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局限,就是擠壓國內消費和內需產業發展。大量的產品都放在出口,對真正提高全體人們生活水平是不利的。另一方面企業也沒有動力調整產業結構。東西部地區的差異日益擴大,消費占GDP的比重,特別是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從改革開放初期百分之五十幾,下降到目前的百分之三十幾。經濟增長30年平均在百分之九點幾,但是我們大量的不是用于消費,我們的消費只占到1/3,而且比重在下降。我們實際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六。我們看韓國、日本、美國,美國GDP,消費占的比重從60年代的百分之六十幾,上升到2006年的百分之七十幾。這種高消費是不可持續的,但是它成為我們中國高儲蓄,大量得到了消費。如果說美國的高消費要調整的話,中國的高儲蓄就更沒有辦法維持高出口率。
第四個局限,我們經濟高速增長,我們大量出口,賺了許多的外匯,大量的外資也流進中國,我們的外匯用來干什么。我們在經濟增長的初期,我們缺少資金,我們需要引進技術、引進實力,我們需要大量對外的出口,賺外匯。但是現在我們這些外匯賺來卻把它用到國外,用來購買美國的國債或者其它的國外資產。美元大幅度貶值從2001年到2008年貶值40%以上,這種貶值使我們的外匯儲備遭受很大的損失。
美元我們可以看到短期內是升值,但是主要由于它作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必選的需要升值的,一旦金融危機恢復的話,美元又會貶值,美元的雙赤字只有貶值對它有利。
調整經濟增長模式刻不容緩,我們需要通過調整出口導向型為主的,為內需主導型,我們要減少對國際市場的依賴,促進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更重要的我們經濟增長的目的要提高全體人們的生活水平,還有可持續發展。
我們國家出了四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四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更多的是短期的,來擴大內需。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主要是從產業的供給方面,怎么樣來調整它,使它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和國內的需求。但是中國經濟更多的問題是內需不足。內需為什么不足?主要是消費不足。消費不足人們說居民存了這么多錢在銀行里,為什么不消費?主要問題就是后顧之憂。醫療、教育、住房以前在計劃經濟的時候由政府開支的,現在市場化的改革,我們改為居民開支,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這部分錢在“蛋糕”里邊的比重,原來是政府開支,現在改為居民開支,你應該把這部分錢劃給老百姓,如果不劃給老百姓,那么政府就應該把這個事情做好。現在是事情拿給老百姓了,錢沒有老百姓了,老百姓當然沒有辦法,老百姓不得不考慮一系列后顧之憂的問題。這里可以看到,扣除人口增長1.36倍,人均稅收相當于增長了48倍,可以看看這個差距當然老百姓是沒有辦法消費的,要擴大內需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可持續的發展,經濟的競爭靠什么,靠技術。按照比較,我們中國勞動力是優勢,是不是我們永遠都發展勞動力密集型、低附加值。不是,我們就要大力發展教育,培養人才。教育方面的投入連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4.7%都沒有達到。我們1993年提出來2000年實現4%的目標,但是到2007還在3.3%。我們現在有這么多錢,為什么不發展教育?巨大的需求,農村的落后,我們要支持農村的發展。我們現在的統計農村人口有7億多,還有鄉鎮里邊,中西部仍然很落后,我們怎么樣提高他們的收入和他們的支出。當然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我們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包括農機、家電下鄉,我們進行補貼。方向是對的,但是力度太弱。我們補貼百分之十幾,這些產品賣不出來,企業降價也不值百分之十幾。實際上對農村的支持是不夠的。我們應該大幅度的支持農村,包括農產品價格的提高。
我們要加快中小城鎮的發展,加速城市化的進程。我們的需求不能提高,農村是一個問題。我們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我們必須要把一部分農業人口轉移出農業。我們是不是都到大城市?大城市是不可能接納這么多,一系列的問題我這里就不展開了。我們說農村中小城鎮的發展,最簡單就是農村的宅基地,可以騰出更多的耕地,為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電氣煤都可以配套。這種小城鎮也可以提供一些就業的機會,還有整個城市的住房,我們說吃穿住行反映人們的基本生活問題,吃穿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住行還有很大的空間。怎么樣解決老百姓的住的問題,現在的房價炒的太高,老百姓買不起,但是又不能降,怎么解決?這些房價調的太高,地價是很重要的因素,政府是不是應該在里邊讓一點,少收一點土地的轉讓費、稅等等,房地產企業讓一點利潤,有支付能力的居民也自己出點錢買商品房。沒有支付能力的家庭我們的安居工程,廉租房也要做一些工作。
總體來講我們應對危機,目前來看危機對我們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帶來了沖擊,也帶來調整很好的機會,沒有這些沖擊可能我們的企業不會調整,這個機會關鍵是我們政府和企業怎么樣抓住這種機會,進行調整。謝謝大家!
