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金融市場的雙向開放論壇實錄(6)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09日 17:31 新浪財經
辛邁豪:作為股份制商業銀行之一,我們去年5月份在沈陽舉辦了股份制銀行聯席會議,這些管理者都普遍認為,市場開放對他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而且對未來的發展也都充滿著信心。在WTO的協議之下,2006年12月國際金融機構取得了更廣泛的進入中國市場的機會。在一年多之后,我們看一下2008年的第一季度,國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凈利潤仍然比平均增長超過100%。而股份制商業銀行里的第一梯隊的資本充足率超過10%,不良貸款率低于2%。總體來說國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擁有強勁的發展勢頭和突出的業務增長前景。我覺得從加入WTO開始到國內金融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階段,國內的銀行監管者很好地利用了這一時期,推進中國金融業的轉型。現在監管框架跟國際的標準接軌了,我們現在是探討一些國際上非常熟悉的話題,比如說操作風險、反洗錢、資本充足率、流動性壓力測試、不良貸款處置,提供關于理財產品的充足的信息,更加嚴格的信貸政策,公司治理等等。 辛邁豪:中國銀行的管理者和董事會也非常好,開放金融市場的決定使本土銀行朝著市場化競爭的道路邁進。現在我們看到我們這個小組,代表著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這些都是帶來了正面的效應。通過上市本土銀行變得更加透明,在信息披露方面做得更加充分。在會計和信貸管理方面的做法也更加符合國際的標準。國際戰略投資者的到來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那些國際戰略投資者往往鼓勵企業進一步改善公司治理,引入國際最佳行業做法,尤其是在風險管理和產品創新方面。可能會有人說,即使沒有國際戰略投資者的投入,所有這些早晚也會發生的,但是我相信國際戰略投資者的加入是大大加快了這個行業轉型的步伐。通過上市,銀行在國內和國際資本市場籌集大的資金,通常投資于科技平臺、拓展網店,這些都為金融業創造了效率。現在國內銀行系統的監管體系已經實施,銀行業的監管更加穩健,消費者對于金融服務需求的增長,甚至比本來就已經非常驚人的GDP增長速度更快。所有這些改變結合在一起,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影響,無論對于轉型后的銀行,還是對于新進入的銀行來說都是如此,而且也是讓中國的消費者受惠。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雙向開放,前不久招商銀行就在紐約開設了辦事處,五大國有銀行業是在海外進行投資。在申請進出這些國家市場的時候,當地市場的監管機構在信息披露和財務文件方面都采用了嚴格的審核和準入的標準。由于中國國內銀行近年來在改善公司治理和增強財務實力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現在這些國內銀行已經有比較好的挑戰,去進行境外的拓展和投資。 辛邁豪:在股權戰略投資方面,管理中國外匯儲備的國有機構,就對伯克利和摩根斯坦利等國際金融機構進行了投資,而這只不過是一個開端。但是也允許我提醒大家一下,我們所處的行業是非常容易受到周期性的金融危機的影響,我也清理過一些銀行危機帶來的危害,比如說印尼、韓國等等,我們作為管理者必須對所取得的成績保持清醒的態度。我們必須要面對所可能會遇到的風險。很多相對年輕的管理者,他們可能只不過是初嘗成功而已,他們認為超常規的業績增長是正常的,但是實際上這種超常規的業績增長并不是一種常態,這是一種非常的現象,在這一點上國際戰略投資者可以提供更為現實的視角,協助管理者專注于管理機構自身的財務狀況,同時共同的承擔對于整個銀行系統健康發展的集體責任。中國已經建立了一套監管方法,對于銀行業的增長進行穩健的管理,目前監管機構和銀行管理層的對話,仍然是聚焦與改善公司治理和健全財務及風險管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