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走出位于上海浦東陸家嘴的那座銀行大廈,朱臻眷戀地回頭望了望。因為從明天開始,他的身份就不再是這家銀行員工了,而是一家新公司的合伙人。在此之前,朱臻一直負責這家銀行信用卡市場推廣的一塊業務。
新公司主要業務包括三部分,一塊是手機優惠券,一塊是針對大零售企業的會員增值服務,還有一塊是和銀行合作做一個商戶資源的外包服務。假如不出意外的話,6月2日將引來第一筆業務。“我之前一直有創業的打算,幾年的市場工作也讓我對市場很敏感,今天我發現了機遇。”朱臻說。
而在一位在某跨國洗化品巨頭做了十幾年的高級大區經理看來,創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得已的選擇。他的職位已經很高,但所謂“高處不勝寒”,更高的職位往往是一個蘿卜一個坑,而且還以老外和臺灣人居多,再往上走已經相當困難。“今年我還不到四十歲,”他說,“我還想事業有更進一步的發展,自己創業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選項。”
從經理人到創業者
也許不少人都認為市場人本身對市場最為熟悉,而在一些市場人看來這種觀點有失偏頗,因為對市場的了解并不能一概而論。
尤其是對大公司而言,哪怕是市場總監,也只不過是一個分工的角色,負責的工作都是片面的,越是大的公司越是如此。因為整個公司像一部龐大的機器,每個人都只是這個機器上的小零件。市場部負責廣告和公關活動,主要工作都按部就班,至于這些工作如何影響銷售其實很難量化,何況提高銷售收入主要還是銷售部門的任務。而在哪怕只有三個人的小公司,你可能必須面對從融資、研發、生產、渠道、推廣和銷售這一系列問題,所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市場部工作了解”和“對市場了解”兩者之間絕對不能劃上等號。
而一位剛剛經歷了創業失敗的市場人告訴我們,創業往往是進入一個新興的市場,而大中型公司往往都處于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做的事情都以整個公司的力量去驗證過的,驗證過程中的失敗也由整個公司去承擔。而小公司往往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創業者本人必須為失敗承擔風險。
從“花錢”到“賺錢”
市場部是一個花錢的部門,每天的任務就是把錢都花出去,而且要花得好看花得熱鬧。而一旦創業,首先遇到的往往是資金短缺的問題。
“不當家不知油鹽貴”,許多市場人在創業初期都遇到了從“花錢”到“賺錢”的身份轉換問題。這個問題的核心不在心態的調整,而在于,許多市場人的創意和行動已經習慣了前面有資金投入開道的模式。一旦沒有了資金投入的支持,很多創業的市場人都感到施展不開。
而一些市場人本身對推廣頗有心得,但對從“推廣”到“收入”的推進過程卻相當陌生。
人脈!人脈!!人脈!!!
一項題為“你在創業中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的網絡調查結果顯示,“人脈關系”一項僅次于“資金”,名列第二位。人脈資源對于創業而言,其意義可見一斑。而拓展和維護人脈關系原本就是市場人的拿手好戲,他們工作的很大部分就是搞好人脈關系。“單飛”創業之后,之前積累的人脈關系便猶如一個巨大的寶藏。
以朱臻為例,幾年的銀行工作經歷為他創業奠定了一個無形的基礎。“正是之前在同一些商戶高層接觸的過程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個市場機會。”他說,“而且銀行工作的經歷也為自己建立了一個好的口碑,商戶也就愿意和我合作。”
但在采訪中,絕大多數走上創業道路的市場人對帶走原公司客戶,挖“老東家”墻角的行為不予認同,對那些早有創業打算,于是利用職務之便特意建立關系,以期在創業時“變現”的做法更為反感。“這有違基本的職場道德。”朱臻說。“假如認同這種作法,那么今后員工也會這樣對待我和我的公司。”
[1] [2] [3] [4] [5] [6] [7] [8]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