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8年01月25日 11:24 中國金融雜志

【金融曝光臺315特別活動正式啟動】近年來,銀行卡被盜刷、買理財遇飛單的案例屢見不鮮,金融消費者維權舉步維艱,新浪金融曝光臺將履行媒體監督職責,幫助消費者解決金融糾紛。 【在線投訴】

  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馬忠玉

  編者按: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2017年我國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經濟增長的內在動能逐漸修復,金融領域去杠桿進展順利,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加大。2018年是黨的十九大后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未來一年中國經濟走勢如何,貨幣政策、金融市場以及金融各業態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本刊編輯部約請相關專家學者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呈現出好中趨穩態勢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年均增長7.1%,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源和穩定器。2017年,在外需好于預期、房地產銷售依然旺盛、工業補庫存等需求拉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以及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等因素作用下,我國經濟運行呈現出增速加快、結構優化、動能增強、質量效益提升的好中趨穩態勢。

  經濟增長明顯好于預期

  2017年前三季度,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GDP同比增長6.9%,較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明顯好于預期。

  生產形勢趨于好轉。農業發展基礎扎實,前三季度農業生產增長3.7%,同比加快0.2個百分點。工業穩中有升,1~11月,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增長6.6%,同比加快0.6個百分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工業領域產能出清進程,市場供需關系有所改善,工業新動能增長勢頭迅猛。服務業運行平穩,前三季度服務業生產增長7.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8.8%,拉動經濟增長4.0個百分點。

  需求走勢有所分化。投資需求逐季放緩。1~11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2%,較上年同期回落1.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固定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2.8%,同比減少10.3個百分點。消費需求基本平穩。我國居民消費名義增長基本穩定、實際增速小幅回落。前三季度,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5%,同比增加2.8個百分點。出口增速明顯好于預期。1~11月,外貿出口增長8.0%,進口增長17.3%,同比分別提高15.9個和23.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外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2.7%,而上年同期為-4.8%。

  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6%,比上年同期提高3.5個百分點;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3.7%;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同期減少0.26元;補短板領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大幅增長。

  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推進。工業領域中,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服務業領域中,新興服務業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較快增長。消費領域中,以網絡銷售和快遞業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快速增長,分享經濟覆蓋范圍不斷拓展,共享單車、網絡約車、在線醫療等新模式涌現。

  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有所提升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1~11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80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萬人。居民收入較快增長,高于GDP增速,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同比縮小。企業效益大幅改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漲幅同比加快14個百分點左右。財政收入增勢良好,部分省份扭轉財政收入下降的局面。節能降耗成效顯現,全國30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同比大幅下降。

  物價水平溫和可控

  居民消費價格保持溫和上漲態勢,既沒有通脹壓力,也沒有通縮擔憂。1~11月,CPI上漲1.5%,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糧食、豬肉、雞蛋等食品價格下跌下拉CPI漲幅,醫療保健、居住、教育服務等價格支撐CPI上漲。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高位運行。1~11月,PPI上漲6.4%,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工業品價格上漲中翹尾因素影響達到80%左右,煤炭、鋼鐵、石化、有色等原材料價格拉動作用達到80%左右。

  總體來看,2017年,社會預期有所改善、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服務業保持平穩增長對經濟運行形成支撐,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有利條件仍然較多。

  國內外經濟發展處于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階段

  世界經濟處于由收縮向復蘇轉變的關鍵期

  發達經濟體私人部門資產負債表修復、勞動力市場改善、企業利潤回升,社會信心逐漸恢復,帶動全球經濟復蘇動能增強。IMF《世界經濟展望》連續第二次上調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3.6%,改變了過去幾年來IMF多次持續下調增長預期的狀況。全球經濟逐步擺脫“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三低狀態。展望未來,從長波周期看,以頁巖油氣革命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取得較大突破,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智能制造方興未艾,節能環保以及生物工程等技術的研發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全球技術革命逐漸由單一領域“裂變”引領轉向多領域“聚變”,支撐第六長波的技術革命已現端倪。從短波周期看,美國、歐洲、日本及中國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制造業呈現筑底回升態勢,全球經濟以制造業復蘇為支撐逐漸步入上行周期,經濟活力不斷增強,經濟增速在2017年開始出現明顯回升。在長波周期和短波周期的疊加效應下,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將繼續保持復蘇勢頭。

