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正毅癥結:盲目擴張刀頭舔血的末路英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7日 11:15 《中國投資》 | |||||||||
○魏剛 “英雄問世、海鳥欲飛、商貿開路、地產為王”——這是業(yè)界對周正毅的評價,也是對其在兩年內縱橫內地香港股市,連取四家上市公司的一種贊言。2002年,41歲的周正毅位列年度《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第11名,他以3.2億美元的身家被稱作“上海首富”。然而卻因“問題貸款”資金鏈斷裂走下神壇。
成于地產 在周正毅的傳奇生涯中,1995年應該是一個極具“里程碑”意義的年頭。在這一年,周正毅完成了由“個體戶”向“投資家”的“化蝶”過程。其時正是國企職工股上市流通的高峰期,周傾囊投資。“購銷國企職工股”一役讓周獲利數(shù)億。同時,貫穿其此后商業(yè)生涯的投資理念——“低價買進別人不要的東西,再等時機高價賣出”也由此而生。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突至,香港股市一片低迷。而剛剛在當年10月成立了農凱集團的周氏夫婦則一頭扎進香港股市,大量購買了長江實業(yè)、和記黃埔等李嘉誠旗下的藍籌股。等到股市強勁反彈,周氏夫婦獲利數(shù)億港幣。 與此同時,1997年,周正毅看中正處于低潮的上海房地產大有賺頭,以每平方米6000多元的價格收購了江寧路上的“爛尾工程”興業(yè)大廈,增資1億元完工并裝修,至目前,該樓宇市價已達5億元。上海地產行情在1999年之后的高歌猛進,更令周氏左右逢源。2001年周以每平方米4100元的價格收購了古北新區(qū)的“爛尾樓”倫敦廣場,同樣追加1個億完工,目前的售價達18000元/平方米。 據(jù)周本人說,倫敦廣場獲利5億元以上。 2002年則成為周正毅創(chuàng)富生涯的又一個拐點,一方面在上海通吃四大地塊:緊靠南浦大橋的董家渡地塊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打浦橋地塊建筑面積38萬平方米,靜安地塊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和普陀長風地塊的200公頃土地。另一方面,在令人激發(fā)出空前想象空間的上海地產市場的背景下,周正毅開始了真正的資本游戲:并購上市公司-注入體內房產項目-融資-建設并進行更大的擴張,通過中銀香港獲取了約20億元資金,在香港股市先后收購“盈榮”、“建聯(lián)通”兩家公司,并將這兩家公司重組為“上海商貿”和“上海地產”。 “上海首富”這個稱呼在他眼中似乎當之無愧。 敗于地產 一位香港投資界的分析人士曾如此表示他的疑惑,“一連串的收購上市公司行為和如此大規(guī)模的房地產開發(fā)會不會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周一再表明不會用上市公司做‘抽水機’,但每收購一個公司就把風險比較高的房地產項目注入?yún)s是比較難以解釋的行為。從他目前可以證實的投資來看,總資產怎么也到不了150億元,最多在45億到50億元之間,而他借中銀國際的錢就有20億元,農凱旗下那么多地產項目,也不會沒有融資,如果再借建行30億元的話,負債率未免有點驚人”。 這番話不久就得到了驗證,看似一帆風順,但直到2003年5月,周氏旗下的市中心4個大地塊,仍然沒有明顯動工跡象,各大貸款機構進一步提高了警覺。因為上海市有關部門下發(fā)有關規(guī)定,地產商購買地塊必須一次性全額付款。以前則是分期付款,地產商可以先繳付小比例地款,實行滾動開發(fā),比如分為三期建設,然后用一期收回的投資分期付款。吃下大量土地的很多地產商資金鏈因此斷掉,周氏恐怕難出例外。當資金鏈繃得不能再緊的時候,中銀香港原副董事長兼總裁劉金寶突然被調回北京,然后傳來中央紀委正在調查劉金寶的消息。這根導火索,瞬間將周氏的信用脆化。
相關專題: 《中國投資》封面系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