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億元規模!央行已與幾家金融機構簽訂債券借入協議,借入方式如何?會不會影響利率?
央行借入國債最新進展來了!
7月5日,有消息稱,央行已與幾家主要金融機構簽訂債券借入協議。對此,央行確認該信息,目前已簽協議的金融機構可供出借的中長期國債有數千億元,將采用無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國債,且將視債券市場運行情況,持續借入并賣出國債。
此前,央行曾在7月1日發布公告稱,為維護債券市場穩健運行,在對當前市場形勢審慎觀察、評估基礎上,決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操作。據了解,公告發布后,10年期國債活躍券240004收益率大幅上升,從2.2115%一度升至2.2850%。
那么,央行此番最新表態意圖何在?借入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影響利率?對債市等有何影響?
央行開展債券借入操作
曾頻繁發聲提醒風險
何為國債借入操作?公開資料顯示,國債借入是指央行或其他機構通過國債逆回購等方式,從持有國債的投資者手中短期借入國債,并約定在未來某個日期以約定的價格將國債歸還給原持有人,同時支付一定的利息作為使用國債的費用。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表示:“這一過程中,央行可以快速獲得國債持倉,進而在二級市場上出售,壓低國債市場價格,推升相關國債收益率。簡單說,可以類比于資本市場的‘融券交易’。”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央行向部分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開展國債借入后,可以將這些國債在二級市場上出售,進而壓低相關國債市場價格,推升相關國債收益率。
央行宣布即將開展國債借入操作前,我國中長期債券收益率在年內下行較為明顯,對此,央行方面曾頻繁發聲,有意引導國債收益率上行。
央行在3月29日召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2024年第一季度例會上提及:“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利率的變化”。
隨后,央行方面又多次提示長久期債券存在的利率風險,并稱“對于交易型投資者,通過加大杠桿、拉長久期,在短期價格大幅上行中可以獲得更多收益,但也容易加劇市場波動,需要承擔價格大幅下行出現的損失。對于銀行、保險等配置型投資者,如果將大量資金鎖定在收益率過低的長久期債券資產上,若遇到負債端成本顯著上升,會面臨收不抵支的被動局面”。
6月19日,央行行長潘功勝曾在陸家嘴論壇上明確指出:“當前特別是要關注一些非銀主體大量持有中長期債券的期限錯配和利率風險,保持正常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保持市場對投資的正向激勵作用?!?/p>
6月底,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下行,其中,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降至2.5%以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3%,引起市場普遍關注。
采用無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國債,
原因為何?
央行借券賣出的政策意圖何在?羅志恒表示,央行多次向市場預告未來可能賣出國債并開始采取實質操作,主要出于對長端收益率偏低的擔憂,央行引導長端收益率向上的訴求較強。
他認為,央行關注長端收益率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擔憂利率風險,避免類似“硅谷銀行”的風險事件在我國發生;二是引導市場預期,健康的、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線至關重要,有助于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市場對投資的正向激勵作用。
央行最新表態明確了借入國債的方式,即采用無固定期限、信用方式借入國債,那么,央行為何選擇此種方式?
在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央行采取信用方式借入,意味著央行將不會向融出國債的銀行提供質押品,這也意味著借券的過程將不會實現流動性投放。此外,央行表明將采用無固定期限的借券方式,意味著央行對收益率曲線的控制將不會局限于某一期限品種。相較于防止長端收益率過低,央行的意圖或在于完整控制一條斜向上的收益率曲線。
此外,據央行消息,目前已簽協議的金融機構可供出借的中長期國債有數千億元。
據華泰固收此前測算,根據中債公布的托管數據,截至2024年5月,商業銀行持有的國債為20萬億,主要為大行。粗略估計,扣掉質押等需求,一級交易商可供借出的國債大概在8萬億左右,但這些國債期限一般不會太長。
我國2024年公開市場業務一級交易商共計51家,包括商業銀行、政策行、外資銀行和券商等,其中有29家上市銀行(6家國有行、9家股份行、11家城商行、3家農商行)。
國盛證券以上述29家上市銀行為樣本進行測算。在國債持有者結構中,商業銀行占比達到71%,因此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經測算,29家作為一級交易商的上市銀行持有剩余期限在10年以上的國債規模在2萬億附近。已經用于質押的10年以上國債規模約6700億元,非質押的10年以上國債規模約1.3萬億。
不過,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提醒,央行并未明確僅開展一次國債借入操作,也從未明確不會使用其他工具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上行。如果接下來債券收益率走勢不及預期,再次借入并賣出國債或采取其他政策工具亦在情理之中。
市場后續表現將會如何?
