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12月14日-16日,新浪財經2022年會暨第十五屆金麒麟論壇舉行,本屆年會的主題為“高質量發展、新機遇共享”。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出席并演講。
劉世錦在演講中就需求側變動的新特點與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進行了分析。
從消費增長來講,劉世錦指出,現在更多是由發展型消費在拉動。增加消費的基礎是擴大生產、增加收入,部分人群特別是低收入人群消費水平低,重點是要解決增收的問題。他進一步指出,對大多數人來講,包括脫貧后的中低收入階層來說,消費增長越來越多地與消費結構升級特別是發展型消費相關。居民消費增量中增長比較快的有教育、醫療、保險、金融、交通、通訊等方面的支出,相應的政府消費中增長比較快的有交易、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科技等等。
從投資來講,過去講投資有“三駕馬車”分別是制造業、基建、房地產。劉世錦指出,當前這個格局已經發生變化,從2022年4月份以后,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已經超過房地產投資,已經上升到第三位。而房地產投資全局性的歷史需求峰值大概十年前就出現了,將來應該逐步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態。基建投資的比重是一種周期性的波動,它呈現出增長政策這種工具的特征,和穩增長的特性是直接相關的。劉世錦特別強調,要關注除去基建后的服務業投資,這個方面的投資近年來穩中提升,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呈現出相當強的穩定增長的韌性。
劉世錦進一步指出,投資內部結構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基建投資中增長比較快的有信息傳輸、環境、公共管理,水的生產和供應、傳統的公路、鐵路、電力、熱力等行業下降,也就是所謂的“鐵公基”項目的投資比重明顯下降。制造業投資相對穩定,增長比較快的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制造、醫療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儀器儀表等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領域。服務業投資中增長比較快的有社會保障和福利、科學研究、教育、衛生、娛樂、銀行和其他服務、商務服務等等領域。
從出口來看,劉世錦指出,呈現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部門比重上升”的態勢。這些年增長比較快的有計算機、信息設備、電氣機械、化學原料和制品、專用和通用設備、醫藥、汽車、儀器儀表等等行業的產品。傳統的紡織、家具等等保持穩定。另外,中國的出口進入發達國家高端市場的能力增強,比如像新能源汽車,這幾年的家用電器等等。
根據以上消費、投資、出口三方面的數據,劉世錦總結了需求側變動的特點:
一、發展型消費需要基本公共服務在制度和資金上的支持,和生存型消費主要依賴個人決策有明顯的不同。
二、發展型消費增強消費者的體力和智力,促進勞動者的流動性和機會均等等等。比如醫藥衛生提高勞動者的健康水平,教育培訓提升他的智力水平,而社保某種意義上可以增加他的流動性,促進機會均等,這些都有助于提升人力資本。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發展型的消費也是一種投資,而且是比物質資本更有價值的投資。
三、以往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以資金密集、建筑安裝工程為主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在上升,投資的重心由打基礎、建框架轉向上臺階、提質量。
具體來看,制造業投資的重心轉向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技術含量附加價值和專業化、精致化、數字化、綠色化水平。而服務業和基建投資有兩個重心,一個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增加發展型消費,促進人力資本建設。在此重心之下可以看到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專業化、精致化、數字化、綠色化為特征的產業轉型升級;另外一條是以提升人的體力和智力水平,提高勞動者的流動性和機會均等為特征的人力資本的提升。在劉世錦看來,這兩個方面實際上是相互依托、相互賦能,人力資本提升了,產業可以轉型升級;另外,產業轉型升級,它可以能夠有更多的產出、更多的收入,它也有助于人力資本的提升。
由此,劉世錦表示,下一步還是要擴大需求,擴大需求需要從需求結構變動的這樣一個新的實際出發,需要達成新的共識。
一、擴大消費要提高低收入階層收入,但重點要轉向增加型消費。“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當務之急,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
