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企集體逃離中國背后:老板多為農村暴發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10:52 大洋網-廣州日報
港企、臺企、韓企,中國經濟領域風云一時的企業,是“半夜逃離”還是在“拐點”徘徊? 珠江三角洲在產業升級問題上,是將成為“先驅”還是“先烈”? 本版從今日起刊發專題報道,從調查國內有代表性的產業轉移地區入手,剖析珠三角產業升級的制約因素和挑戰。 僅僅去年一年,就有87家韓國企業未經清算離開了山東,官方說法叫做“非正常撤資”,媒體命之為“半夜逃跑”。事實上,過去5年里,“半夜逃跑”一直在上演,2003年有21家,2004年有25家,2005年有30家,2006年有43家,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只不過,2007年一下子上升到87家,讓相關人士吃了一驚,乃至韓國政府派出調查組來中國調查。 “半夜逃離”是怎樣發生的?這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經濟現實?釋放出什么樣的信號?如何應對“半夜逃離”?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在韓資企業最為密集的山東青島展開了調查。 本報記者 竇豐昌 3月15日,本報記者來到了位于青島北部的城陽區采訪,城陽是韓國企業最為集中的一個區域,青島4000家韓資企業當中,有半數以上落戶城陽區以及毗鄰的李滄區。 村支書至今心有余悸 在城陽區國城路204號,記者找到了“高博箱包有限公司”的廠址,公司銘牌已經脫落殆盡,只有仔細辨認才能看出公司名字。這是一家成立于1992年的韓國公司,高峰時雇用工人320余人,去年農歷八月十五前后,老板卷款走人。 “高博”此處的廠房是租用的,產權所有者是城陽區小北曲村。記者以租用廠房的名義聯系到該村的黨支部書記紀勝師后,紀書記首先問租用廠房做什么,如果還是箱包生產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的話,給的租金再高也不會租。 幾個月過去了,紀書記還沒有從“高博”逃離的陰影中走出來。據悉,“高博”是兩年前開始租用小北曲的廠房的,使用面積1.3萬平方米,年租金100多萬元,簽了10年合同,但僅僅兩年就“半夜逃跑”了。 “高博”逃跑之后,幾百名員工的工資還沒有發,無奈之下,小北曲村墊付了100多萬元的遣散費。 有了這般慘痛的教訓,紀書記再找租客的時候謹慎了很多,基本把勞動密集型企業排除在外,哪怕便宜點,也想租給規模大信譽好的創新性企業。 韓國高管“集體大逃亡” “高博”只是韓企出逃群體中規模比較小的一個,真正引起轟動效應的是位于煙臺的世剛纖維,今年1月12日,該公司10余名韓國管理人員上演了“半夜集體大逃亡”,創造了職工人數最多的半夜“外逃”韓企紀錄。 世剛纖維2001年年初進入中國,是一家綜合性纖維公司,業務范圍涉及縫紉、印染和纖維加工,在煙臺有3家生產工廠,有員工3000余人。 直到去年12月,世剛纖維還向工人正常發放工資,生產還正常進行。后來,由于經營困難,世剛纖維開始進行內部調整。據介紹,1月11日,有債主沖入世剛纖維逼債,10余名韓國管理人員認為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于12日從煙臺乘飛機逃走。 據世剛纖維的韓國外包企業介紹,世剛纖維拖欠當地外包企業人民幣3000萬元,還欠下銀行1500萬元貸款。 3月12日,就在本報記者在青島采訪期間,韓國駐青島總領館的姜亨植領事又一次從青島趕往煙臺,處理世剛纖維的善后事宜。 5年期間206家韓企逃離 據韓國駐青島總領館給本報提供的數字,韓國企業在山東的“擅自撤退”事件是從2003年開始的,2003年之前沒有出現過逃離現象。當年發生了21起逃離,此后開始逐年增加,2004年有25家,2005年有30家,2006年有43家,但是,2007年一下子上升到87家,同比增長1倍有余。 分析顯示,“擅自撤退”的韓國企業多為低工資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其中首飾生產廠家最多,為63家,其余依次是服裝廠33家、皮革廠28家、箱包廠14家、制鞋廠13家。 據山東省外經貿廳提供的數據,2003年來逃逸的206家韓資企業涉及員工2.6萬人,拖欠職工工資1.6億元,拖欠銀行貸款近7億元;而煙臺去年逃逸的三家韓資企業拖欠職工工資370萬元,各項債務3000萬元人民幣。 那么,這么多韓企為什么選擇“外逃”而不是走正常的關閉破產程序呢?據記者了解,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一則他們認為中國的清算法律復雜,程序慢;二是有些企業想借此逃避銀行貸款和人工工資。 高密度的“半夜逃離”引起了韓國方面的高度重視,韓國產業資源部于1月28日至2月1日,分別向青島、上海和廣州派遣調查團,就韓企連夜逃跑現象進行現場調查。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