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日前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從二00五年到二0一0年,中國將出現私人購車高峰。
此間有關專家還分析指出,二十一世紀,亞洲將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而中國 勢必成為亞洲最大的汽車市場。目前,中國大中城市的購車熱一年高似一年,有增無減。轎車進入中國普通百姓家庭將不再是一個遙遠的夢。
從中國目前城鎮居民的收入情況來看,至少有三億左右的居民有能力購車。據測算,到今年年底,中國人均GDP將超過八百美元。而中國沿海地區則已達到二千到三千美元。按照國際慣例,人均GDP超過一千美元就可進入汽車私人消費的快速增長期,故此,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大部分居民已完全有能力進行汽車消費。此外,“入世”后汽車預期價格下降等因素也使轎車進入中國普通家庭成為可能。
雖然轎車進入家庭美夢將圓,但潛在的消費者仍對中國汽車的消費環境普遍感到失望。首先,還是價格偏高。中國汽車的零售價要比國外同類汽車的價格幾乎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究其原因在于,國內汽車生產廠家規模太小,生產汽車成本過高;再就是轎車平均的利潤太高,遠遠高于國外汽車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平均利潤。
此外,價格以外的各種名目的稅費嚴重制約了汽車消費。在購買階段,消費者除去要承擔增值稅和消費稅外,還要承擔購置附加費、驗車費等等。在使用階段,還要承擔車船使用稅、汽車消費稅、車輛管理費等等費用。這些收費大大超過了買車本身的費用。
專家強調,政府現在已經建議將轎車消費納入“十五”規劃,其意義將十分深遠,這不僅是為了要把汽車作為經濟增長和創造下一輪新消費的一個亮點,同時也為中國汽車業加入WTO作好充分準備。
鑒于“入世”將對中國汽車工業構成一定意義上的挑戰和威脅,在汽車尚未降低關稅之前提出“鼓勵轎車進入家庭”的戰略也是具有深刻的意義。在今后五至六年的過渡期內啟動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一方面可以讓汽車生產廠家用足生產能力,發揮自己的比較優勢,逐步為參與競爭作準備;同時,還可以利用中國龐大的消費市場,吸引跨國公司前來中國投資,從而減少汽車成品的進口。(記者閆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