劉紅忠:剛才陳學彬更著重談了從長遠的角度看一下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調整,抓住危機給中國帶來的機遇和發展,如何做一些工作。
接下來我們請第三位演講嘉賓,來自日本野生證券張惠巖。
張惠巖: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我盡量把時間縮短,很高興又回到了母校。我現在是在華爾街野生證券做,主要從華爾街金融角度給大家說一下金融危機的情況。我今天主要講的是有關風險管理,以及美國金融危機,以及對中國的影響。(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不代表野生證券)。
大家知道這場危機當中野生相對來說算一個贏家。為什么說是一個贏家?這個圖是07年野生在全球排名第五位,雷曼兄弟是第四位。我們知道08年野生是唯一幸存獨立的投資銀行,也是最大的,所以野生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的投資銀行。我們收購了雷曼兄弟亞洲跟歐洲的業務,在紐約我們也雇傭了以前雷曼的人,我們正在壯大,所以我們是贏家。
我們為什么能夠是一個贏家?一個原因,我們風險管理做得比較好。我們可以看到,我們虧的沒那么多,09年2月份的統計野生只虧了42億美元,跟美國的銀行比肯定很小,即使跟日本其它的公司比。為什么我們風險管理做得比較好?有幾點:第一,我們一開始就認為次貸的風險比較大,我們的業務量相對來說比較小。更關鍵的我們是首家關閉次貸華爾街的銀行,我們在07年第三個季度就關閉次貸業務,所以我們沒有進一步損失。很多其它銀行07年底、08年底陸續進入次貸市場,認為已經見底。野生在07年底、08年初陸續關閉了其它市場,如商業地產市場。所以我們損失比較小。
很多人還有疑問,既然風險管理這么好,為什么還是有損失,是不是你們模型有什么問題。有很多人有這種疑問。
我這里主要想說兩點,從風險管理角度,第一個層面,即使模型預測的很準,風險控制這個領域是不是很有權利,也是一個核心的問題。各個公司經過不一樣,有的公司在08年初,認為次貸已經見底,進入到次貸領域,不過風控的部門認為領域風險比較大,就不同意。事實上最終風控部門領導解雇了,后來這家公司就垮掉了。風控部門的權利也是核心的問題。
第二個層面,模型可能也會有問題。一方面來說模型很難十分精確,不過有的模型是有用處的,關鍵在你如何用它。為什么說所有的模型都很難精確?我們也知道模型一般相對比較簡單,而世界是比較復雜的。所以模型核心的意思就是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模型一般都是基于歷史數據,可能是6個月或者一年重新更新一下,但是現實世界是每天都在變的。所以模型很難完完全全模擬現實。為什么模型仍然很有用處?因為模型是一個工具,問題的關鍵是如何使用好模型。就像開車不要違章,你要有交通規則,不要違章,一個道理。用模型的時候最終是人來做決策,不是模型,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一般野生都是以市場為基準,認為市場肯定準確,基于市場,我們修改模型。模型是經過市場的檢驗。這樣的話你才能用好這個模型。中資銀行能夠吸取美國方面的教訓,十分重視風險管理,工商銀行、建行最近在美國開設了分行,首先雇了風險管理人員,在以后發展道路上十分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