  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7年以來對于我國經濟新周期的討論較多,當前與其說中國經濟進入新周期,不如說中國經濟進入新階段,準確地說由經濟快速下降階段過渡到穩定提質階段,未來工作重點將集中到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上來。高質量發展階段主要強調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的發展,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重大變化對未來發展提出新要求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由“站起來”到“富起來”,進入“強起來”的新時代。新時代面臨的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一方面,隨著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衣食住行等需求得到較大滿足,休閑娛樂、健康醫療、文化體育等服務消費需求日益增加。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但存在城鄉間、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問題,以及質量效益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生態環境保護不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等發展不充分問題。

  2018年我國宏觀經濟將呈現高質量發展特征

  生產側逐步實現市場出清,結構優化升級

  工業生產穩中趨緩,結構繼續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鋼鐵、煤炭等重點領域連年超額完成去產能任務,傳統行業供需關系逐步改善;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人等高技術產業快速成長,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產業勢頭良好,工業發展的新動能不斷累積。但是,金融領域防風險、去杠桿力度不減,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融資等成本難以下降;工業領域由補庫存逐步轉向去庫存;環保督察風暴對鋼鐵、有色、化工等污染嚴重的企業關停限產。初步預計,工業生產將穩中趨緩,2018年工業生產將增長6.2%左右。

  服務業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分享經濟、科技服務、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性不斷升級,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五大幸福產業快速發展;中長期服務業發展規劃等一系列促進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出臺,為服務業穩步前行提供了制度保障。但是,金融領域去杠桿導致融資等行為更趨謹慎,房地產市場銷售與投資活躍程度下降,對服務業支持作用減弱。初步預計,2018年服務業生產增速將基本穩定在7.5%左右。

  需求側發展更加均衡,增速穩中放緩

  投資增長略有放緩。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成為國際趨勢,去杠桿、防風險要求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社會投資成本難以進一步下降;商品房銷售放慢的影響將會逐步傳導至房地產開發建設領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將小幅回落;財政部等六部委聯合出臺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來源。當然,經濟結構升級帶動裝備制造、高技術產業投資較快增長,國家深化“放”“管”“服”改革、簡化投資程序、優化投資流程等有利于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這些因素將會增強投資需求韌性。初步預計,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將增長6.8%左右。

  消費需求繼續發揮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保持較快增長,農民工就業形勢改善,城鎮調查顯示失業率處于較低水平;城鄉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為后期消費穩步運行提供了良好基礎;健康養老等幸福產業不斷加速,為消費增長提供了新的空間;服務消費需求不斷增長,并成為促進消費的重要增量來源。但是,汽車領域優惠政策效益遞減將導致汽車消費減慢,房地產調控將抑制關聯商品如家電、家具、裝修等消費。初步預計,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0%左右。

  進出口保持溫和增長。世界經濟呈現回暖態勢,市場需求繼續改善,國際貿易和投資日趨活躍,新興經濟體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加大,我國對外貿易結構優化升級,外貿企業競爭力增強,加工貿易增長企穩回升,國內市場需求改善,有助于我國進出口保持平穩增長。但是,美國對我國發起“301調查”、全球地緣政治形勢復雜、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震蕩波動等,導致我國出口面臨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初步預計,2018年美元計價的我國出口和進口將分別增長5%和8.5%左右。

