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2016年10月24日17:42 英大金融

We want you!2016首屆中國波特菲勒獎評選正式開始!基金、保險、券商等金融機構資管能力孰優孰強?請點擊【投票】,選出你心中的最強機構!

  郵儲銀行上市路

  文|本刊記者 張琴琴

  從成立到上市,郵儲銀行的發展是我國國企改革的一個縮影。但成功上市之后的郵儲銀行面臨的挑戰仍不少,如何在激烈的同質化商業銀行競爭中生存,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沖擊等都是其不可回避的問題。

  9月2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郵儲銀行”)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交易,股票代號為1658.HK。

  面對國內最后一家上市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投資機構顯然不想錯過這趟末班車。

  內資方面,中國船舶重工、上海國際港務、海航資本、國家電網、中國誠通、長城資產管理分別認購34.23億、33.49億、16.30億、4.84億、2.44億,以及1.63億H股,認購總額占郵儲銀行全球發售完成后總股本的11.51%。

  外資方面,美國威靈頓基金、瑞銀歐洲家族投資者、德邵資本、奧氏資本、千禧基金赫然在列,甚至連一度唱空中國銀行業的金融大鱷索羅斯也有出手。

  即便如此,與十年前四大行赴港上市時的盛宴相比,郵儲銀行此次上市表現,多少顯得有些冷清。若不是保薦人高盛的“暖心”護盤,股價一度有破發的可能。而“雷聲大雨點小”“一分錢波動玩三天”“神奇的條形碼分時圖”等等則是郵儲銀行上市三天的市場表現。

  上市了,但并非最好的時機,郵儲銀行比其他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晚那么一步,而這也與其特殊的背景有關。

  非正統出生

  嚴格意義上講,郵儲銀行并非央媽“親生”。

  和國外許多的儲蓄銀行一樣,郵儲銀行最初也是依托郵政的物流優勢而增加的金融服務。

  1896 年3 月20 日,清光緒帝批準總理衙門奏折,在全國正式開辦大清郵政。1898 年1 月1 日,大清郵政開辦國內郵政匯兌業務,成為郵政儲蓄的百年開端,拉開了郵政辦理金融業務的帷幕。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時,改“大清郵政”為“中華郵政”,改“郵傳部”為“交通部”, 部內仍設郵政司,管理全國郵政事務。1919 年7 月1 日,郵政儲金局成立,1930 年3 月15 日,郵政儲金匯業局在上海成立,直屬交通部領導,成為后來六大金融支柱“四行兩局”重要組成部分。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郵政按照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1949 年11 月的決定,接管了郵政儲金匯業局,在中國人民銀行統一指導下進行工作。1950 年6 月撤銷郵政儲金匯業局。

  改革開放以后,為了給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聚集更多資金,1981 年,郵政儲蓄業務恢復,并于1986 年3 月18 日成立郵電部郵政儲匯局,負責管理全國郵政儲蓄和匯兌業務。

  最初的郵政儲蓄業務,實際上是郵政部門代理人民銀行經辦儲蓄。郵政儲蓄部門扣除必要庫存現金后,把收儲資金上繳人民銀行,人民銀行向其按月支付代辦費用。1989年11月,央行與郵電部再次聯合下發《關于進一步辦好郵政儲蓄的通知》,規定從1990年1月1日起,郵政儲蓄由郵政部門代人民銀行辦理吸收存款改為自辦、與人民銀行的關系由繳存改為轉存,郵政儲蓄收入由代辦費改為利差。

  隨后郵政和電信分了家,郵儲銀行也隨著國家的政策有所調整。2003年,郵儲銀行開始資產業務的市場化經營——過去的資金仍由人民銀行支付利息,新增資金則由郵儲自主運用。兩年后,國務院出臺的郵儲改革方案要求郵政與郵政儲蓄兩塊業務分賬核算。2007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成立。

  由這段歷史可以看到,郵政儲蓄雖有百年資歷,但更多時間它是游離在金融系統之外,多承擔代理職責,代理央行收儲及國債發行等,雖后來由代辦改為繳存,也是很長一段時間的只存不貸,并未實質開展金融業務。

  可以說,作為銀行而言,它是年輕的。在工行、中行、建行、交行赴港上市之際,郵儲銀行尚未正式成立,如此,自然在上市及業務擴展方面走得要慢一些。

  轉型商業銀行

  郵政資源與金融資源對接,也是歐洲多國普遍采取的做法。

  20 世紀80 年代以后, 依附型郵政金融管理體制愈來愈難以適應市場化競爭, 于是, 弱化“郵政性” ,提升“金融性”成為郵政金融改革的國際趨勢。各國郵政金融機構的轉型也是出現兩種思路———或變革為商業銀行, 或回歸為政策性機構。

  在2007 年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正式成立之時,關于其應該是政策性銀行還是商業銀行的討論甚是激烈。

