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銀行大手筆“下注”金融科技 去年總投入2078億元

各銀行大手筆“下注”金融科技 去年總投入2078億元
2021年04月30日 07:38 經濟日報

  原標題:各銀行大手筆“下注”金融科技 去年總投入2078億元 六大行合計占半

  本報記者:呂東 李冰 彭妍

  2020年,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對突發疫情及國內外復雜的經濟形勢變化,A股上市銀行去年普遍實現業績穩定增長,資產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可控。

  銀行業2020年年報也透露出行業發展的趨勢和諸多看點。在大力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各大銀行積極化解風險、銳意創新。作為中國金融業的中堅力量,去年,銀行積極應用金融科技推進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并大手筆“下注”金融科技。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達2078億元,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六大行總投入金額近957億元。更令人欣喜的是,“首次突破”等表述也多次出現在銀行金融科技領域的探索成果中。

  與此同時,銀行各項業務轉型持續推進,理財子公司全面盈利,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快速推進;由于房貸占比有了“紅線”指標,各家銀行在年報中也曬出了相關數據,是否“踩線”成為市場和行業的共同關注。

  可以預見的是,在數字化轉型、資產質量管控等領域,銀行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同時,銀行持續增強金融服務的適應性、普惠性,努力以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高質量風控、高質量轉型,更好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有六大行仍是銀行業資產質量

  穩定可控的“定盤星”

  截至4月28日晚間,共有32家A股上市銀行披露年報,其中有27家凈利潤實現同比正增長,只有5家銀行凈利潤同比出現下降。在凈利潤增速方面,地方銀行表現更佳,占據了凈利潤同比增速排行榜的前7位,其中,寧波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9.74%,為所有銀行中增速最高的。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銀行業讓利于實體經濟,在加大實體經濟支持力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目前披露的大部分年報看,無論是盈利情況還是資產質量,A股上市銀行的經營仍是較為穩健的。

  國有六大行2020年業績報告目前已披露完成,去年凈利潤全部取得正增長。

  根據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國有六大行累計實現凈利潤(集團口徑,下同)11566.48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201.52億元,增長1.77%。國有大行中,工行仍最賺錢,2020年實現凈利潤3176.85億元,較2019年增長1.38%。凈利潤增幅最高的為郵儲銀行,2020年實現凈利潤643.18億元,同比增長5.38%。建行、農行以及中行去年實現凈利潤均超2000億元。

  去年,國有大行紛紛加大計提撥備和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盡管不良貸款率均較2019年末有所增長,但資產質量基本保持穩定可控

  在保持盈利穩定增長的同時,國有大行持續以現金分紅的方式回報廣大股東。據統計,六大國有銀行2020年度合計向普通股股東派發現金股息預計達3418.87億元(含稅,下同),較2019年增長1.98%,分紅金額將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工行、建行、中行的現金分紅金額較2019年增長了逾10億元。雖然各家國有大行分紅金額不同,但利潤分配政策均保持了連續性和穩定性,6家國有大行現金分紅比例均達到了30%及以上。

  光大證券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有大行2020年業績全部保持正增長,也有助于分紅體系的穩定,并獲得一定強度的資本補充。

  受疫情影響,去年對于銀行資產質量是一場大考,然而從年報數據來看,通過加大計提拔備、核銷不良資產的力度。銀行業在實現業績增長的同時,資產質量頂住了壓力,整體平穩向好。

  截至4月28日晚間,在上述32家銀行中,有18家截至去年年末的不良貸款率較2019年末出現減少,11家銀行不良貸款率出現上升,另有3家持平。此外,部分銀行在去年還實現了不良貸款及不良貸款率的“雙降”。

  寧波銀行截至2020年末的不良貸款僅為0.79%,在已披露業績快報的所有銀行中最低。平安銀行截至去年年末的不良貸款率為1.25%,下降0.47個百分點,下降幅度最大。此外,6家國有大行截至2020年末的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45%,雖然較2019年末增加0.12個百分點,但仍遠低于同期商業銀行1.84%的不良貸款率均值。

  浦發銀行AI服務占比達85%以上

  招商銀行區塊鏈開票量達133萬張

  近年來,銀行已將發展金融科技提升到戰略引領層面,在資金投入、人才結構等方面持續發力。從2020年銀行業年報披露的情況看,多家銀行對金融科技的資金投入已達百億元。其中,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排名前三。

