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美國政府出臺了一個項目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關于問題貸款的項目。當時他們計劃是TALP,計劃中所涉及的資產價值約占美國總體的85%。剛才我所介紹的FDIC為這些金融機構的貸款提供擔保,還有15%的股權是分布在公私、合營部門。大概公共部門占到15%的一半,即7.5%。關于這些股權的一些盈利,他們也有分配的計劃,在公和私部門之間進行對半分。剛才我說到的計劃根據這個計劃,有很多貸款的價格定價過低。這樣的一些措施,這樣的一些規定都是非常不健康的。
因為時間有限,我本來想講更多的例子。現在我們來看這個,這也是政府所擔心的,就是FDIC、美聯儲、財政部,他們最近推出了一個計劃,在公共部門、私營部門,不同的分支機構、其它的共同選舉,在各個項目中的資源分配,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規定。我有相關的文檔,在這里就不講了,大家感興趣可以找到。
其實規定說來說去,都跟剛才的道理類似,只是他們推了一些新花樣。通過這些措施,我們的感覺就是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在過去一年時間里就增加了20倍,美聯儲現在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接受貸款的企業集團,這個企業集團涉及到部門的方方面面,甚至開始在長期債券股票方面進行投資。以前在這個領域他們不應當有任何的業務涉及。
這就是我給大家講的美國金融危機發生以來我們這些行政機構他們所發生的一些變化,主要的信息就是這些美國行政機構、管理機構他們并沒有推出正確的刺激方案,他們推出的東西都是不太合理的,不健康的,不利于金融體系的發展。
劉紅忠:謝謝George M.von教授對美國金融危機暴發,以及之后美國幾個結構,包括財政部、美聯儲、FDIC他們在危機管理當中的做法。我們下面請上海交通大學費方域教授,做就上海金融中心建設問題發言。大家歡迎。
費方域:
我簡單講一下,這個問題怎么提出來的?現在上海要建國際金融中心,也是政府的決策。到底是按照什么樣的路徑完成這件事。
我想回顧一下世界各國發展的過程。主要有幾個:第一,兩個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倫敦和紐約。倫敦的主要特點第一依賴于工業發展的程度,第二就是它的監管,是鼓勵創新的謹慎監管。這兩個成為它突出的特點。第二是紐約,紐約抓住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和它儲備貨幣的地位,另外制度建設上和美國整個經濟增長相適應。這是紐約的特點。東京的特點,經濟一度發展非常快,但是后來一下子跌下來。東京金融中心實際上提出了很值得研究的問題,為什么會一下子一蹶不振。然后是香港和新加坡,新加坡實際上是很典型的例子,這么小的地方,離岸金融市場做得這么好。這和它把分離的模式、政府的扶持、監管,尤其在人力資本上下了工夫,這成為它的特點。
總結這幾個金融中心發展的過程,通常就把它說成金融中心的類型,一個是大國模式,還有一個是離岸模式。這兩個模式實際上也是一種不同的發展道路。這兩種發展道路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要上海要建這樣的金融中心,我們應該怎么樣確定我們的路徑,我們應該怎么樣原則我們的道路。最近國務院推出上海建設“兩個中心”以后,學界和政界都有比較多的討論,討論比較多的是到底靠經濟發展以后,依賴于經濟的發展,長三角、全國然后我們形成金融中心。還是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機構、金融監管方面相對快的發展,然后形成上海的金融中心。形成了不同的看法。
從上面這些情況來看,我們的意見,上海可能要走混合的路。實際上上海現在根本排不上號,倫敦金融城的統計中,上海排不上號,距離還是蠻大的。但是兩點比較明顯,一點大家看好中國,第二點認為下一個金融中心,上海還是考慮的。今年3月份調查,上海還是排在迪拜后面。2020年完成這件事情,時間非常緊迫。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和現在中國經濟的崛起要相適應,第二金融建設上的本身恐怕要走出一些道路。
從前面幾個中心的發展來看,有共同的東西,一個是和經濟增長有關,第二個和抓住機會有關,美元成為儲備貨幣等等機會。還有和制度建設有關,還有和本身金融發展程度有關。上海要發展,恐怕這幾個方面都要同時并舉。
這次金融危機,對金融中心也提出了一些挑戰,這些挑戰中間我們可以得到的經驗:第一和經濟要相結合;第二,要發展金融市場產品體系,相對獨立;第三,在人民幣國際化中間,金融中心和人民幣國際化要相輔相成推進;第四,金融中心完善金融調控和央行貨幣政策方面要能夠發揮作用。
關于上海建設金融中心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第一,積極穩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第二加快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第三,推進期貨市場的發展;第四,發展私募股權投資;第五加快推進資本的證券化;第六,發展離岸金融市場;第七,要協同貿易和航運中心的建設推進經濟金融;第八!強化國際金融中心;第九,統一規劃、聯動發展;第十,整合金融教育和人才資源。
我們覺得上海推進金融中心一部分要中央政府做,比如說資本帳戶開放的程度、法制體系的建設,這部分中央要牽頭做。另一方面現在金融中心都是以城市為單位,而不是以國家為單位,它和大都市的發展,和上海獨特城市的發展是聯系在一起的。意義上來說金融環境、氛圍,城市基礎建設、生活條件,等等作為上海來說也有很多發展。所以發展金融中心中央和地方要協調起來,做這件事情,即實體經濟和金融本身的發展要結合起來做。這樣的話如果抓住一些時機,能夠比較好的推進這件事情。我就說這些,謝謝大家。
劉紅忠:感謝交通大學的費教授對上海金融中心建設路徑做了精彩的發言,我們第一議題討論時間已經到了。接下來按照計劃到十點十五分之前有茶歇,我們占用5分鐘時間,看有沒有問題,大家可以提一點問題。到10點07分我們茶歇。
謝謝大家!
第二階段演講
金融危機后的監管變革
許振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上午好!我們現在進行的是今天的第二個環節,我是第二階段的主持人,有五個人發言,每個人15分鐘的發言時間。在發言之后再討論。我是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的許振明老師。去年開始,我到臺灣金融研究院做行政工作,目前是院長。平常還是蠻忙的,也兼我們金融研究所的所長。我們主要做銀行從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已經成立30年,是官方的機構。我們請劉錫良,劉老師發表文章。劉老師來自西南財大,是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的主任。
劉錫良的代表:非常榮幸,非常高興有機會向各位匯報我們的工作,因為劉錫良主任有事,就委托我來宣講一下他的論文。劉老師寫這篇論文的時候,當時危機還沒有爆發,所以還是比較有先見性的。
寫這個問題主要是因為亞洲金融危機以后,很多新興市場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征,比如說銀行部門、公共部門還有私人部門或者說公司部門,出現了資產負債表的錯配。在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不僅非居民的投資者之間跟本國居民之間交易出現了困難,而且私人之間和本國人之間也出現了困難。尤其是IMF的研究學者,從資產負債表的方法來研究金融危機的產生,危機是怎么來傳染的。
在這方面我們主要匯報一下兩個方面的內容。一個是在已有的文件當中部門資產負債表失衡的類型。還有就是關于部門資產負債表或者建立在部門資產負債表基礎之上,國家資產負債表的功能跟它是否存在國家資本結構的問題。
第二部分跟大家介紹一下,資產負債表錯配跟貨幣之間的聯系。這篇文章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是一個綜述性的文章。
在資產負債表方法上,像艾倫這樣的學者研究貨幣錯配、資本錯配對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同時,這樣的研究方法也致力于發現部門資產負債表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危機怎么在不同部門之間傳染的。這種傳染是否會擴大危機,加深危機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