  2008年,監管部門允許郵儲銀行開辦對公批發業務。“可以在全國開辦批發業務,包括授信、貸款,郵儲銀行獲得商業銀行的全牌照。因此在我們內部,都說是從2009年開始了五年梯級式發展。”郵儲銀行行長呂家進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說。

  業務有了擴展,關于轉型,郵儲銀行也有了自己的答案——走商業銀行之路。2009年2月18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2009年工作會議確定了加快郵政儲蓄銀行向現代商業銀行轉型的總體思路。

  2012年,郵儲銀行完成股份制改造,健全了董事會、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分權制衡的治理結構,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完成其改革初期提出的“股改—引戰—上市”三步走的改革路線圖的第一步。股份制改造完成后,郵儲銀行依舊為中國郵政集團獨資擁有,引入戰略投資者成為下一步重點。

  2014年,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啟動。經過了兩輪競標和多輪談判,綜合考慮了戰略協同、交易價格、財務實力、品牌影響力等因素,2015年12月9日,郵儲銀行宣布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引進了瑞士銀行、中國人壽中國電信、加拿大養老保險基金、螞蟻金服、摩根大通、淡馬錫、國際金融公司、星展銀行、騰訊等10家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戰略引資全部采用發行新股的方式進行,融資規模451億元,發行比例16.92%。

  根據郵儲銀行招股說明書的披露,中國郵政集團由此前全資控股郵儲銀行變為持股比例83.08%絕對控股;瑞銀為引入戰投中最大的出資方,持股達4.99%,中國人壽緊隨其后持股4.87%,郵政集團、瑞銀、中國人壽成為郵儲銀行的主要股東。

  雖然轉型商業銀行的方向明確,并成功在香港上市,但郵儲銀行依然承擔著政策性金融服務的任務。

  郵儲銀行是目前國內銀行中覆蓋城鄉二元經濟面最廣、營業網點最多的金融機構。黨中央提出要建立城鄉統籌發展長效機制,其中就要求金融機構不斷改善服務,加強對三農的支持。這將對加快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起到關鍵作用,而郵政金融自身的網絡體系正符合城鄉二元結構的現實。

  中國銀監會在郵儲銀行開業的批復中明確郵儲銀行要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社區銀行、做小額貸款、為城市特別是農村居民個人提供金融服務是當下監管部門對郵儲銀行的期許。

  要開展農村金融,也要向全能商業銀行轉型,郵儲銀行在政策性銀行與商業銀行之間尋找平衡,發揮既有農村金融優勢,拓展新業務成為一種思路。

  在定位方面,郵儲銀行是服務社區、服務中小企業和服務三農。對于服務社區,郵儲銀行的“區”分兩部分理解,既包括城市社區,也包括農村地區,城市和農村兼顧;開展批發業務,分區域與銀行合作,與保險及證券公司合作,開展理財服務等。

  從郵儲銀行的網站上,也可看出其三大業務方向:個人業務、公司業務、三農業務。三農業務是國家政策所需,和個人業務一起,是郵儲銀行優勢所在。目前,郵儲銀行服務客戶超過5億人,截至2016年6月末,存款總額達6.9萬億元,顯示出郵儲銀行龐大的吸儲能力。

  后上市時代

  郵儲銀行上市時,每股定價4.76港元,市凈率為1.2倍,遠高于同業0.7~0.8的市凈率水平。如此定價的底氣,源于郵儲銀行“干凈”的負債表。

  數據顯示,2015年年底、2016年第一季度末、2016年第二季度末,郵儲銀行的不良貸率分別為0.8%、0.81%、0.78%。而普華永道最新發布的《銀行業快訊:2016年上半年中國銀行業回顧與展望》顯示,已披露不良貸款狀況的29家上市銀行,整體不良貸款額達1.13萬億元,不良貸款率1.66%。

  雖然郵儲銀行強調了其低不良貸款率源自良好的風險管理,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它的存貸比僅為39.6%,遠低于同業67%左右的水平。在當前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公司貸款不良增長較快,郵儲銀行放貸業務發展較晚,涉入不深,自然不良貸款率就較低,且個人業務占比較高有利于其在當前形勢下效益和資產質量的穩定。在未來放貸量增加、業務增多時,其風控水平究竟如何,還要再觀察。

  我國銀行服務市場需求巨大,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市場遠遠沒有飽和。銀行即使是同質化競爭也能生存與發展。但隨著利率市場化推進,加之城市商業銀行、民營銀行的進入,銀行同質化競爭加劇,郵儲銀行在專業化金融服務及管理方面起步較晚,并不具有多少優勢,如何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中生存,如何創新金融服務,成為郵儲銀行面臨的一大挑戰。

  在籌備上市之際,郵儲銀行亦從其他商業銀行引進專業人才,并通過大量的校園招聘對原有隊伍換血。但大量代理網點還難以同其他銀行網點匹敵,提供的金融服務質量也有被詬病的地方,且隊伍重建也需要時日,市場究竟會給郵儲銀行多久的喘息期尚未可知。