  根據年報披露數據來看,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6家國有銀行2020年在金融科技領域總計投入金額956.86億元,相比2019年的716.76億元增加240.1億元,同比增長33%。

  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今年3月2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0年,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達2078億元,同比增長20%。對比官方披露的銀行機構信息科技資金總投入情況來看,六大國有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投入的資金已接近銀行業資金投入總規模的一半,占比46%。

  具體來看,在6家國有銀行中,工商銀行去年在金融科技方面投入最多,投入金額為238.19億元,同比增長45%,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3.54萬人,占工商銀行全行員工的8.1%;建設銀行緊隨其后,金融科技投入金額為221.09億元,同比增長25.38%,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3萬人;農業銀行排名第三,金融科技投入達183億元,同比增長43.08%。

  中國銀行、郵儲銀行、交通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金額分別為167.07億元、90.27億元、57.2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3%、10.35%、13.45%。

  不僅僅是六大行,實際上各家銀行都在以不同形式加大對金融科技的投入。舉例來看,招商銀行報告期內信息科技投入119.12億元,同比增長27.25%,占營業收入的4.45%;光大銀行實施“科技投入倍增”計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科技投入,科技研發資金51.50億元,比上年增長51.29%,科技人員1965人,比上年增長27.43%;中信銀行科技投入近70億元,較上年增長24%,科技人員數量兩年翻兩番,科技人員占比達7.6%;浦發銀行科技人員總數占比近10%,年度科技投入57.15億元。

  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金融科技的投入規模,可以看出國有行以及股份制銀行是金融科技應用的驅動力量。目前看,國有大行和股份行2020年信息科技投入占營收的比重在3%左右。未來銀行業在金融科技領域投入的競賽依然會持續,數據平臺、智能信貸、智能獲客與運營、智能風控、智能網點等是主要的科技投向領域。”

  另外,隨著各大銀行年報陸續出爐,多家銀行披露了2020年

  金融科技領域的新突破,“首次”一詞頻繁出現。大手筆的金融科技投入,使大數據、區塊鏈、AI智能等新興技術能力不斷提升,加速銀行數字化進程,以科技作為核心驅動力,新一輪角逐正在開啟。

  具體來看,浦發銀行在財報中表示,其AI識別率已達96%,AI服務占比達85%以上,成為業內首家全面實現電話智能語音服務的銀行;招商銀行在同業中率先取得區塊鏈開票業務資質,報告期內區塊鏈開票量133萬張;中信銀行的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則成為首個國家級行業平臺,并在科技力量支持推動下,落地63個一類創新項目,投產國內大中型銀行首個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統(“凌云工程”)。

  光大銀行年報中提到的創新體系成果顯示,其成立業內首家數字金融專業學院,打造一支金融科技創新人才隊伍,落地一批創新項目成果;浙商銀行在2020年加大區塊鏈等金融科技的創新應用,重點聚焦供應鏈、產業鏈的服務需求;民生銀行業內首發5G手機銀行,應用5G、人工智能、邊緣計算、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推出具有全新動感視覺、豐富視頻服務、牢固安全保障等六大亮點的5G手機銀行,并試點推出“5G消息”。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黃大智對《證券日報》記者坦言,未來銀行機構對金融科技的投入會繼續加大,將呈現以下趨勢。第一,包括中小銀行在內的越來越多的銀行,將在更大范圍內把金融科技應用于業務中;第二,技術的不斷革新會推動不同的技術與金融業務結合,從而出現不同的金融科技業務;第三,金融業務的變革會帶來金融科技在更多領域內的應用,如從信貸科技、支付科技向資管科技、保險科技等領域滲透。

  房貸占比“踩線”

  10家銀行指標超過監管上限

  去年年底,央行、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建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對銀行的房貸占比設定“紅線”指標。也因此,去年年報中上市銀行是否“踩線”備受市場關注。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目前披露年報的32家上市銀行中,有10家上市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或個人住房貸款占比超標。具體來看,建設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渝農商行廈門銀行成都銀行的個人住房貸款占比超標,鄭州銀行的房地產貸款占比超標;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青島銀行的上述兩項指標均踩“紅線”。

  對于部分銀行涉房貸款指標超紅線,監管給出的整改過渡期在2年-4年。而從各家銀行年報的表述,以及銀行高管在業績發布會上的表態來看,各家銀行都表示將按政策要求,持續調整優化信貸結構。