二、擴大投資的重點。劉世錦直言,如果還像過去那樣,試圖把投資的重點放在基建、房地產中的大型建筑安裝工程,這種想法和做法不符合實際需求,同時往往也是低效率,會形成新的爛尾工程。“更重要的是資源錯配,把資金放到這個方面,更為緊迫和重要的資金需求特別是人力資本投資又上不去,這是要誤大事。”
三、把投資的老的“三駕馬車”(制造業、基建、房地產)要轉向新的“三駕馬車”(制造業、基建、服務業投資),新三駕馬車的投資重點要轉向兩件事情,一個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另外一個方面是人力資本提升。
從政府投資來講,著力點要從物質資本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要改變人力資本投資見效弱、見效慢的看法。同時要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做到位,這可以直接拉動各類的發展性需求,可以減少預防型儲蓄,增加當期消費。
劉世錦提到一個現象,疫情期間的群體收入是在下降的,但是儲蓄還在上升,因為他感覺到未來有不確定性,需要增加儲蓄,這是一種預防性的儲蓄。如果基本公共服務到位了,就可以減少這種預防性的儲蓄,就可以把這個儲蓄的錢拿來消費。另外,也可以拉動保障性住房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從長期來講人力資本提升將增強發展的活力、質量和創新性。
最后,為適應需求側變動的新特點,劉世錦提出五大新的增長動能:
一、發展新需求,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進這方面的改革,重點是近3億進城農民工的戶籍制度改革和住房、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由此帶動發展型消費和相關生存型消費、住房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驅動的產業增長。
二、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鄉之間人員、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一方面是農民要繼續進城;另一方面,城里人也可以下鄉,將帶動城鄉接合部住房和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長。
三、進一步增強人口要素和產業的聚集效應,持續推進都市圈、城市群發展,帶動前沿科技的原創突破、產業組織的優勝劣汰,從而形成日益擴大的基于產業素質、創新能力和要素利用效率提升的發展機會。
四、出口升級。提升出口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控制力,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持續增強技術質量的競爭力,擴大國際上高端市場占有率,在匯率合理升值的背景下保持出口的穩定增長。
五、數字化和綠色化賦能。數字化、綠色化相互融合,以增量優先、逐步提高存量的方式,對國民經濟進行系統改造,擴展由大量應用場景驅動的增長空間。
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世錦: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好,今天我想就需求側變動的新特點與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大家做一些交流討論。
我們現在談需求側變動,有一個重要的背景需要首先跟大家講清楚。要重視兩點:第一點,我們現在強調高質量發展,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具體來講,增長速度我們已經由高速轉向中速,在高速期的基建、房地產、出口主導的需求動能正在逐步地減弱。我們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后,一個核心的指標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另外一個大的背景,從國際角度來講,我們的人均收入已經超過一萬美元,我們已經提出一個目標,到2035年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但是從國際經驗來看,人均收入1萬美元左右是一個特殊的不穩定階段。我們要實現2035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人均收入水平,需要兩個條件:1.我們一定要能夠爭取能夠爭取到的實際增速。2.我們要有基于生產率提升的合理的匯率的升值。另外,我們也注意到全球范圍之內,隨著人均收入上升,需求側的結構的變動呈現出比較強的規律性。在這個背景之下,給大家首先分析一下大概近些年,也包括最近一段時間我國的需求側出現的一些重要的結構性變動。
從消費增長來講,現在更多的是由發展型消費在拉動。我們增加消費,基礎是擴大生產、增加收入,部分人群特別是低收入人群消費水平低,重點是要解決增收的問題,在近年來疫情沖擊之下,這個問題會更加突出。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講,包括脫貧后的中低收入階層來說,消費增長越來越多地與消費結構升級特別是發展型消費相關。盡管疫情的沖擊對消費是有些影響,但是這個基本的態勢并沒有變化。我們注意到居民消費增量中增長比較快的有哪些呢?有教育、醫療、保險、金融、交通、通訊等方面的支出。相應的政府消費中增長比較快的有交易、醫療衛生、社會保障與就業、科技等等。
