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1100多個小額貸款機構,他們可能在做不一樣的工作,會和不同的人握手和不同的人交流。因此,我們就需要其他的一些方法,我們把它叫做商業化的方法。其實,商業化的方法差不多是在90年代出來的。我們會發現已經成為了商用化發展的道路,也就是成為一個主旨了。在2000年的時候,我們發現這樣一種商業化的發展途徑,已經成為了目前市場當中一個主導。商業化的發展意思是說,如果你向他們進行融資的話,他們就很有可能對于你整個小額融資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那么,我們怎么樣來做,怎么樣利用商業化的發展途徑呢?我們在使用商業化發展的時候,我們一定要考慮一下時間的問題。我把這一點放在后面的一張圖上,如果你在做商業化途徑的話,有一些很重要的問題,不僅僅你要管理這樣的小額貸款,同時你也要想一想你要創立一種機構,或者你把之前已經存在的NGO或者金融機構變成這樣的金融服務機構。很多情況下,這樣做也成功的。如果這樣做的話,會有一種情況發生,這個所有者是誰,所有者的職責是誰?他并且能夠讓他們持續很好的工作,同時也要向他的受眾提供很好的援助,讓他們能夠獲益。
商業小額信貸是蠻好的方式,有些很大的銀行也開始提供所謂的小額信貸。但我覺得這些只是一些消費者信貸不算是小額信貸。有一件事發生在墨西哥,當地有一個小額信貸的機構,有著蠻好的口碑,它開始上市了。這個機構是在1990年中期的時候建立的,當地的口碑很好,也是有兩位墨西哥人資助。當時墨西哥國內有一點通脹的現象,因為通脹一下子就漲了100%。很多很多的小額信貸基本上就沒有辦法應對這樣一種變化了,最起碼是沒有辦法有效的應對這種通貨膨脹的變化。因此情況就變得非常有變動化了。當時墨西哥的通貨膨脹率漲到最高的程度,2年之后一個商業組織來改變這個情況。其實我們看到這個投資者,可能是一個機構,比如說來自美國小額信貸的機構,還有就是世行。世行認為,它是處于一個中立的地位,他是非常贊成小額信貸的。07年的時候,這個機構想去上市了,我們知道這樣的機構上市是蠻難的,發行之后價格漲到發行價的13倍,市盈率是42倍。之后這個公司變得非常成功。整個價值達到13億美元。我現在正在寫這樣的一份論文,我們看到還有另外兩個機構成為墨西哥這家小額信貸公司的投資者,包括歐洲和其他的機構,還包括格蘭米銀行等等。因此,這個機構是很好的實踐。
那么,到底成功的上市反映是什么呢?很多人都鼓勵這一點,都非常的高興這一點。但是,有人會提出問題,為什么會這么成功呢?因為他們是提高了自己的利率,沒有下降利率。我們認為15%到20%的利率是可以保持你的成本。但是這個機構,他們的利率是30%%,因此他們是做剝削的事情。他們向誰來賣出他們的股份呢?這是一個二級的出售,向外界出售30%的股份。這30%里面60%賣給了對沖基金,但是對基金我們一般不希望他們參與到小額信貸的業務當中來的。不然的話這對于這樣的小額信貸市場會產生負面的影響。當你把你的權利和能力交到資本市場,你就再也沒有辦法抵抗來自資本市場的壓力,是這樣的情況嗎?如果有不一樣的做法,我們是不是可以選擇不一樣的方法呢?
其實有一個機構大家不太了解,現在也是一個蠻大的小額信貸機構,他們在做業務之前,也就是要上市,要提高他們的股價,然后把股份賣給各種基金之前。有一個德國的小額機構,他們自己希望能夠上市。這個機構的人,他本人就是金融界的,同時也是一個非常有理想的人。他說,我們需要股本來發展我們的公司。如果沒有上市的話,就不可能發展,但是雖然我們要上市,但我們也不想把我們的權利交給那些機構,而那些機構是做間接的損害的事情。所以,他們要維護他們的基本權利,要非常的關注整個股本的回報率。如果要上市的話,這個狀況可能會有所改變了,那么你要怎么樣來防止這種情況的改變呢?也就是說,你要有一種非投票能力的行為。這是一種綁定行為,而且是很有意義的。我自己是一個顧問,同時也是一個研究員,好多年了,我覺得非常有意義的需要講一下數字,而不是講太多其他的東西。
謝謝!