  記者注意到,去年銀行貸款規模快速擴張,但是房地產行業貸款增速放緩。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9.63萬億元,同比多增2.82萬億元。具體到上述32家銀行而言,貸款總額大多保持10%以上的增速。但是,在總體貸款規模大幅上漲的同時,房地產行業貸款總額增速相對有所減緩,其中,中信銀行、民生銀行、渝農商行、常熟銀行江陰銀行無錫銀行等6家銀行更是出現了負增長。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去年房地產行業處于一個相對冷靜期,由于疫情原因,信貸也傾向于對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的支持。所以房地產行業去年的貸款總額增速減緩,符合去年的房地產行業特征。”

  3月22日,人民銀行在北京召開全國24家主要銀行信貸結構優化調整座談會。從本次會議部署的今年信貸投放重點領域看,小微企業、制造業、綠色低碳產業、科技創新等將成為今年銀行業信貸投放的熱門領域。

  今年多家上市銀行管理層在業績說明會上透露了當前房地產信貸情況及未來發展方向。招商銀行首席風險官朱江濤表示,招行將根據涉房貸款集中度監管要求加快內部資產結構調整力度,一方面,加大投資類資產配置力度,包括央票、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商業銀行債券等;另一方面,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快普惠小微、消費貸款、新動能與新經濟、供應鏈金融等業務發展。

  由于受到新規限制,一些零售業務增長較快的銀行開始面臨調整結構的難題。

  “大型對公貸款和零售業務中的房貸預計都會受到系統性的限制,銀行要積極迎接挑戰。未來銀行需要更加關注小微企業貸款和擁有實際場景的消費金融零售業務,這背后還要加大對金融科技和數字金融的投入。”陶金表示。

  16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實現盈利

  理財凈值化轉型加速推進

  隨著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于2020年開業,目前A股上市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數量已達19家。截至目前,已披露去年業績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數量達17家,除了去年8月份才開業的蘇銀理財未披露去年凈利潤外,其余理財子公司在去年全部實現盈利。

  在2018年資管新規、理財新規以及《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相繼出臺后,商業銀行于當年開啟了籌備設立理財子公司之旅。自2019年6月份首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開業至今,銀行理財子公司開業數量已達19家,此外還有一家中外合資理財公司——匯華理財于去年開業。

  截至目前,共有1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業績揭曉,雖然這些公司的背后依托銀行、開業時間均不同,實力不一,但已披露凈利潤指標的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去年全部實現盈利。

  其中,有14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利潤在億元以上。招商銀行、興業銀行、郵儲銀行旗下理財子公司去年實現凈利潤均超過10億元。盈利能力最好的當屬招行旗下的招銀理財,2020年實現凈利潤達24.53億元。興銀理財和中郵理財分別以13.45億元和11.87億元的成績緊隨其后。

  2021年底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的最后期限,隨著銀行理財子公司大面積開業,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正快速推進。

  年報顯示,截至2020年末,農銀理財的理財產品余額為9498.14億元,均為凈值型理財產品;平安銀行符合資管新規要求的凈值型產品規模4635.28億元,較上年年末增長80.2%;中信銀行符合新規的個人凈值型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占比達68.57%,較上年年末提升33.74個百分點。

  而根據普益標準數據向《證券日報》記者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理財子公司發行了1742款理財產品,均為凈值型產品,而去年同期的產品數量僅為467款,同比增長幅度高達273.02%。

  銀行業資深觀察人士蘇筱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設立銀行理財子公司,可推動理財凈值化轉型。由于理財子公司的設立受到門檻所限,大型銀行更能抓住先機。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是整個行業的大趨勢,理財業務風險與母行隔離也是未來的大方向,因此未來將會有更多中小銀行加入到設立理財子公司并發行理財產品的行列中。

  根據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規定,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不設銷售起點。記者注意到,理財子公司推出的理財產品,大多為1元起投,這大幅拉抵了產品的投資門檻,能更好滿足老百姓的普惠金融需求。其中,交銀理財推出了不同投資起點的產品,積極順應銀行理財“1元時代”趨勢,投資起點為1元的產品占到了32%左右;中銀理財各系列產品均可1元起投,整體投資門檻較低,目標客群很容易參與投資。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戴菁菁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07 電氣風電 688660 --
  • 05-06 南僑食品 605339 16.98
  • 05-06 亞輝龍 688575 14.8
  • 05-06 依依股份 001206 44.6
  • 04-30 睿昂基因 688217 18.42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