發展型消費就是這么一些內容,它有一些什么特點呢?有如下三個特點:
1.它是和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直接相關,或者直接采取公共服務的消費方式,或者是由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支撐。這一點和生存型消費,也就是過去很多年我們是以生存型消費為主的,生存型消費是以個人消費為主,這一點有重要的區別。
2.發展型消費主要服務于人力資本的提升。
3.現階段一個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近3億農民工基本公共服務不到位,嚴重地制約了消費增長和提升人力資本。
這個圖大家可以看到,這是2007年以來居民消費結構的變化,處在增長形態的包括公共醫療、教育文化娛樂、保險服務這三項。右邊的就是交通、通訊、銀行、中介服務、還有居住。從政府的消費結構來講,2022年10月份的消費結構,我專門在這個地方把它展示出來,大家會看到,排在前面的是社會保障與就業、教育、醫療衛生、一般公共支出、城鄉衛生社區事務、科學技術等等,反映了政府消費結構的變化。
第二,我們平常講投資有“三駕馬車”,這個格局已經發生變化,近期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已經超過房地產投資,已經上升到第三位。過去我們講的三駕馬車是制造業、基建、房地產。房地產投資從去年7月份以后,它整個是負增長。房地產投資的下降是符合規律的,我們以前也做過研究,應該說房地產投資全局性的歷史需求峰值大概十年前就出現了。最近幾年房地產增長還不錯,主要是一些都市圈、城市群的結構性需求在拉動,但是這個方面的需求峰值看起來也出現了。當然目前房地產投資的問題是下的過快,將來應該逐步地回到一個正常的狀態,但是回到正常的狀態也很難是過去10%幾甚至更高的增長速度。基建投資的比重是一種周期性的波動,它呈現出增長政策這種工具的特征。我特別強調的是我們要關注除去基建后的服務業投資,這個方面的投資近年來穩中提升,即使在疫情期間也呈現出相當強的穩定增長的韌性。當然從大的投資來講,采礦業投資比重在下降,農業投資的比重上升,這一點引人注目,很需要我們去關注和研究。
這張圖顯示2007年以來投資結構的變動,左邊是制造業,總體平穩,有所波動。基建也是相對比較平穩,但是波動幅度也比較大,它作為一種政策工具,和穩增長的特性是直接相關的。
最下邊這個項目是房地產,依舊是一個下降的趨勢。右邊(圖)是服務業投資,大家會看到近些年整體上是上升的。采礦業下降,農業是在上升。
這張圖顯示的是服務業投資比重的變化,大概從2022年4月份以后,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已經超過房地產投資,已經上升到第三位,這個圖明顯地顯示了這一點。
另外,我們注意到投資內部結構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基建投資中增長比較快的有信息傳輸、環境、公共管理;水的生產和供應、傳統的公路、鐵路、電力、熱力等行業下降,就是所謂的“鐵公機”項目的投資是明顯的比重是在下降的。制造業投資相對穩定,增長比較快的有計算機、通信和其它電子設備制造、電氣機械制造、醫療設備制造、專用設備制造、儀器儀表等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域。
服務業投資中間增長比較快的有社會保障和福利、科學研究、教育、衛生、娛樂、銀行和其它服務、商務服務等等領域。
最后,我們再看一下出口,出現也呈現出“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價值部門比重上升”的態勢。這些年增長比較快的有計算機、信息設備、電氣機械、化學原料和制品、專用和通用設備、醫藥、汽車、儀器儀表等等行業的產品。傳統的紡織、家具等等保持穩定。另外,我們的出口進入發達國家高端市場的能力增強,比如像新能源汽車,這幾年的家用電器等等。
從剛剛我講的那些數據可以看到需求側變動的一些特點,大概有幾點:1.發展型消費需要基本公共服務在制度和資金上的支持,和生存型消費主要以來個人決策有明顯的不同。2.發展型消費增強消費者的體力和智力,促進勞動者的流動性和機會均等等等。比如醫藥衛生提供勞動者的健康水平,教育、培訓提升他的智力水平,而社保某種意義上來講增加他的流動性,促進機會均等,這些都有助于提升人力資本。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發展型的消費也是一種投資,而且是比物質資本更有價值的投資。
第三,以往基建和房地產投資以資金密集、建筑安裝工程為主的階段已經過去了,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在上升,投資的重心由打基礎、建框架轉向上臺階、提質量。
