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缺陷
中航油事件讓陳久霖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打工皇帝”從云端栽到了谷底,也讓他成為了輿論的眾矢之的。因為正是他的賭徒心態讓45億元國有資產在違規的投機性交易中付之東流。
有評論者把中航油事件和巴林事件相提并論,認為陳久霖就是當年的利森。其實盡管二者有著在公司治理結構上相似的缺陷,但是本質上卻是兩碼事。如果說,利森導致的巴林事件是一個偶然的話,則中航油事件則幾乎是必然的。不為別的,只因為陳久霖身在中航油這個具有壟斷性質的企業集團,具有某種“先天缺陷”。
這種“先天缺陷”就表現在經營者利益與國有資產所有者利益的脫節,它內生于國企的產權和管理制度。陳久霖的賭徒心態就是最好的例證。據報道,按照中航油內部規定,如果每筆交易損失超過35萬美元,應該報告公司最高層,如果每筆交易的損失達到50萬美元,則應立即中止交易。但很明顯,在中航油事件中,這一機制根本沒有發揮作用。否則的話,陳久霖早該懸崖勒馬了。不難發現,中航油已經陷入了所謂“內部人控制”的危機。
而在中航油事件中,國資托管者并沒有扮演好應有的角色。據報道,直到中航油出現嚴重賬面虧損,現金難以為繼之時,陳久霖提出“內部救助方案”的要求,所要資金數目在2.5億美元。中國航油集團明知旗下上市公司過度投機已深陷危機,仍對此要求予以支持。可以明確的是,集團此時應當相當清楚,陳久霖在違規操作進行投機性交易,但是并沒有按照規定果斷叫停。我們很難想像,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一個具有良好治理結構的公司身上。
巴林銀行的利森曾經反思道,“有一群人本來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戲,但他們沒有這么做。如果是在任何其他一家銀行,我是不會有機會開始這項犯罪的。”但是,在中航油這類企業中,人們可以找到這樣的機會。陳久霖輕而易舉就找到了這樣的機會。而正是這樣的機會,打開了他身上“先天缺陷”的閘門。對于國資監管者來說,關鍵是如何借助市場的力量完善治理結構,減少它們發作的機會。否則,在“陳久霖”之后,難免出現下一個“張久霖”、“李久霖”。
[上一頁] [1] [2] [3]
相關專題:
《中國投資》2005封面秀
《中國投資》封面系列文章:
解析大腕倒下
仰融癥結:一招棋錯輸滿盤 資本大亨的敗筆之作
楊斌癥結:超越法律的底線 編織謊言的投資大腕
牟其中癥結:投資狂人 投資神話的締造者
周正毅癥結:盲目擴張刀頭舔血的末路英雄
唐氏兄弟癥結:短融長投拉斷資金鏈
黃宏生癥結:忽略游戲規則 在劫難逃的彩電帝王
鄭俊懷癥結:貪心不足 覬覦別人奶酪的乳業教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