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上海擴大開放下一步: 重點在放寬市場準入等領域
作者: 胥會云
[ 探索開放發展新路徑新模式,崔衛杰認為,一是通過擴大高水平開放,集聚國內外的高端要素資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通過高水平開放,打破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地服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三是打破制約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四是回應外貿外資企業發展中的關切和困難,打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
6月5日,一艘“美若馬士基”輪停靠在天津港太平洋碼頭,船上的27個標準集裝箱外貿貨物快速完成接卸。
幾天前,這27個集裝箱帶著從加拿大溫哥華進口的725噸青豌豆,運抵上海洋山港。在辦理沿海捎帶轉運手續后,這些集裝箱又被裝上“美若馬士基”輪,于6月1日凌晨出發,運往最終目的地天津港。
馬士基在洋山港完成的這樣一個中轉,并不簡單。這是在經過幾年研究探索后,落地的國內第一單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業務,也是我國國際航運領域開放的重要突破。
“上海構建的制度型開放體系的核心就是‘五自由一便利’。允許外籍班輪從事沿海捎帶業務,這是我國實施高度開放的國際運輸管理,推進運輸來往自由便利的重要舉措和重大探索。”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崔衛杰對第一財經表示。
國際中轉比例持續提升
“沿海捎帶”指船舶在中國沿海港口間的外貿進出口集裝箱貨物運輸,由于是在我國境內沿海港口間中轉貨物,以往一直屬于國內運輸、國內事務。外資航運公司的進出口貨物中轉,需經由韓國、新加坡等海外港口進行。
2019年8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提出,研究在對等原則下允許外籍國際航行船舶開展以洋山港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
2021年11月,《國務院關于同意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暫時調整實施有關行政法規規定的批復》明確,在臨港新片區內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國際集裝箱班輪公司利用其全資或控股擁有的非五星旗國際航行船舶,開展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與上海港洋山港區之間,以上海港洋山港區為國際中轉港的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試點。
馬士基大中華區總裁吳冰青表示,目前馬士基6條航線上的44條遠洋船舶獲得了開展沿海捎帶業務的資格。“我們在未來會申請更多的航線和船舶進行該業務。”
在完成了進口的沿海捎帶首單后,馬士基目前正在和港口、海關等環節溝通,推動出口的沿海捎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此項政策能夠實現進出口雙向捎帶運輸,使包括船公司、港口和中國進出口商在內的相關各方從中受益,相關貨量會穩步上升。”吳冰青說。
開放外資班輪船公司沿海捎帶,對船公司而言,意味著可以增加外貿運輸路徑的有效供給和市場選擇,提升操作靈活度。對客戶而言,則可以節約大量的中轉時間和貨物運輸時間。
馬士基方面對第一財經表示,在上海洋山港中轉,相較于釜山可以節約2天時間,相較于新加坡可以節約7~8天時間。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上海港的航線資源豐富、班次較多。不僅是大連港、天津港、青島港與上海洋山港之間的航線、船期選擇較多,從洋山港出發或抵達的歐洲、美洲航線選擇也很多,因此集裝箱無需長時間等待艙位,就可以裝船出發。
目前上海港擁有300多條國際航線。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2021年世界海運發展評述報告》,上海港的班輪運輸連通性指數(LSCI)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高密度、高質量航班的集聚,吸引了全球班輪公司將上海港作為其航線網絡的核心樞紐。
以馬士基為例,目前馬士基集團每周有44條航線掛靠上海港,其中包括29條遠洋航線。
一旦在洋山港中轉成為外資班輪船公司的常態化選擇,更多的國際中轉箱量將會從韓國釜山、新加坡等傳統中轉港轉至洋山港。“這對于打造洋山港全球樞紐港功能,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臨港新片區管委會綜保處黃躍說。
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玨慧曾表示,根據對11家全球主要班輪公司的調研,沿海捎帶業務的潛在需求巨大,僅以當時到韓國釜山港中轉的外貿集裝箱為基數預計,上海港沿海捎帶業務年需求量可達到100萬標箱。
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已經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2021年突破4700萬標箱,也是連續五年超4000萬標箱。作為中國對外貿易的大通道,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占到了全國(28272萬標箱)的16.6%。
中轉能力,尤其是國際中轉能力,是國際航運樞紐的重要指標之一。5年來,上海港集裝箱水水中轉比例從2017年的46.7%,提高到2021年的49.6%;國際中轉比例從2017年的7.7%,提高到2021年的13%。
加大壓力測試
沿海捎帶試點之外,更多的開放舉措也在醞釀和推動。
6月8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領導小組組長龔正指出,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落實中央支持浦東引領區建設的意見,努力將自貿試驗區及臨港新片區塑造成為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的生動樣板,彰顯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
其中,要聚焦先行先試,在基礎性、關鍵性改革領域全面發力,開展差別化探索,積極推動市場需求較大的改革舉措落地,持續深化完善已經實施的改革舉措。也要聚焦壓力測試,以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為關鍵領域,重點在放寬市場準入、離岸貿易等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
作為全國新一輪全面開放的新高地,近年來上海擴大開放動作頻頻:2017年推出《關于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的33條;2018年制定實施“擴大開放100條”;2021年4月國務院批復《上海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上海被納入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意見》提出,浦東要深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創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這期間,臨港新片區揭牌、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啟動建設、連續四屆進博會召開,成為上海開放的新平臺,推動上海加快打造國內大循環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
