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昌校宇 楊潔
“個人養老金業務開閘,我對這一‘國家隊’產品充滿期待。”年滿42歲的金融業中層管理人員侯毓博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其所在單位已為他繳納社保和企業年金,人保壽險福壽年年(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剛好匹配他對具有儲蓄與保險雙重性質的長期性人身保險的需求,于是果斷下單。
從頂層設計出臺到一系列配套細則落地,再到資金賬戶開設、各類相應產品上市,2022年以超預期的速度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啟動實施。這既是自上而下的戰略推動,也有自下而上市場需求推動的結果。
個人養老金業務“實戰”打響,直接利好各類金融機構,一場“同臺競賽”就此拉開。不過,需求層面并不如預期火爆仍是當前難題,面對萬億元體量的個人養老金新藍海,金融機構業務競爭與補位缺一不可,未來通過優勢互補形成良性互動或是破局關鍵。
個人養老金業務開閘
四類產品同臺競技
4月20日,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正式確立。11月4日,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具體參加流程及相關管理的明確規定出臺;同日,業務相關細則在公募基金公司及商業銀行、理財公司端進一步明晰。隨后在半個多月的時間里,首批可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的商業銀行和理財公司機構名單、首批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和個人養老金基金銷售機構名錄,以及首批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名單等一系列“入榜名單”相繼出爐,個人養老金制度進入實操階段。
個人養老金業務實戰打響,哨聲吹響。“蓄謀已久”的金融機構積極布局,力求在這一新藍海一展所長——40家基金公司旗下129只養老基金產品、6家保險公司的7款保險產品率先進入賽道,并已成功出單。
截至目前,符合規定的公募基金是各類個人養老金產品中數量最多的。提前謀劃早布局的基金公司,在旗下產品于11月18日入選首批基金名錄的基礎上新增Y份額,隨后陸續開放申購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匯添富基金旗下8只入圍產品在展業不足兩周時間內,已實現千萬元級銷量,服務客戶數千人;易方達基金旗下7只產品已在直銷平臺及32家銷售機構上線。
養老保險產品期限較長,可達終身,同時具有獨一無二的保障功能,競爭力較強。據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官網公布的信息,目前6家險企均已出單。其中,人保壽險在36個先行城市(地區)機構全部實現個人養老金首單落地,多家險企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廣受各類職業與各個年齡段客戶青睞。
和上述兩類產品相比,養老儲蓄和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結構簡單,加之銀行和理財公司作為發行機構,這類產品具有最廣泛的受眾基礎。
國有四大行均已于11月份,在合肥、廣州、成都、西安和青島等5個城市發行特定養老儲蓄產品,涵蓋5年、10年、15年、20年4個期限,產品利率略高于大型銀行五年期定期存款的掛牌利率。根據監管要求,單家銀行試點規模不超過100億元,試點期限為一年。
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具體名錄雖目前暫未公布,但記者從多家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理財公司獲悉,他們已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將在履行監管報備等手續后第一時間推出首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
目前,23家銀行和11家理財公司獲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16家商業銀行、14家證券公司、7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獲得個人養老金基金的銷售資格。
建設銀行在線上線下全渠道正式對外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打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開立、資金繳存、投資交易等功能。建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從業務實踐看,政策咨詢、開立賬戶、辦理業務的客戶量較大。截至目前,我行個人養老金系統運行平穩,客戶體驗較好。”此外,民生銀行、廣發銀行、寧波銀行等多家銀行也搭建了“專屬養老產品系列貨架”,涵蓋四大類金融產品。
在銀行開啟“搶人大戰”之際,券商、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同樣反應迅速,在政策開閘后第一時間實現業務落地。廣發證券積極與符合要求的基金管理人建立代銷合作關系,目前已上線代銷216只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計劃后續全量上線。雪球基金自12月15日支持用戶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開戶和交易以來,已上線超120只個人養老目標基金Y份額。
目前,無論是券商還是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均僅與少量銀行合作綁定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他們透露,“更多銀行正在積極接入中。”
居民觀望情緒濃厚
銷售難度較大
個人養老金業務步入實操階段至今尚未“滿月”,多家首批展業機構人士坦言,需求層面并不如預期火爆,居民觀望情緒濃厚、銷售難度較大等仍是當前難題。
天弘基金相關業務負責人坦言,“個人養老金業務正處于試點初期階段,不少居民仍持觀望狀態,從業務落地至今的調研情況來看,多數居民表示對政策了解較少、操作流程太復雜。”
有銀行客服透露,“作為一項新制度,個人養老金制度對居民而言還相對陌生,加之個人養老金產品種類尚在持續豐富中,部分客戶對個人養老金賬戶內資金的投資選擇、配置方案等內容仍需專業人員講解并給出建議。”
也有金融機構反饋,銷售難度較大是當前客觀難題。博時基金多元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兼基金經理麥靜舉例道,養老目標基金均設有持有期,且部分規模較小的產品持有期都為3年甚至5年,長持有期的產品銷售難度本就較大;同時,今年權益市場表現不佳,受此影響養老目標基金尤其是權益中樞高的品種業績承壓,而投資者在現階段也抗拒波動,進一步加大了養老目標基金的銷售難度。
對此,各類金融機構均已加大投教力度和客戶服務,引導投資者認知和辦理個人養老金相關業務。
易方達基金首席市場官王駿表示,一方面,從個人養老必要性、個人養老規劃、個人養老金政策及參與流程等多角度提供知識和服務,力求投資者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參與,合理規劃養老投資。另一方面,引導養老投資者合理、有效配置資產,鼓勵長期定投,定投可以進一步在時間維度上平滑波動,讓投資者有更好的投資體驗并享受到復利效應,進而增強對個人養老金的信任。
建設銀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強化科技賦能,開發稅優計算器、養老規劃、養老計算器等養老工具,幫助客戶測算養老資金缺口,個性化測算個人養老金賬戶節稅力度等,讓客戶更直觀地明晰養老需求。
各類業務需良好協同
機構期待更多政策支持
東吳證券結合未來個人所得稅納稅人數、試點地區放開節奏、個人參與度、繳費抵扣上限后,經測算預計當年度新增個人養老金繳費2023年為731億元,2025年為2767億元,2030年為4970億元;對應至2025年累計個人養老金繳費規模為4883億元,至2030年為22837億元,具有較大增長空間和潛力。
除競逐外,如何各司其職并在業務上形成良好協同作用,是擺在各金融機構面前的一道思考題。
在產品端,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公募基金要持續夯實投資能力。這背后涉及資產的定義、創設和管理。要善于在資本市場中挖掘出各類優秀的底層資產,通過產品設計將其包裝成風格清晰的養老金配置底層產品或投資組合,同時也需要深刻理解不同年齡、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風險偏好的養老金投資客戶,針對他們的需求研發出相應的資產配置策略,做好組合管理。還要將產品創設和投資者養老投資需求滿足進行有效結合。其次,不斷提升金融科技能力。此外,也要注重構建養老金融生態,促進跨機構合作。
理財公司相關人士認為,可運用好廣泛多元的客戶資源和社會資源,強化與同業機構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服務多層次養老體系的良好生態圈。
就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方面,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董克用表示,未來保險機構可在簡化產品、降低費用、提高收益、增加服務等方面發力。
在銷售端,相關機構則對政策面有更多期待。從代銷品類看,銀行能代銷個人養老金全品類產品,而多數券商都只能代銷公募基金這一類產品,銀河證券相關負責人希望能打破“監管隔離墻”,并在此基礎上放開對券商銷售養老理財的限制。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