要思考新的金融技術,如何能夠改善金融的普惠性,減少世界上的不平等。因為社會資源的再分配,在一定層面上也是和氣候變化有關的,新的金融技術能夠改善普惠金融,也改變政策設計。當然我們都知道,新技術能夠讓支付變得更加的快捷高效,成本更低。手機支付就是很好的例子。通過數字身份和人工智能,這些技術的應用也能夠提高金融的鋪慧星。所有這些都可以減少貧窮和不平等現象。
但是如果做好了扶貧,真正減少了不平等的話,就能夠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因為我們也都知道,這些造成的影響主要都是退行性的,受到影響最嚴重的是不發達國家。首先受到影響是發達國家的貧困人口和貧困家庭,這個角度來說,新的金融技術發揮雙重作用。一方面這些技術能夠為減緩和過渡戰略提供資金支持,更加準確評估碳足跡,另外新技術為替代性的能源技術提供經費。幫助各國經濟實現向低碳經濟發展的轉型。
當然了,新的技術也會帶來注入數字歧視等其他類型的風險,對于這些我們要予以關注和監督,不過各大央行已經在這邊開始謀篇布局。圖上展示的是金融產業如何在普惠方面推動進步,橫軸是人均GDP,而縱軸表示的是15歲以上的人口當中擁有金融帳戶人數占總人口比例,在數字金融的助力之下,一個國家普惠金融進程大幅度加快。過去實現普惠金融可能需要很多年時間,但現在有了數字ID和各種新型金融技術,金融帳戶快速增加普惠競爭,大大加速。金融技術也可以實現實時支付,及時到帳,有效降低貧困家庭的轉帳成本,也可以提高小額交易的速度。在圖上面可以看到的是,傳統的RTGS實時支付系統和快速支付系統的比較,新的技術也能夠來降低外出務工人員的匯款成本,這其實對于很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也尤其的重要。在這張圖上面大家可以看到,轉帳中介成本也是逐年下降,這也是得益于金融技術不斷發展。以及支付技術的不斷創新。
當然,之前也和大家提到過,有些方面也是需要我們予以時刻關注的,因為無論什么行業集中度高,技術巨頭大量聚集的時候也有可能讓不平等的問題變得更加突出。例如像技術行業的工資水平,在右邊圖上其實也是可以清楚的看到,速度是呈現增高的。
這里先來談談綠色增長的加速轉型,來看一下這一張的圖上面其實進行了各種風格化的調整。不過在圖上大家可以看到,疫情后的GDP可能恢復的路徑有幾種不同的方式。那一種路徑是通過刺激消費和投資的傳統模式實現棕色緩慢的復蘇,還有一種路徑通過綠色金融推動創新,那通過這些創新進而拉動新的投資活動,帶動新型綠色能源行業的發展。實現更加快速,同時也是更低碳式的經濟復蘇。而為綠色轉型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資金支持,其實也能夠推動各國經濟體走向低碳經濟的復蘇之路。
其實在這方面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例子,比如說公有金融行業、開發銀行還有國際金融機構都是在努力培育新的綠色投資的項目。加速綠色的轉型,而現在已經有不少綠色金融推動下的綠色基礎設施,成功實施。內容涉及了城市森林等等,可以說其實這方面的例子還是蠻多的。
其實,作出努力的不只是公有行業,私有的也努力提供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一方面從消費端改變需求,另外一方面從投資端改善供給。相信大家也已經注意到私營行業非常希望能夠投資新型綠色金融工具,包括了環境社會與綠色債券等等,但是私營行業也需要關于綠色金融產品更加的合理分類,實際上在這上面也開展了不少的工作。同時為了引導私營行業與公有行業實現聯合籌資,我們也是開展了一系列的公有部門和私營部門的合作,以及兩者聯合研究公關工作,這一頁列出了在可持續發展和疫情抗擊方面已經開展的具體的案例。
比如近零排放聯盟、近零排放所有者聯盟,在恩歐洲、亞洲、北美、南美也采取了很多行動,統一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力圖推動經濟,在疫情后走上低碳發展的復蘇之路。那這點在基礎設施方面就顯得尤其明顯了。最后做個總結,我想說,新冠疫情是一個悲劇,但是應該努力做到化危為機,借此走上綠色發展的道路。新冠疫情導致世界經濟出現前所未有的收縮,還會伴隨與物理氣候相關的風險,但是機遇和風險都是相伴相隨,我們應該借機推動綠色的發展,消費者掌握的信息越來越多,更有動力來支持綠色經濟的發展。對于氣候變化的認識其實也是在不斷提高的。從供給側來說,綠色金融的投資者也在提供更新更務實,更多元化的項目。助力低碳經濟的復蘇。也在通過推出新的產品,為實現近零排放添磚加瓦。
最后還是想跟大家提個醒,低碳發展需要經濟轉型。但是向近零排放的轉型,還是需要從減排量分配角度來說,哪些企業和個人會因為生產和消費的低碳化所采取這些必要措施而受到影響,面對這些影響如何妥善解決,所以這些問題也是值得我們認真思考的。今天就先說到這里。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