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lián)儲剛剛宣布加速縮減購債并預示明年將加息三次,中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則釋出穩(wěn)字當頭的重要信號。作為全球兩大增長引擎,面對疫情和通脹,經濟增長和宏觀政策走向將會如何?
12月18日,在海南三亞舉行的《財經》國際論壇上,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等熱議全球經濟變局和中國應對之策。專家普遍認為,在政策調整應對下,明年中國經濟增速仍有望保持較快增長,PPI通脹將回落,還有降準的空間。
全球經濟面臨兩大問題
此前的10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下調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值0.1個百分點至5.9%,2022年經濟增速預測保持4.9%不變。
“在通脹高起和失業(yè)率下降的背景下,美聯(lián)儲已經宣布開始縮減量寬而且很快將結束資產購買,并且明年可能加息三次,財政刺激雖然還在但是力度大幅減弱。”汪濤表示,“總體來看,疫情后生產和生活的重啟和恢復還沒有結束,所以估計美國和歐元區(qū)明年經濟增長仍然在4%以上,全球GDP增長也在4%以上,仍然高于疫情前的平均水平。”但汪濤強調,這是建立在假設新一輪疫情明年春天開始減弱,各方面限制也逐漸取消的基礎上,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張燕生認為,全球經濟當前最大的問題仍然是供應鏈中斷和發(fā)展中國家疫苗接種率偏低,二者可能會延續(xù)到明年上半年,其中前者是中國年內外需形勢超預期的主要原因。而美國經濟在明年主要面臨疫情的不確定風險、通脹形勢不容樂觀,以及供給方面舉步維艱等挑戰(zhàn)。在美國通脹率接近40年新高背景下,明年起宏觀政策整體上會從超大規(guī)模的經濟刺激轉向緊縮,貨幣政策走向正常化。管濤也提到,從近期美聯(lián)儲的一系列表態(tài)看,美國貨幣政策緊縮可能會比大家預想的快。
汪濤也表示,今年出口超級強勁,主要原因在于中國疫情控制較好保證生產且產業(yè)鏈完整、韌性較強,但明年全球增長放緩,加上其他國家的一些供應鏈得以恢復,發(fā)達國家消費可能更多轉向服務,明年出口大概率減速。“但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出口可以保持10%左右的增長。”汪濤給出的理由是,國內產品供應齊全,如果消費品需求放緩,其他國家的工業(yè)或者供應鏈重啟需要大量的中間產品,中國作為中間品零部件出口大國仍從中受益。
明年中國增速有望達5.4%
“我們預測明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達到5.4%,在外資投行里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預測。”汪濤表示,我國目前經濟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未來幾個季度經濟動能會有所轉換。在此之前,多家研究機構對我國經濟明年增速的預測圍繞5%上下波動,IMF預測中國2022年GDP將增長5.6%,高盛則預測放緩至5%以下,實際增速為4.8%。
今年下半年以來,國內經濟減速較為明顯,三季度GDP環(huán)比增速年化只有0.8%,汪濤認為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財政政策執(zhí)行偏緊影響基建投資;二是疫情影響下居民就業(yè)收入增長尚未完全恢復,防疫限制措施導致消費恢復緩慢;三是今年工業(yè)、出口明顯好于消費,但供給側的能源增長相對較慢,拉閘限電等因素影響了9月份和三季度的增長;四是房地產活動下半年明顯下滑,銷售和新開工下降,投資也有所下降,進而影響了其他行業(yè)。
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fā)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對于中國經濟的預期變化,政策上的調整至關重要。
張燕生認為,國內經濟的內需弱于外需,僅靠內生刺激遠遠不夠。從政策角度看,今年的宏觀杠桿率穩(wěn)中略有下降,經濟更多依靠內生增長動力支撐,但在消費、投資、生活性服務業(yè)和各種工商戶受到疫情嚴重打擊的情況下,預計2022年財政和貨幣政策將顯著不同于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的“穩(wěn)字當頭”意味著,國家會在保持戰(zhàn)略定力的同時,更注重精準施策、統(tǒng)籌協(xié)調。
張燕生認為,接下來應該在保市場主體、穩(wěn)外貿外資、穩(wěn)就業(yè)等方面著重發(fā)力,保證政策的持續(xù)性、可預見性,防止合成謬誤,尤其針對房地產、地方債等風險點的管控方式,要注意方式合理,避免由防風險變成觸發(fā)風險,反壟斷的推進也要通過和市場對話,和企業(yè)家、投資人對話,形成合理預期。
汪濤表示,財政部已經宣布提前下達專項債務額度,基建投資預計明年初有所反彈,全年預測有4%的增長;房地產環(huán)比動能也有望在明年一季度回穩(wěn),但因為基數(shù)效應,新開工與銷售預計同比仍有可能下降20%到25%,預計二季度環(huán)比會略有回升,下半年同比開始回暖。“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正常的住房需求按揭貸款以及開發(fā)商正常經營的開發(fā)貸款可能會得到進一步的滿足。”
還有降準空間
隨著一段時間以來通脹持續(xù)走高,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市場還關注明年會否出現(xiàn)滯脹?會否再次降準甚至降息?
“明年食品價格回升加上上游價格傳導,CPI預計在2.5%左右(今年在1%左右),不用太擔心。”汪濤表示,今年高企的PPI增速則會在明年下滑。“今年平均可能是8%以上,明年可能就是3%到4%。”需求減弱、供給恢復帶來的大宗商品價格穩(wěn)定下降將是影響PPI的主要因素。
對于明年的政策預期,汪濤認為,財政政策方面,明年專項債券發(fā)行和赤字水平可能與今年持平,但實際執(zhí)行過程會比今年更加寬松。“ 明年還有降準的空間,降息概率會比較小。”對于貨幣政策,汪濤認為,最重要的是信貸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是不是有所調整,包括按揭、開發(fā)貸款等,預計信貸增速將在12月有所回升。
管濤表示,當前市場對于中國經濟的下行比較焦慮,但有“彈藥”也需要節(jié)省使用,疫情帶來的沖擊不是靠大水漫灌可以解決的,總量工具與結構性工具結合使用效果更好,要注意宏觀經濟政策與其他政策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避免政策有效性的對沖。
而對于美聯(lián)儲的貨幣政策緊縮預期,管濤認為,雖然貨幣政策三季度報告強調主要發(fā)達國家的貨幣政策調整對中國整體影響有限,但鑒于美聯(lián)儲緊縮速度超預期,國內貨幣政策趨向寬松,未來的形勢演變仍需要進一步關注。除了用好正常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中國還應該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qū)間,經濟強則貨幣強;二是繼續(xù)深化貨幣市場化的改革,通過加快境內外市場發(fā)展、拓寬境內外市場的深度廣度穩(wěn)定匯率;三是引導境內機構加強境外投融資的管理等。
管濤特別強調要引導機構防范化解風險。“總體沒有風險并不代表個體沒有風險,要強化風險中性意識,建立嚴格的財務紀律,立足主業(yè)加強貨幣的風險管理,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管濤表示,尤其對于在境外融資的境內機構,在美聯(lián)儲貨幣政策緊縮、全球金融動蕩有可能加劇情況下,短期融資可能受到美聯(lián)儲政策變化比較大的影響,相關主體應做好預案。
責任編輯:唐婧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