是否影響利率?
當前,我國國債市場規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動性明顯提高,此為央行在二級市場開展國債現券買賣操作提供了可能。
中泰證券認為,央行借入國債表明其調控長端利率的決心,后續隨著國債賣出帶來短期的拋壓,市場短期調整不可避免,且30年國債2.4%已經成為央行的“政策底”,突破難度大增。
國盛證券指出,4月以來央行多次提示長端利率風險,并不斷將政策加碼。但需要看到,一方面,當前利率下行的動力并不完全來自債市,而是經濟中缺乏能夠提供穩定的可觀收益的資產,這導致整體融資需求收縮,風險偏好下降;另一方面,需要觀察政策在多目標之間的權衡。央行借券并且可能在未來賣出國債,以避免長端利率過快下行,這意味著央行操作從引導預期到執行層面,對利率影響更為直接。
此外,國盛證券還認為,在整體廣譜利率下行,以及實體融資收縮形成資產荒的環境下,債券資產依然具有相應的性價比,整體市場依然處于需求大于供給的資產荒狀態。因而這種情況沒有改變的情況下,長端利率也可能難以明顯回升。
對債市而言,華西證券認為,平衡收益和風險變得愈發重要。長端和超長端利率下行至歷史低點附近,對于市場來說,意味著我們可參考的本國金融市場歷史經驗已經不多。當前利率下行,站在基本面角度來看,主要是受價格下行、需求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站在市場角度,則是資產供給相對不足。
與此同時,短期來看是地方債發行偏慢;中期則是居民貸款放緩、城投融資減少等導致高收益資產供給縮減,而需求方則面臨居民積累超額儲蓄、風險偏好下降帶來的品類再配置、以及存量資產滾動配置等增量需求。在市場主要矛盾尚未逆轉之前,利率中長期維度下行趨勢或很難轉向。
責任編輯:曹睿潼
作者
林羽
金融原創方向
熱文排行
- 又有股份行官宣中期分紅!未來或將常態化?還有一波2023年度“紅包雨”扎堆7月
- 風暴中的西安銀行:多名高管超期履職,“新帥”何時能解不良率攀升等問題?
- 大家保險再“瘦身”!旗下養老公司100%股權擬被出售,財險也難逃一“劫”?
- 又一波“紅包雨”來襲!人保、國壽也加入2024中期分紅隊伍了,對年度分紅有影響嗎?
- 如何寫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七部門聯合發文這么說……丨金融新篇章
- 帶病體人群“求醫問藥”需求如何解?怎樣促進帶病體保險創新?這篇報告這樣說
- 四川、陜西多家銀行優化支付服務!機場、景區搭建支付服務中心,“零錢包”助力現金兌換
- 獨家!“70后”郝成將任光大銀行行長
- 無理財公司銀行存量理財業務被壓降?有省份在2026年底前完成,牌照入場券愈發難求
- 創紀錄!遼寧這家省級銀行一次性“吞并”36家銀行,開業尚不足一年
聯系我們
- 郵 箱: money@staff.sina.com.cn
- 電 話:010-62676252
- 地 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北旺東路新浪總部大廈
400-052-0066 歡迎批評指正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