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本報實習記者 吳彬
今年6月以來,已有多家銀行理財公司宣布降低理財產品費率,甚至還有部分理財公司推出“0費率”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為何要下調費率?這波“降費潮”會給理財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
銀行理財密集降費
理財產品的收費環節主要來自交易環節和管理環節。具體來看,交易環節的費用包括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等費用,管理環節的費用則包括銷售服務費、投資管理費、超額業績報酬費、托管費等費用。
光大證券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一峰表示,此輪調整涉及固定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產品贖回費、托管費等多種費率的調降。
固定管理費方面,中銀理財發布公告稱,自6月21日至7月5日將旗下某產品固定管理費的年化費率由0.15%下調至0.00%。除此之外,自6月21日起,華夏理財也對部分產品開展銷售手續費率優惠,光大理財則推出免予收取產品贖回費活動。另外,興業銀行對部分產品的投資管理費、托管費和銷售服務費也都進行了不同程度下調。
值得注意的是,招銀理財宣布在某產品當日累計凈值低于1元時,將從下一自然日起暫停收取其固定投資管理費。興業研究公司金融監管高級研究員陳昊對此分析表示,“從管理費的角度開展創新,一方面可以緩解投資者對于‘破凈’的焦慮;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將管理費與收益情況相結合,科學設置管理費率。”
讓利獲客 以量補價
對于近期銀行理財產品密集降費的原因,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分析表示,此輪降費是階段性的,目的是吸引客戶、做大理財規模。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持相似觀點,“近年來,金融市場波動加劇,部分理財產品凈值波動較大,調降管理費有利于提升投資者的獲得感,幫助銀行理財公司大規模獲客。同時,此舉也對近年來熱議的‘基民虧錢,基金掙錢’問題做了一個積極的回應。”
7月以來,銀行理財產品存量規模持續增長。廣發證券劉郁團隊測算的數據顯示,7月前三周,銀行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合計增長1.56萬億元,并于7月21日增至27.1萬億元。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分析表示,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頻繁降低理財產品管理費率是此次理財規模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
對于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增長趨勢,楊海平表示,目前銀行理財規模已經接近去年末的水平,總體判斷,今年下半年銀行理財規模將繼續增加,今年末規模超去年末水平無虞,且有望創近兩年新高。
周茂華認為,“隨著宏觀經濟穩步復蘇、銀行理財‘破凈率’逐漸走出‘贖回潮’的陰影,理財公司可以在市場情緒回暖、理財存續規模增加的大背景下‘以量補價’,通過降低費率、擴大規模的方式來增加總體收入。”
“價格戰”非長久之計
盡管理財規模有所回升,但理財公司仍然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普益標準研究員趙偉表示,從中短期來看,價格戰或許可以吸引投資者,但對銀行理財機構的高質量發展而言,打價格戰并非長久之計。一方面,一味打價格戰可能會導致理財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壓縮至正常水平以下,進而影響公司的長期發展;另一方面,價格并非客戶選擇理財產品的唯一考慮因素。
周茂華提出,雖然理財費率調降對部分機構短期盈利構成一定影響,但預計影響有限。長期來看,理財公司需要提升產品創新能力,滿足多元化、個性化理財需求,為客戶提供相對穩定、有競爭力的收益。廖志明也表示,提升投研能力是理財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
趙偉建議,理財公司要抓住各類產品的發展機遇,完善豐富產品貨架,積極布局固收+、FOF、養老理財ESG等主題類產品市場,在滿足投資者日益多樣化需求的同時,讓理財產品有效嵌入長期資金的配置中。
責任編輯:潘翹楚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