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國企全球招聘第一人貝希倫履新的這一年(2)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30日 12:02 上海國資 | |||||||||
“我不是白求恩” 由于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貝希倫有時候甚至連午餐都顧不上吃,是什么讓一個老外在一個中國的國有企業里如此地努力和敬業呢?難道他真的像當年的白求恩一樣,是為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而自愿義務地來做貢獻嗎?
貝希倫說,我不是白求恩。 那么他是為了什么呢? “我很享受工作的感覺,我樂在其中,我喜歡在錦江工作,我很欽佩錦江集團的想要達成的目標,如果我能夠盡職盡責地為此做些什么的話,那將是我的榮幸。而且,工作就是工作,就應該努力去把他做好。在錦江,我們做著很多不同的事情,作為其中一員參與其中的感覺很好,這些都讓我興奮不已,這很能夠刺激出我的工作熱情,我也愿意不遺余力地為做好這項工作而努力,我為中國能夠擁有像錦江這樣優秀的服務業公司而感到自豪。我認為錦江也應該為它自己而感到自豪,因為我們在做著很多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身為頂級職業經理人的貝希倫如此表述。 看來,錦江吸引貝希倫的不僅僅是它作為中國酒店第一家的地位,更是它遠大的目標和身在其中工作所能得到的成就感和歸屬感。這些都是他奮斗的動力源(資訊 行情 論壇)泉,能給他帶來工作的快感。 然而,有了動力就會把事情做好嗎?任何遠大的抱負,任何高昂的斗志都要經歷實際工作的嚴格檢驗。在國內企業引進國外人才的時候,一個十分顯著的問題就是,他們能否融入中國的文化,能否與員工進行良好的溝通,因為外籍管理人員離開國內企業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不能解決文化差異和溝通問題。 文化差異就像茶葉 讓記者驚訝的是,作為一個外國人,貝希倫并不擔心中西方之間的文化差異會對他的工作有什么影響。因為貝希倫對文化差異有著獨到的理解,而它本身的經歷也賦予他處理文化差異問題的獨特方式。 來錦江任職以前,貝希倫曾經在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工作過,其中包括泰國、文萊、馬來西亞和中國香港,也曾經去韓國、菲律賓、日本等其他亞洲國家考察過。在過去的20年里他一直在同亞洲文化打交道,可以說在這方面基本已經很適應。 “我是在夏威夷長大的,我自己心中感覺,比起西方人我其實更像亞洲人,盡管中國的很多人覺得我可能非常西式的。總體來說,我在文化方面的問題并不多,我更關注不同文化下進行商業運作方式的不同。” 貝希倫三句話不離本行,“中國的酒店業相對西方來說還是比較年輕的,我對酒店業的理解和體會同中國目前對酒店業的理解和體會之間還有差距,這就是觀念的差異。這個觀念的差異并不是說我的觀點和中國目前的觀點是針鋒相對的,也不是說我們的觀點在大是大非問題上不同。” 為了進一步闡釋這個問題,貝希倫拿起來身邊的茶杯,“就拿這個茶杯來說吧,我們都同樣認為它是個茶杯,但我們也許存在的觀念上的差異是,茶杯中裝什么。在美國 ,大部分的茶葉是裝小袋然后放到茶杯里的,但是在中國,大部分的茶葉是散裝的,直接散放進茶杯里,都是茶葉,但區別是你如何包裝它,如何沖泡。” 貝希倫個人認為在處理文化差異的時候應該多著眼于肯定的、積極的方面,而不是否定的、消極的方面。如果總是從消極的方面去理解和看待一件事物,那么會發現幾乎處處有問題,因為那樣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但如果你從積極的方面去考慮,尋求解決的方案,那么就會找到做成事情的方法。 談到溝通,貝希倫喜歡放慢節奏,為了正確恰當地理解別人對他說的話,明白透徹地理解別人講的話,他經常問更多的具體的問題,因為需要完全地了解對方的意圖,“所以我一般不會馬上接受第一件事,因為如果我接受了第一件事,也許我聽得不是很明確清晰,因此那樣我作出的回應也不會是合適的,因此我與人交流的風格是‘具體、明了’,我認為這樣就能夠盡量減少因為文化差異導致的交流障礙。” 看來,對這個老外與中國員工的溝通問題的擔心是多余的。
相關專題: 《上海國資》封面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