  物價領域延續溫和漲勢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回升。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居民消費價格保持溫和上漲態勢。消費品市場供過于求,工業品價格上漲對消費品價格的傳導作用有限;糧食庫存居高不下,食品價格上漲空間受限。但是,肉禽、部分油料等食品價格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初步預計,居民消費價格處于溫和上漲區間,2018年CPI將上漲2.0%左右。

  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回落。PPI翹尾因素影響將會較2017年明顯減弱,生產領域供大于求局面仍然存在;對2017年工業品價格影響巨大的國內原材料價格漲幅將會趨緩;全球鐵礦石供應增加、美國頁巖油氣復產,國際大宗初級產品價格將震蕩波動。但是,生態文明建設要求提高,部分污染嚴重的工業品存在一定供應壓力。初步預計,2018年PPI將上漲3.5%左右。

  2018年GDP預期增長6.5%以上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矛盾,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2018年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我國經濟“穩”的壓力較小,經濟總量持續擴大,新舊動能不斷轉換,經濟運行的穩定程度增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提升;另一方面,“進”的壓力較大,改革措施落實顯效、創新驅動能力提升、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尤其是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等任務十分繁重。綜合考慮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我國潛在經濟增長水平,預計2018年GDP增長保持在6.5%以上;由于工業品價格上漲向消費領域傳導以及食品價格的不確定性,物價漲幅小幅上行,仍有望控制在3%以內;就業基本穩定,預計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推動外貿進出口平穩增長,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步伐加快

  著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全面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提高中國經濟發展質量,一是轉變發展理念,以新時代的新發展理念為指導,從速度規模型進一步轉變為質量效益型,不過分強調經濟增長速度,主要從結構調整、創新發展、協調優化、制度建設等方面考慮進一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二是深入研究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挖掘癥結所在,通過改革創新的辦法化解經濟領域的主要矛盾。三是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產能過剩,支持實體經濟,降低杠桿率,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培育新的增長點,提高國家科技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能力,實現國家增長動力轉換。四是重視人民新時代對生態環保的新需求,摒棄粗放式增長,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美麗中國。五是增加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通過改善教育水平提高全民素質,通過完善制度增強社會保障能力,同時重視國民健康、養老醫療、公平正義等問題。

  積極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一是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實行嚴格的環保、能耗、安全、技術、質量標準,繼續化解過剩產能。分類推進企業兼并重組、債務化解乃至破產清算。二是努力降低企業成本,著力降低稅費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資成本、物流成本等。三是對工業企業采購先進設備按采購金額的一定比例予以財政補貼;鼓勵企業積極進行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四是促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政銀合作信貸產品創新,豐富政銀合作信貸產品數量,通過金融產品創新擴大商業銀行對實體企業金融支持的覆蓋面。

  防范化解重大經濟風險

  一是防范金融風險。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針對前期商業銀行自查暴露出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現場監管效率,重點深化對表外業務和同業業務實施穿透式監管;通盤考慮監管政策,減少政策漏洞;針對金融機構集團化、金融業務混業化的趨勢,開展聯合監管,消除監管真空。二是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強化地方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加快存量政府債務置換步伐,堅決堵住違法違規舉債的后門,遏制隱性債務增量;通過定向增發、資產置換、政府債務轉為商業債務等渠道,以低成本的政策性資金置換信托融資和商業銀行貸款;通過財政貼息的方式,試點中小企業債務置換,實現貸款證券化;建立多部門數據共享機制,加強信息披露。三是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對一線城市及部分熱點二線城市,需實施更具差異化的政策,根據市場情況采取更審慎的價格監控及房地產信貸政策;金融機構應對流入房地產市場的資金加強監管,防控樓市風險和泡沫,引導更多的資金“脫虛向實”;督促各地落實年度住房用地供應計劃,加快市政配套、軌道交通和城市衛星城建設,盡快形成住房的有效供應。不斷創新調控方式,切實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本文為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6YFA0602601)的部分成果]

  作者系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責任編輯 許小萍)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