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限制提現債轉艱難 簡理財轉型存隱患 來源:北京商報
由5000家壓降到6家,借貸規模、參與人數連續27個月下降——在互聯網金融整治的收官階段,大量不規范互金機構選擇退出。同時,也有部分機構選擇轉型助貸、小貸。近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這樣的整治背景下,仍有不少機構變著法子做理財服務。它們由于缺乏牌照,只好選擇導流,并將自身定位為“綜合互聯網金融信息推薦平臺”。
而因活期理財被業內熟知的“簡理財”正是這樣一家互聯網金融信息推薦平臺。盡管簡理財已初步完成轉型,但在分析人士看來,平臺轉型前的遺留問題并沒有徹底解決。因為債轉困難、提現受限等情況,簡理財這一“帶病”轉型之路,也引來眾多投資人爭議。簡理財的轉型之路可謂隱患重重。
簡理財限制提現過程
限制提現被詬病
近期,簡理財投資人心情極為不好:“完了,提現又被限制了,債轉又被折價了”“堅持連續取兩年,本來快要勝利了,居然不讓我取了”“讓我下車”……當前,簡理財投資人的言論一直活躍在百度貼吧、微信群、QQ群等平臺上。
投資人林凌(化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他從2016年就開始在簡理財平臺投資,但在2018年慘遭“變故”。2018年7月底,平臺突然發布公告,稱可轉出資產在10萬元以下的投資人,當月可轉出額度不超過5000元,可轉出資產在10萬元以上的投資人,當月僅可轉出5%。
據多位投資人所述,在限制提現后,簡理財居然只給本金不給收益了。投資人要想提現,只有兩種方式,一是被限制提現直至退出,每個月能提的現還越來越少;另一種就是打折債轉,9折轉不出去改為8折,8折轉不出去再改為6折。
據林凌所述,限制提現初期,有不少投資人8折轉讓了債權,但發展至現在,即使6折、5折也無人問津,簡直一天比一天難。所以他選擇了按照平臺的提現限制操作,哪怕每次可取金額少點,也還算能接受。
然而萬萬沒想到,簡理財再一次對投資人失了信。2020年5月,簡理財再次調整提現規則。簡理財稱受疫情影響,平臺受到沖擊,導致還款能力下降,由此規定10萬元以下可轉出額度降到3000元,10萬元以上可轉出比例下調至3%。
直到目前,林凌在簡理財的賬戶投資額仍有10萬余元。根據他提供的投資頁面來看,他在簡理財的10萬余元剩余投資款,其中有99664元被配置到了“智能投”,還有390元被配置到了貨幣基金產品。他告訴北京商報記者,2016年投資時,他只知道“簡理財”這一產品,并不知曉該產品具體資產配置情況,平臺也未曾對資金流向作出任何披露。
回應質疑
針對限制提現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簡理財方面進行了采訪求證,后者回應稱主要是大環境影響所致,他們也是受害者。在互金行業逐步清退的大環境下,出現很多逃廢債、資產處置難等問題,直接影響到用戶的兌付和提現等操作體驗。面對問題的出現,簡理財根據市場整體情況進行長遠測算,按照額度讓投資人逐步轉出本金和收益,來保證所有用戶資金可以有序平穩轉出。據簡理財回應,自2018年7月31日至2020年10月16日,有63.93%的用戶退出原理財計劃,整體在投本金下降87.27%。
另對債轉困難等問題,簡理財回應稱,對于“智能投”資產,用戶資金的轉出方式有兩種:一是資產到期轉出,二是有新用戶承接轉出。之前用戶申請轉出后能實現快速到賬,是因為有其他用戶承接了該用戶申請轉出的資金所匹配的資產,只不過現在沒這樣的人罷了。
另對“智能投”資產配置情況以及資金流向情況,簡理財回應稱,用戶所配置的底層資產有詳細的披露,用戶可以登錄賬號查詢資金具體流向。并且在資金流上,他們也可以保證整個資金是流動的。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從接近簡理財的知情人士處了解到,“智能投”背后對接的其實是金交所資產。還有媒體報道稱不止如此,除了金交所的產品,簡理財還有貨幣基金、銀行存款、房產抵押、車輛質押等。
對于“智能投”產品背后資產是否來自金交所,以及是否信披到位等,簡理財未作出進一步回應。
簡理財接著稱,為積極響應監管要求,目前平臺已主動關閉了新用戶進入通道。
風口浪尖謀轉型
然而,原理財產品遺留問題還未解決,簡理財又進行了一場轉型升級。林凌稱,自2018年7月限制提現后,簡理財平臺居然還進行了轉型,現在產品與此前產品發生了很大變化,還新增了銀行理財類產品。
記者注意到,目前,簡理財將自己定位為“綜合互聯網金融信息推薦平臺”,推薦產品包括“滿倉寶”“拾年寶”基金產品,這兩款基金產品均與“奕豐基金銷售有限公司”合作;同時還有“季得利”“眾邦寶”等銀行理財產品,對應合作銀行分別為新網銀行、眾邦銀行,不光如此,他們還有保險保障等產品。
從具體推薦方式來看主要有兩種,一是在App內部導流至相應的基金、銀行頁面,再由基金銷售公司或者銀行提供交易服務;另一種則是通過App跳轉鏈接的方式,直接跳轉至微信頁面的保險服務,由消費者進行選購。
“近幾年,在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的監管要求之下,互聯網理財平臺業務模式也在不斷規范。互聯網理財平臺進行理財產品銷售,需要持有相關牌照并滿足業務合規要求;如果平臺沒有牌照,則只能開展導流或廣告業務,產品跳轉到持牌的銷售平臺。從目前看,簡理財屬于后者。”零壹研究院院長于百程分析稱。
業務開展或遇阻
針對簡理財轉型一事,一資深分析人士直言道,作為信息推薦平臺,機構起到“導流作用”難免會接觸到部分客戶相關信息,需要金融機構在第三方信息共享方面有所作為;另在資金安全上,導流平臺并非金融機構,不能直接觸碰資金,涉及金融業務的關鍵操作應當在持牌機構體系內完成。
該資深人士進一步指出,“個人認為這只是該平臺的權宜之計,畢竟導流所帶來的盈利并不高,適合小而美的平臺。長期來看,未來在信息發布平臺、傳播媒介平臺這個細分賽道上亦會有馬太效應的強化,流量巨頭依靠自身生態把控著金融的話語權,而導流理財沒有完整生態,難以強化用戶留存,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逐步淘汰”。
在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看來,簡理財主要做的是to C業務,但是讓客戶提現困難的問題,難免會影響到平臺自身品牌形象,他們在to C業務的開展上將因此遇阻。
于百程同樣指出,理財業務的開展獲得投資人的信任非常重要。如果互聯網理財平臺在之前開展業務過程中,出現過提現受限、債轉困難等問題,在轉型后這些問題依然沒能解決,投資人對平臺的信任感是比較低的,自然也會影響現有業務的開展。
針對后續發展,蘇筱芮建議機構認真遵守監管規定與持牌金融機構的委托要求,不超越權限觸碰用戶資金,不夸大金融宣傳。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劉四紅
責任編輯:陳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