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記者 羅逸姝 北京報道
6月6日,在步入退市整理期的首個交易日,多只退市股出現暴跌。而目前正處于退市整理期的個股中,大部分市值蒸發已超過八成。截至記者發稿,5月以來已有超過30家A股公司被退市,A股市場清退機制加速運轉。多項制度完善之下,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加快形成,市場優勝劣汰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多只退市股暴跌逾80%
近期,隨著退市股逐步進入退市整理期,其首日最大跌幅也在不斷被刷新。
6月6日,綠景控股開始進入退市整理期,開盤跌逾88%。截至當日收盤,該公司報收0.52元/股,下跌86.32%,總市值僅為1.0億元。
*ST綠景5月26日晚間發布公告稱,深交所決定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公司股票自2022年6月6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深交所指出,*ST綠景2020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公司股票交易自2021年5月6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而*ST綠景在股票交易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后的首個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2041.84萬元且扣除后的營業收入為4328.32萬元,且公司2021年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最終觸及深交所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6日,另一家開始進入退市整理期的公司豫金剛石同樣低開超51%,截至當日收盤,該公司下跌50%,收報0.75元/股。
此外,當日進入退市整理期首個交易日的晨鑫退、猛獅退也大幅低開近80%,截至6日收盤,晨鑫退、猛獅退分別收報0.21元/股、0.61元/股,分別收跌80.91%、73.01%。
而據Wind數據顯示,當前處于退市整理期的公司共有23家,截至6日收盤,18家公司市值蒸發超過80%。市值方面,共有5家處于退市整理期的公司總市值不足2億元,總市值在9億元以下的公司超九成。
業內人士表示,按照新的交易機制,退市整理期從30個交易日縮短為15個交易日,首個交易日不設漲跌幅,交易類強制退市不設退市整理期,而上述因素均會加速退市公司的市值回歸。投資者應當摒棄“炒小炒差”之風,如若參與此類股票的炒作,極有可能面臨大量投資損失。
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形成
隨著注冊制上市公司比例的不斷提升,退市新規發布以來的A股常態化退市機制也在加快形成,市場優勝劣汰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據《經濟參考報》記者初步統計,僅在6月的3個交易日內,便有*ST金泰、*ST濟堂、*ST邦訊、*ST聚龍4家公司收到交易所終止股票上市的決定。其中,*ST金泰因2020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人民幣1億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隨后,又因2021年經審計的凈利潤為-127.80萬元,以及年度財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而觸及終止上市情形。*ST聚龍因2021年財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退市情形。*ST濟堂、*ST邦訊則是因為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1年年報。
按照退市程序,*ST金泰將自6月10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ST邦訊、*ST當代和*ST聚龍將自6月13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屆滿的次一交易日,交易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公司股票終止上市。
與此同時,近期還有*ST豐華、*ST澄星、*ST華資、*ST景谷等多家公司發布了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公告。
專家表示,常態化退市機制正在進一步健全,“應退盡退”的共識逐步形成,有進有出、優勝劣汰的市場新生態正逐步構建。
為了適應注冊制改革和常態化退市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證監會日前發布了《關于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將依托現有的代辦股份轉讓系統作為退市板塊,按照“順暢銜接、適度監管、防范風險、形成合力”的原則,對目前實踐中存在的堵點、風險點進行優化完善。
此外,滬深交易所也于去年分別發布營業收入扣除指南,明確了財務類退市指標中營業收入具體扣除事項。業內專家認為,此舉精準打擊了“殼公司”,讓處于退市邊緣的空殼公司難在營收上面耍花招。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專家桂浩明表示,在嚴格的退市制度執行之下,此前的各種制度漏洞被堵住,“應退盡退”已成為必然。他認為,退市制度的嚴格執行有利于市場優勝劣汰,實現資本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同時也引導大家理性投資,對打擊過度炒作也有積極的作用。
開源證券分析認為,注冊制的推進將繼續加速尾部公司邊緣化的趨勢,從而減小退市新規運作的阻力。而退市制度的高效運作,將強化市場的優勝劣汰,反過來為注冊制深化改革提供保障,最終形成資本市場的正反饋。
責任編輯:王茂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