我們具體來看,制造業投資的重心轉向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技術含量附加價值和專業化、精致化、數字化、綠色化水平,我提了“四化”,提升“四化”的水平。而服務業和基建投資有兩個重心,一個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二是增加發展型消費,促進人力資本建設。這樣我們就會看到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專業化、精致化、數字化、綠色化為特征的產業轉型升級;另外一條是以增強人的體力和智力水平,提高勞動者的流動性和機會均等為特征的人力資本的提升。這兩個方面實際上是相互依托、相互賦能,人力資本提升了,我們的產業可以轉型升級;另外,產業轉型升級,它可以能夠有更多的產出、更多的收入,它也有助于人力資本的提升。所以,它們是相互依托、相互賦能、共同促進高質量發展。
由此,我們下一步還是要擴大需求,擴大需求需要從需求結構變動的這樣一個新的實際出發,要進一步地解放思想,撥亂反正,需要達成新的共識。有幾條:
1.擴大消費要提高低收入階層收入,但重點要轉向增加型消費。剛才我們講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發展型消費的關系,所以,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當務之急,這件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了。
2.擴大投資的重點。如果還像過去那樣,我們試圖把它放在基建、房地產中的大型建筑安裝工程,這種想法和做法首先不符合實際需求,同時往往也是低效率,會形成新的爛尾工程。更重要的是資源錯配,把資金放到這個方面。另外一方面,更為緊迫和重要的資金需求特別是人力資本投資又上不去,這是要誤大事。所以,它是資源錯配,該干的事情沒有干,不該干的事情還靠著慣性繼續在做。
3.把投資的老的“三駕馬車”(制造業、基建、房地產)要轉向新的“三駕馬車(制造業、基建、服務業投資),同時同樣重要的是新三駕馬車的投資重點要轉向兩件事情,一個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另外一個方面是人力資本提升。
從政府投資來講,著力點要從物質資本投資轉向人力資本投資,要改變人力資本投資見效弱、見效慢的看法,應該說大家的這種看法過需還是比較多的,但實際上這種看法有片面性。比如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這件事如果我們做到位了,它可以直接拉動各類的發展性需求,可以減少預防型儲蓄,增加當期消費。前段時間我們已經注意到一個現象,疫情期間不少群體收入是在下降的,但是儲蓄還在上升。為什么?因為他感覺到未來有不確定性,他要增加儲蓄,這是一種預防性的儲蓄。如果說我們的基本公共服務到位了,它就可以減少這種預防性的儲蓄,就可以把這個儲蓄的錢拿來消費。另外,也可以拉動保障性住房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從長期來講人力資本提升將增強發展的活力、質量和創新性。
再有一點,實現以人為中心的城市化,要更加重視人均指標。過去我們講總量指標講的多,人均指標講的少,可能需要有適當的調整。因為總量指標有局限性,容易造成對人均水平的誤判,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實際獲得感是由一個個個體(來體現),最終由個人來體現的。所以我們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人力資本,要把人均指標、一些結構性的指標放到優先的位置,這也是人的發展狀況評估要精準到位,國際、國內可比的一個現實要求。
從這個角度來講,適應這個需求結構新的特點,提出五大新的增長動能,由于時間關系,我簡單提,不展開說。
1.發展新需求,要加快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推進這方面的改革,重點是近3億進城農民工的戶籍制度改革和住房、教育、醫療衛生、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的提升。由此帶動發展型消費和相關生存型消費、住房和相關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驅動的產業增長。
2.城鄉要素雙向流動。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城鄉之間人員、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一方面是農民要繼續進城;另一方面,城里人也可以下鄉,將帶動城鄉接合部住房和基礎設施投資、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的增長。
3.聚集效應。要進一步增強人口要素和產業的聚集效應,持續推進都市圈、城市群發展,帶動前沿科技的原創突破、產業組織的優勝劣汰,從而形成日益擴大的基于產業素質、創新能力和要素利用效率提升的發展機會。
4.出口升級。提升出口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和控制力,在保持成本優勢的同時持續增強技術質量的競爭力,擴大國際上高端市場占有率,在匯率合理升值的背景下保持出口的穩定增長。
5.數字化和綠色化賦能。數字化、綠色化相互融合,以增量優先、逐步提高存量的方式,對國民經濟進行系統改造,擴展由大量應用場景驅動的增長空間。
我就談這么多,謝謝各位!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思陽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