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大考驗 “絕對是革命”的變革
董文標至少承受著“既要保持上市公司業績,又要推進改革”的雙重壓力。
盡管在外界看來,董文標是個“急性子”,但對于事業部改革,他卻顯得頗富耐心。
在董文標看來,如今,改革的最大困惑仍是觀念問題、認識問題。其實,自1996年民生銀行創立之初就任副行長的董文標,對下屬充滿信任,提起他們還頗為自豪:“像我們民生銀行,我自己清楚。目前比較難,大家比較累,但是只要一放到大事上,弦一拉,馬上就團結了,義不容辭。大家都還是有這種事業心、有這種覺悟的。”
這并非盲目自信。曾于2007年12月21日至24日帶隊到山西太原分行進行分人分賬操作驗收的林云山,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客戶分開,人員分開,一部分留給分行,一部分留給事業部,三四天就分完了”;而民生銀行24家分行的分人分賬,則在2007年11、12月的50天內全部收尾。他感慨說:“民生的執行力確實很快,這一點很了不起!”
但是,現實仍容不得董文標半點疏忽。面對這場他自稱為“絕對是革命”的變革,面對這場因影響到方方面面利益而導致探索過程異常艱難的改革,他至少承受著“既要保持上市公司業績,又要推進改革”的雙重壓力。
“通過一段實踐以后,我們大家突然發現,要把路標弄明白,100米一個,100米一個,就避免走到外面去了。”他形象地告訴《英才》記者:要設置好路標。
“事業部改革觀念的轉變有一個過程,要允許有不同看法。”即便是在改革行進到半年左右之時,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仍然如此要求下屬。
中國建設銀行研究部高級副經理趙慶明也有著類似看法:“它(事業部改革)的難點主要是觀念能不能跟上,業務骨干的思想能不能跟上改革的思路?這是很重要的。”
對于事業部改革的骨干,董文標同樣充滿信任,他認為,就像“抓藥,賣中藥,他剛去的時候要用秤秤一秤,多少多少,但是搞三年以后就不用秤了,一把抓就知道多少,這就是專家。”
對此,民生銀行地產事業部總經理楊毓感觸頗深,當然還有點兒“受寵若驚”——上任僅半年,董文標竟然以“地產界的專家”來形容自己了。
“定期董事長會跟我們有座談。前段時間來聽我們做匯報,他很關心,因為董事長也經過慎重考慮,各方面咨詢定下來這個事,希望我們把這個事情做好。”楊毓告訴《英才》記者。
在楊毓看來,事業部改革確實讓自己和一批客戶經理受到了巨大挑戰。“以前我們在分行,相對來講面要多一點,從前臺、中臺、后臺我全都要管,而且介入的行業也很龐雜”,他覺得那時的狀態有點兒像“萬金油”;而今,“不能說是行業專家,至少對這個行業了解了、認識了。”
專業化的好處,自然顯而易見,比如,可以實現有限資金的集約化經營。以大客戶為例,“因為大客戶的需求比較大,你給他兩億、三億、五億,他可能不會有什么感覺”,但問題在于,你能夠有多少個三億、五億給他呢?而事業部成立之后,則可以對大客戶的資金需求進行科學測定,然后,“我們保證他的自主供應,保證他實現收入最大化,這樣我們認為風險是可控的,而且我們可以通過一些產品的創新,贏取相對高的一個收益。”
實際上,這些好處在設計改革方案時就設想到了。當時對電力的數據分析顯示:245個核心客戶存款占全行業的85%,貸款占95%;前十名核心客戶存款占32%,貸款占20%。結論是:單一客戶規模大。自然而然的,集中精力全方位地支持大客戶,遠比“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模式有效得多。
對過去半年的業務進展“比較滿意”的楊毓笑著表示:“未來還是可以憧憬一下的。”按照今年初的測算,地產金融部“2008年末貸款金額達630億元;全年責任利潤能完成15.9億元”。
除了充分的信任,董文標顯然運用了更多的技巧,以減少改革所帶來的震蕩。
事業部改革將對分行產生巨大影響。“在事業部改革中,行長的權利被削弱了”,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分析稱:“因為涉及權利的重新分配,各個部門協調的成本會升高,這樣難免會產生一些內部的矛盾。”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民生銀行此次任命的事業部總裁,相當一部分來自于分行行長或副行長。“他來管這個事業部的時候,會有這種感受去跟分行行長做很好的溝通。”民生信用卡中心總裁楊科分析認為。
這種獨具匠心的安排,不僅可以最大化地減少“內部矛盾”,還可以實現董文標的要求——“事業部和分行不是一對矛盾體,而是一部更好的合作曲”。他認為,事業部和分行可以形成“魚水關系”,并實現“共同富裕”。
不過,董文標需要面對的,不總是好消息。今年5月,一則指稱民生銀行“人員大量流失”的帖子在股吧里引起了震蕩,稱“離職人員數量在半年內達到員工數量的三分之一,而幾乎沒有優秀人才從其他銀行進入”。為此,民生銀行專門進行了調查,結果是:事業部所屬的1100人,離開的是20人,但又新進了40人。
“你說這怎么能叫員工大量流失呢?20人里,其中有9人是考核不合格,人家自己走了,我們每年都有考核不合格自己走的,以前怎么不說?”當時負責調查的林云山,頗為無奈地表示。
令董文標頗感欣慰的是,盡管改革之初設定了三種可能的結局,但如今,總體運行情況比去年底預想得要好。7月1日,各個事業部負責人在京郊開了次碰頭會,大家一致的看法是:改革可以加速,提前一個季度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