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山東省企業文化百家企業測評啟動 > 正文
另外一種常見的誤解就是把企業文化等同于“插花”,我們企業富了,業績好了、銷售好了,我們要裝裱一下,就像家里貼一些名畫一樣。我們是“插花”,把能夠看到的標語、語錄、制度貼好,或者和顧問公司一起做,但是沒有關注到這個企業最根本的部分,也就是根的部分,把企業文化等同于“插花”。我認為企業文化是“種花”而不是“插花”及插話有亮點,一是生命力短,今天插明天就敗,今天插這樣的花明天插那樣的畫。所以表現出來只重視顯性文化,不注重隱性文化,轟轟烈烈、無功而返,最后導致出來“企業文化無用化”。我是非常擔心,很多企業最后認為“企業文化沒什么作用”,或者把企業文化當作花。
表象文化,不能說這是錯的,但是我們只是說這只是一部分,如果你過多的注重了這個部分,而沒有解決本質的問題,那就是插話,而不是種花。所以我這里轉載一下省委宣傳部長李群同志在2008年剛剛講話里面的一條就說“山東企業文化里面最突出的問題,共性有余個性不足,許多企業文化存在著口號式、公式化、雷同化、概念化的現象,卻有鮮明的特征,不能反映行業特性和風格追求,給人以千篇一律的印象”,這就是我們更多的最終表現。
第三種誤解呢就是說企業說的是一套,但是做的另一套,就是你企業的表現和企業的制度是不相一致的。通常我們會說企業文化很多的人,或者顧問公司說,你用講故事的方法,這是大家最容易聽懂的。實際上我認為講故事是一種描述,會缺乏對現實的判斷。大家講故事,最后有不同的版本,因為講故事要演繹,最后加劇了人們對文化的不理解。為了說明這一點,我舉一個例子,假設你們今天在座的是法官,案情如下,王某由于過失殺人被判20年監禁,在服刑5年時逃跑,在逃跑的5年期間建立了3000人的工廠,每年向敬老院捐50年,建了10所希望小學,在逃跑的第9年被抓回了。在座的法官,以下5種你們是法官會選擇何種判決。第一,15年再加10年,已經在里面待了5年了,25年以后釋放。第二,抓回去以后把剩余的15年牢獄做完,然后把他放掉。第三種,鑒于他在社會中所做的貢獻和表現,減刑5年,所以回去以后10年釋放。第五種監外執行,戴罪立功,還是15年,但是監外執行。我想問在座的,你是法官,你會如何判決?我們現在看一下,你如果是法官,選擇第一種判決的人舉手?選擇第二種判決的舉手?有4位。選擇第三個的舉手,有5位。第四的舉手,選擇第五個的舉手,我不用數,最多。所以這個大家都看到了,如果我們是法官,尚有這么多不同的判決的話,大家想肯定是戴罪立功了,這么多人選擇戴罪立功。但是對于企業文化來說是什么?很多企業就是像今天一樣“根不紅苗不正”,在企業文化里面來說正義是首要的規范,正如對社會一樣,正義是社會的首要規范一樣。但是對于正義的理解我們是不全面的,因為正義是這樣定義的,正義包括報應正義和分配正義。報應正義就是確保惡人在這個社會里面所做的惡事要得到懲罰。分配的正義就是對這個社會所得的物質、利益和社會責任的公平配制。所以我們所做的事情,往往忘記了一點就是“報應的正義”。因為我是英國的公司,我觀察英國的國徽很有意思,上面有一個鷹,里面有一句話叫“惡有惡報”,我看了很吃驚,為什么不說“善有善報”呢?因為一個社會你只保障善有善報和保證惡人受懲罰,這是兩種不同的意義。如果我們只保障善人,而不保障惡人受懲罰,會出現這種現象,公共汽車上出現搶劫的而沒有人去救,然后也會出現價值觀的缺失。河北有企業家提出,能不能給企業家豁免他的原罪,某某年前的罪都不算了,然后讓企業家輕裝上陣,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引起了社會大討論,很多人就像今天舉手的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