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吉林日報
“黃龍”馭風更向高
——長春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線見聞
吉林日報記者 郝斌 傅多強 孟凡明 柳青
在農安人心中,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才是“農安”這個名字的最好注釋。
素有“黃龍府”之稱的農安縣,在長春縣域轄區面積最大,在全省縣域人口數量最多,有良好的發展基礎。但是,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農安的發展也遇到了難題。近兩年,他們緊扣高質量發展這一命題,著力破解“大而不強”的困局。
年初以來,農安縣努力實現經濟發展提速進位、產業發展提檔升級、鄉村振興提質增效,以創新發展的生動實踐賦能“農安”。
“黃龍”起勢,馭風向高。農安縣搶抓機遇,用高質量發展統攬工作全局,不斷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
向新圖強 壯大農業發展優勢
農為邦本,本固邦寧。
作為農安最寶貴的“壓箱家底”,豐厚的農業資源如何轉換成發展實力?
承接我省“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工程、“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農安在省委、省政府經濟發展的戰略部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積極在產業“鏈”上做文章,全力以赴組織推進“雙百”工程。
吉林隆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
農安現有耕地623.1萬畝,糧食產量逐年增長。在“百億斤糧食”產能建設上,農安縣堅持兩條腿走路,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全方位提升糧食生產綜合能力。
積極推進耕地保護,一方面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保存量;另一方面快速治理鹽堿地等未利用地,變成耕地、水田,抓增量。
“專注黑土保護,助力鄉村振興”,還未走進隆源農業,復合肥生產高塔上的兩行大字便映入眼簾。進入展示基地,各類土壤模型、各種科研成果,讓人眼前一亮。
隆源新型肥料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劉志華說,隆源農業依托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所先進技術,針對東北低溫氣候特點研發有機物料腐熟劑,可實現秸稈、糞污快速發酵腐熟,有效提升黑土地力。
吉林隆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這是農安縣藏糧于技的典型代表。近年來,農安縣與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合作打造萬畝核心示范區,推廣黑土地保護技術模式,采取“深翻+有機肥”的有效措施,全面推廣保護性耕作、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模式,打響“黑土糧倉”科技會戰。
在“百萬頭肉牛”工程建設上,強化全產業鏈條,從繁殖、培育、養殖、加工,再到交易,“缺啥補啥,弱啥強啥”。
缺肉牛繁殖“芯片”——胚胎培育,農安縣和北京賽升藥業合作把肉牛胚胎繁育項目落位在巴吉壘;缺大型養殖企業,引進城開農投開展肉牛培育、養殖、深加工,打造縣域肉牛知名品牌;缺大型交易市場,今年在哈拉海啟動肉牛交易市場建設……
隨著肉牛產業鏈的完善發展,農安縣畜牧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農安持續發力推進百萬頭肉牛工程建設。
在鵝絨業內,農安萬金塔鄉遠近聞名,這里是東北最大的鵝絨集散地。
“我們公司主要從事鵝毛、鴨毛收購、加工,鵝絨、鴨絨生產銷售,這里產業基礎好,公司產值逐年遞增。”柳橋晨雨牧業公司總經理孫啟亮說。
肉牛、生豬、白鵝、肉雞……目前,農安縣畜禽飼養總量達到9800萬頭(只),各條畜禽產業鏈建鏈強鏈,發展優勢凸顯。
此外,農安縣注重經濟作物種植,遠近聞名的“三辣”正向深加工方向發展,新建的鮮食玉米項目一期已經投產,華家香瓜、紅石砬小米等產品已成規模……具有鮮明特色的農業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傳統農業向新圖強,正變優勢為勝勢,展現出現代農業的新圖景。
求新突破 重塑產業發展格局
一產占比44.3%,三產占比43.1%,二產占比僅為12.6%。在農安,“啞鈴型”的產業結構亟待轉變。
工業必須率先突破。“推動經濟發展多元化,是產業升級的堅實基礎。”農安縣切實構建多點支撐、多業并舉的縣域經濟發展格局。
域內汽車配件企業對接一汽、比亞迪等行業龍頭,構建完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條;圍繞新醫藥、新康養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醫藥包裝材料產業園建設;萬隆集團和華能集團合作生產風機座,形成從新能源發電、用電供需,到風機裝備的產業鏈……
當前,農安縣產業集群已形成。全縣緊緊圍繞培育新質生產力,立足自身農業、畜牧、風能等優勢資源,打造了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并將其作為優化產業結構的又一抓手,深入實施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工程。
長春城開農投畜牧發展有限公司。