許振明:最后一位是徐明東先生,他的主題是“金融危機后的監管變革:如何抑制銀行”。
徐明東:各位專家、學者中午好,危機發生以后有很多對銀行行業進行了討論。關于金融危機之后的金融改革有很多方面的討論,一個是關于金融改革的廣度和深度,一種就是銀行行為的討論。我今天發言主要是對現有的從監管層次到抑制銀行行為的措施整理。
第一方面,金融體系,由于金融市場的不完美性,客觀上因為銀行風險和識別管理能力的有限性。另一方面,有一些證據表明,目前的銀行業市場結構和一些制度安排加劇了這種順周期的放大機制。比如說,討論比較多的是,資本充足率的監管,尤其是04年頒布的新資本協議,采取了內部評級法。自從1999年巴塞爾協議征求意見稿發行以來,對新資本協議的缺陷或者討論最多的就是新資本協議順周期的問題。另外就是后頓型的撥備制度,更多體現是預期損失與已實現損失。
以前討論比較多是財政和貨幣政策方面的宏觀經濟調整機制,現在危機來了,更加意識到金融業的發展,最終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從監管方面建立微觀的逆經濟機制的可能性以及相應的措施。
微觀經濟周期主要是在現有的監管體制上做一些調整和增加一些為了實現這個目的的工具。整理主要有幾個方面,一個是降低風險,權重函數輸入因子的周期性波動,采取跨周期的風險評級法取代實時風險評級法等,但從現在來看還有一些不足。
另外就是動態撥備的制度,體現的是已經實現的損失。而按照風險管理的框架。動態撥備在后頓實施的經研究是西班牙在2000年7月實行的,在原有的撥備上增加了統計撥備。主要是體現風險是形成于經濟擴張時期的思想。在2005年的時候又作出了一些調整。但原有基本的特征還是保留了下來。
西班牙已經實行的經驗來看,統計撥備的實施使西班牙銀行獲得了更多的資本緩沖。2008年的一般撥備規模能吸收9%的不良資產比率、2008年未實現不良貸款率1.5%。
建立資本約束逆周期機制。在經濟繁榮時提高最低資本要求,在經濟簫條時降低最低資本的要求。在08年公布的《巴塞爾協議》當中提出,根據宏觀經濟周期適度調整的思路。現有的討論思路比如說,Goodhart和persaud提出,將資本要求與銀行總資產規模的增加聯結在一起。另外,就是周小川在09年提出,發布季度景氣與穩定系數,乘以常規風險權重得到新的風險權重。
另外就是運用其他審慎監管工具,比如說:建立杠桿比率限制,基于規則的反周期的流動性限制,周期性變動銀行從批發市場融資的規模限制,限制銀行貸款條件等。
最后,注重宏觀調控政策和微觀協調政策的搭配。謝謝大家!
許振明:五篇文章都發表完了。有一兩個提問。
張志超:幾位講的非常好,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第一點,你剛才講的一些數據,那么你的取樣區間是多少,因為你選了好多不同的區間。這是第一點,取樣區間是多少?
第二個,融入和整合你覺得不是特別好,你是準備用什么樣的方法呢?你覺得你的財務或者是金融的整合度是怎么樣的呢?可能有些不同的參數是嗎?就我的工作來講,我覺得這個工作很難做,也就是把金融整合以及金融的存留的時間區別開來。你是不是可以在這方面給我們一些概念。我們覺得應該由更好的機構來做這個事情。
目前在中國的金融整合和全球的整合,差不多是0.48%,如果取比較大的數字,可以代表更多的、更深的一個金融整合,0.48%是最大的一個數字了。就香港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因為大陸和香港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但是,這個數字有0.47%,比全球的平均銷量要小一點,原因是什么?中國目前正在整合進入到歐洲的市場,這個市場市場是遠遠高于0.48%?我們注意看到中國更加融入到全球社會,可能這個數字就會不一樣。那么,區域之間數字的不一樣是有什么樣的原因呢?
Anders C.johansson:謝謝你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有關你的取樣的時間,我主要平均分成三個時間,是一個蠻小的樣品,因為我們在中國時間并不是很長,因此我分成三個平均的取樣時間的。從1991年到2008年,分成三個平均分的時間區間。你剛才看的是我們做的第一部分的工作,因此我分成三段的平均時間段,我想給大家看的是,在不同的幾段當中有一些明顯的變化。因此,我并不是想給大家來解釋這個變化,只是給大家看到說在不同的時間段當中,確實發生了變化,在中國的經濟整合到全球經濟當中確實發生了一些變化。
關于你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歐洲整合度那么高,說實話我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我也希望在座各位如果有答案的話也可以一起探討一下。
我覺得我看到一個觀點是,特別是對于市場的演變方面產生了一些影響,我希望香港的發展程度能夠更高一些。對于第二個問題,我沒有很好的答案,如果在座有的話,可以探討一下。
提問:(沒有翻譯)
Reinhard H.Schmidt:說實話我并不是這件事的主管,是我一個朋友在負責這件事情的。我們知道小額信貸它的能力是有限的。
許振明:謝謝各位,今天上午的討論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