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5年來,上海開放型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作為全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上海口岸貨物進出口總額從2017年的79211.40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10.09萬億元,創歷史新高,繼續保持世界城市首位。
作為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集中城市,在上海落戶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外資研發中心的數量,從2017年的625家、426家,增至2021年的831家、506家。今年一季度,上海又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5家、外資研發中心6家。
同時,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也從2017年的170.08億美元,增至2021年的225.51億美元。
但當前,“擴大對外開放的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崔衛杰說。
當地時間9日,聯合國貿易發展會議發布《2022年全球投資報告》稱,2021年外國直接投資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達到1.58萬億美元,同比增長64%,但今年隨著俄烏沖突導致食品、燃料價格高企以及融資收緊的三重危機,商業和投資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報告預測,2022年全球FDI流量可能會呈下降趨勢,充其量持平。
6月7日,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稱,世界經濟或正邁入長期增長乏力和通脹高企的時代。預計2022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從2021年的5.7%顯著放緩至2.9%,較1月預測值下修1.2個百分點。
6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穩外貿穩外資舉措,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會議指出,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穩外貿穩外資事關經濟全局、就業大局,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上海在中國開放中的引領作用十分明顯,今年年初經上海口岸進出口的貨物占全國的比重接近30%,每年的實際利用外資、服務貿易等在全國都處于領頭羊位置。當前,上海正在加速開啟復工復產進程,這對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是重大利好。”崔衛杰說。
上海前灘新興產業研究院院長何萬蓬表示,當前上海的開放必須加大壓力測試,比如,要對標RCEP、CPTPP、DEPA等高水平經貿規則,先行先試起來。“上海要將救急和謀遠結合起來,需要把一枚戰略性棋子——引領區/特殊經濟功能區,做實、做深、做透”。
崔衛杰也表示,接下來,上海要發揮好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在高水平開放中的引領和示范帶動作用,探索開放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為全國推進高水平開放積累經驗。
探索開放發展新路徑新模式,崔衛杰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發力,一是通過擴大高水平開放,集聚國內外的高端要素資源,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通過高水平開放,打破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地服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三是打破制約要素跨區域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更好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四是回應外貿外資企業發展中的關切和困難,打造有利于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
倔強系數
當下,上海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圍繞持續推動經濟企穩回升的主線,全力推動復工復產達產,穩外資穩外貿。
受疫情影響,今年1~4月,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為78.98億美元,同比增長1.6%,其中4月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12.69億美元,同比增長-40.8%。
上海海關統計,今年1~4月,上海實現進出口總值1226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0.1478%。其中,4月進出口2191億元,同比增長-36.54%。
雖然沖擊前所未有,但何萬蓬表示,上海依然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新起點開放的潮頭、雙循環流通的碼頭。“上海經濟社會的發展系統,就像優質彈簧,有著極高的‘倔強系數’。只要我們的預期是清晰的,路徑是堅定的,對策是有力的,在最短時間內、最大程度上實現‘鳳凰涅槃’”。
近日,上海發布了《上海市加快經濟恢復和重振行動方案》,涉及八個方面50條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多措并舉穩外資穩外貿的6條措施。
其中提出,要支持外資企業恢復生產經營,切實幫助外貿企業紓困,著力穩定外資外貿企業預期和信心,更好發揮外貿外資專項資金引導作用。同時提前啟動2022年上海市鼓勵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專項資金申報工作,力爭在9月底前完成撥付。
5月29日的發布會上,上海市商務委主任顧軍表示,上海將認真落實各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多措并舉綜合施策,全力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全力穩定企業在滬發展的預期和信心。
為切實了解和解決外資外貿企業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增強在上海的投資發展信心,6月1日~8日,上海已連續召開了五場政企溝通圓桌會議,包括美資企業、汽車企業、歐洲企業、日本企業、外貿企業專場。
6月6日上午,臨港新片區(南匯新城)2022年第二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舉行,投資3億元、占地約25.7畝的白特榮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成型項目也在其中。
白特榮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新加坡汽車零部件廠商,也是特斯拉、上汽等車企的供應商,2021年集團銷售額約10億美元,中國區約占20%的份額。
“白特榮在國內有4個基地,之前都是租賃廠房,這是第一個自己拿地的項目,這也說明我們是想長期扎根在上海,對上海長期發展持比較堅定的信心。”白特榮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華佳敏對第一財經表示,項目雖然因疫情影響開工有所延遲,但整個竣工投產計劃沒有調整,還是預計明年3月設備到位,4月正式投產。
“更多參與國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我們的中長期規劃。”華佳敏說。
責任編輯:王茂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