  誠然,4萬多個網點是郵儲銀行無法匹敵的優勢,但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在動一動手機就即時轉賬的移動互聯時代,實體網點的功能逐步被替代,今天實體網點眾多的優勢可能在明天就成為銀行的包袱。郵儲銀行顯然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在引進戰略投資者時,螞蟻金服、騰訊等位列其中,郵儲銀行會怎樣將龐大的實體網點架構向互聯網金融對接,現在還未披露,也是未知。

  相比城市,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更待開發,其市場究竟有多大,目前還不確切,而且就農村金融而言,郵儲銀行也并無絕對優勢,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都是其競爭者。

  郵儲銀行發展至今天,是我國國企改革下的一個縮影,股改—引戰—上市的改革路線圖已經完成,布局后上市時代,郵儲銀行面臨的挑戰不小。

  述之評:正確看待企業上市

  作為最后一家未上市的國有大型商業銀行,郵儲銀行上市問題一直備受社會關注,此次掛牌香港聯交所主板,不少人發出類似“我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終于全部完成上市”的評論,直把郵儲銀行上市當作政治任務來看待,而忽略了其借助上市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向現代商業銀行轉型的初衷。

  上市是發起人根據公司發展需要,將公司的優質資源包裝后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行為。

  首先,上市是一種市場行為而非政治任務。

  近期證監會發布的《中國證監會關于發揮資本市場作用服務國家脫貧攻堅戰略的意見》引起一片討論,“股市扶貧”一說一度讓剛經歷過2015年股市劇烈震蕩的股民們“驚慌不已”。不否認,證監會會嚴把上市質量關,謹防企業“帶病上市”,僅僅是給貧困地區排隊上市企業一個“插隊”的機會,但在真金白銀的股票市場,一絲一毫的不公平都會引發“地震效應”,帶有政治色彩的發文會有“市場抽血”之嫌,影響市場投資者信心修復。

  其次,上市是為了企業未來發展而非圈錢。

  上市于企業而言有諸多好處: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低成本獲取企業發展所需資金;讓企業更透明以便于更好地與外部企業開展合作;打響企業知名度,提升品牌效應等等。總之,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企業的發展。

  但同時,企業上市也有一定的弊端,需要披露的信息更多,股權更為分散,企業決策靈活性降低等。所以不上市也并非壞事,一切要看企業的發展需要。

  通信領域領導者華為至今沒有上市,對此,任正非的解釋是:如果上市,股東們看著股市那兒可賺幾十億元、幾百億元,逼著企業橫向發展,華為就攻不進“無人區”了。這其實就是對上市帶來的弊端的擔憂。

  而在當下,不少發行人的控股股東在上市后監管禁售期結束不久即沽出或逐漸減持其權益,有時發行人甚至會同時改組管理層或改變上市業務性質。一個原因就是新上市公司的原控股股東著眼于上市所帶來的財富增長,太過短視,而非真的集資以謀求企業的長期發展。

  再次,企業在上市的同時也承擔著培育股票市場的職責。

  股市中有上市企業,也有投資者,所以股市兼具投資與融資功能。與國外股票市場機構投資者為主,多是長期持有不同,我國股票市場個人投資者占比很大,股票換手率較高,帶有投機的成分,多是對企業長期發展沒有信心,如此反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培育健康的股票市場,除加強投資者教育以外,也要求企業正確看待上市一事。在股票市場,企業融資為長期發展,未來也要投桃報李,讓投資者分享企業長期發展紅利,如此股票市場才能真正促進實體經濟健康長遠發展。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金融e觀察

相關閱讀

中國房地產摔不起大跟頭

以中國房地產目前的體量和金融體系應對內外沖擊比較脆弱的彈性和韌性而言,摔不起大跟頭。因為那將是巨石墜落、山呼海嘯、爐心熔毀般的。對管理層來說,面對復雜局面已別無選擇,沒有退路。

誰會是中國下一個一線城市?

若干年后,中國城市可能出現類似中國乒乓球隊那樣的“在世界拿名次容易,在中國拿名次難”的局面。中國的一線,我們假定只能在5個以內。除了北上廣深,下一個是誰,我覺得是杭州。

房價上漲或將提振消費數據

未來兩個季度內,住房相關消費有望保持強勁;房價上漲帶來的財富效應也可能會在接下來的4~5個季度內對消費產生一定的提振作用。因此,我們預計可選消費的恢復性增長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緩沖地產降溫對經濟增長的潛在負面影響。

個稅改革應在房產稅改革之后

這幾年下來,因為房價漲幅過大,實際上許多人都會發現,干什么工作都不如買套房。因此真正決定財富的,是是否買房,多早買房,買了多少房。要體現財富再分配,應該是讓那些持有多套房產的人多納稅。這樣才合理,不是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