“企業最大的運營成本要素是電。綠電項目能使入園企業平均電價達到0.55元,這對企業很有吸引力。”在農安增量配電網園區現場,農安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關鋒介紹,目前增量配電網園區已累計洽談9個項目。
依托智慧化平臺、園區,農安縣采取以商招商、協會招商、產業招商、鄉情招商等方式,今年累計簽約億元以上合同類項目22個。
“我們開展全員招商,從縣領導到各部門、各鄉鎮(街),每個人都有招商任務。縣里開發了招商APP,招商業績實時在手機上呈現出來,督促效果非常明顯。”農安縣負責招商的工作人員說。
同時,嚴格實施項目包保責任制,全力為落位項目開工創造條件,切實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設、早投產。針對全縣5000萬元以上在建項目,做好全過程、全周期、全方位服務,幫助企業解決好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產業集群逐漸崛起,工業新動能正在集聚。
農安縣把發展文旅產業作為改變服務業結構的突破口。充分釋放歷史文化、生態資源優勢,整合景區資源,打造精品旅游線路,擦亮農安縣文旅名片。
農安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
今年夏天,農安縣精心打造的太平池旅游度假區,引進了漂流、露營、汽車影院等旅游產品,吸引了大批游客前來體驗。太平池水域面積達34.3平方公里,項目一期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基本完成,黃龍景觀大道,壩下路,游客服務中心、應急救援中心、生態停車場等均已投入使用,其中餐飲區、住宿區具備接待能力。
緊扣省萬億級、長春市千億級旅游產業攻堅行動,農安縣努力把太平池打造成生態型近水近郊好去處。
近年來,農安縣推動遼金時代文化園、劍鵬馬城等項目提質升級,推出民俗文化研學游、紅色研學和“農安印象”系列文創產品,持續釋放文旅資源價值。
今年全年,預計全縣旅游景區總接待人數75萬人次,同比增長150%,文旅產業“多點開花”,為縣域經濟增色添彩。
煥新升級 提升城鄉發展品質
促進城鄉發展融合化,是補齊振興發展短板的有力舉措。
農安縣支持合隆鎮打造縣域副中心,推動農安鎮、伏龍泉、巴吉壘等節點鎮依托優勢資源,差異化發展特色產業,健全產業協同發展體系、促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在全縣范圍內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補充的城鄉融合發展格局。
遼金時代文化園。
走進吉浙綠色智能制造產業園,新建的車間和辦公樓已經封頂。
產業園由浙江省吉林商會投資,一期規劃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計劃引進圍繞一汽集團及中國中車的配套制造企業,紅旗新能源項目配套企業,以及工業新型材料、精密機械設備、機器人系統集成、智能終端、電力電氣裝備及安全應急等制造類企業。依托長春農安增量配電網園區項目,入園企業可享受到優惠電價。
有了企業的入駐必將帶動當地就業、增收。據統計,目前農安縣城鎮新增就業373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達20萬人。
與此同時,農安縣扶持各鄉鎮發展特色產業,進一步完善健全農村經營體系,發揮支部領辦作用,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各類主體發展壯大,不斷推動鄉村產業提檔升級,帶動農民致富。
無論是項目建設還是城鄉融合發展,農安縣始終堅持打基礎、利長遠的站位,為縣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去年修了1007公里,省里面給我們頒發了‘省級四好農村路’的大獎牌。”提起農村公路建設,負責修繕的工作人員很興奮,“過去,我們的農村公路是有名的破。縣委縣政府下決心改造,要用3年時間修繕2467公里,今年的目標是910公里。”
從巴吉壘鎮到農安縣,路面坑洼不平,去年維修之后,周邊居民的反響非常好。
“每次回家都有新變化,路越走越順暢了,道路兩旁的景色也越來越美了。”談起家鄉的變化,回家探親的劉巖難掩喜悅。
農安縣城區一隅。
“一天一個樣兒”得益于農安縣實施“綠潤黃龍”工程帶來的改變。據統計,今年全縣大規模國土綠化面積6516公頃,完善提升G302國道、農伏公路、農靠公路等路段廊道綠化。新建綠美村屯22個,栽植萬壽菊8100萬株。
城鄉面貌日新月異,宜居品質和綜合實力大幅提高,農安的“顏值”“氣質”不斷提升。
依托“千村美麗”“百村提升”創建等工作,農安縣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生活垃圾和畜禽糞污收儲運體系,切實推動鄉村環境由“一時美”向“一直美”轉變。
今年,推進畜禽糞污綜合利用,完善“就地就近、兩點一線、還田利用”種養結合模式,共建成臨時收儲點566處,補齊了糞污“收、儲、運、用”體系。
教育、醫療是百姓關注的大事,也是關系民生福祉的要事。
一中北校、育新小學投入使用;縣人民醫院二部、縣醫院改擴建項目順利推進……農安縣堅持民生為本,在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
目之所及,身之所感,都是農安奔向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畫面。
馭風排云上,居高勢自雄。志在遠方,心在路上的農安廣大干部群眾,一定會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有利契機,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發展更好地詮釋“農安”。
來源:吉林日報
作者:吉林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霄宇
責編:金馨鑫
責任編輯:王若云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