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財經》2005 > 正文
 

《財經》最新文章:國有資本預算開局(3)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22日 12:27 《財經》雜志

  國資委博弈授權經營企業

  2004年10月底,國資委在北京召集包括財政部等部門的智囊和專家,就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進行研討。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亦曾在公開場合表示,2005年國資委將“按照國務院的部署,會同財政部盡快啟動這項工作”。

  盡管看法不一,國資委最終還是取得了國有資本預算編制的主導權。“這是博弈的結果。”國資委有關人士透露。

  但有關專家分析指出,繼續往前走,“最難啃的骨頭,可能是如何協調國資委與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授權經營企業的利益關系。”

  消息人士向《財經》透露,關于利潤分成問題,國資委的思路是:國資委與中央企業特別是那些特大型企業單獨磋商,可稱“一企一策”。對此,郝福滿認為,中國如果要建立國有資本預算制度,首先就要建立國有企業分紅制度,通過獨立審計的財務會計確保國企分紅。他強調,國資委在此應該增強其對國有企業管理的透明度的角色,應建立其業績年報,并向全國人大匯報。

  不過,對于分紅制度的順利推行,長期研究國有企業的張文魁并不樂觀。在過去的20多年里,國有企業一直遵循著“稅后利潤作為國家再投資留在企業內部作為企業發展基金”的行為模式,“企業已經形成了這種定向思維,沒有分紅的概念,抵觸情緒會很大。”他說。

  國資委有關人士私下也向記者感嘆說,國有企業長期已經形成一種觀念,認為國有資產是他們經營積累起來的,現在要他們上繳利潤,難度不言而喻,尤其是那些高回報的壟斷企業,以及發展中的企業。“那些掌握著得天獨厚的壟斷資源的中央企業,都不同程度把持話語權。如何建立一個科學、公平的國有企業分紅制度,協調國資委和國有企業的利益關系可能是國有資本預算中最大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國有企業中的“大腕”往往是政府授權經營企業,而無論是國務院國資委還是地方國資委,與其關系都未完全理順。在國務院國資委層面,這一類特大型企業有53家,如中石化、中石油、國家電網公司等。對這些特大型企業,國務院授予國資委監管職能,同時也授權這些企業獨立運作;國資委對于這些企業的領導人也沒有任命權。也就是說,這53家特大型企業的“一把手”是由中組部直接任命,“一把手” 以下的干部才由國資委干部管理局管理。

  國資委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津夫認為,國資委在履行“管資產、管人和管事”職責時,的確面臨職責交叉的問題。除了管人的矛盾,在管資產上,國有資產的收益管理面臨與現行財政體制的協調。在管事上,國有資本新增投資的審批、企業重大投資決策權仍控制在行業主管部門。這些都是與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相悖之處。這些矛盾都使得國資委在統領這些授權經營企業時很難發揮真正作用,遑論建立資本預算制度。

  國資委研究中心新產業研究部副部長盧奇駿亦有同感,“這些企業力量很大,國資委對它們沒有資產收益權,收益都留在企業內部,幾乎成為獨立王國。”

  記者獲悉,作為建立國資預算制度的第一步,從2005年起,國務院國資委將開始對中央企業預算、決算進行審批,對企業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內容涉及其經營發展和規劃是否符合要求,成本控制是否按預算執行、投資風險如何,等等。

  此前國有企業沒有一個正規的財務預決算制度,企業預算基本是由企業自己決定,不用上報審批。對于中央企業來說,這應該算一個大的變化。“不能企業老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這個制度對其有一定約束,在某種程度上防止出現類似中航油事件。”國資委有關人士透露。

  以此看來,國資委取得國有資本預算編制的主導權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更為艱難的將是與其轄下那些“巨無霸”式的大企業的博弈。■

[上一頁]  [1]  [2]  [3]

  相關專題:

  《財經》雜志2005封面秀

《財經》雜志2005年2月21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經濟放慢無礙股市尋寶
上海飆地內幕 財經調查
上海土地囤積之謎 《亞洲華爾街日報》/《財經》200強(AW...
房地產信貸:升溫中的火藥庫 公司與產業
外來者的游戲? 1.2億違規電建清查記
香港的土地批租制和房地產盛衰 波音空客訂單之秘
財經觀察 美國電信新版圖浮現
阜新礦難再逼煤礦改革 卡莉向左,惠普向右
經濟學家 民資外資盛宴中國電影業
李劍閣:跳出窠臼看股市 財經速覽
斯蒂格利茨:老年生活何以更缺安全感? 事件
文萃 中國周邊
觀點評述 科技風尚
高西慶:資本市場不能承受之重 人物志
評之評:尋找中國股市的支點 焦點
財經論衡 懲處金融詐騙力度加大
人民幣匯率風云辨——哈繼銘、胡祖六、麥金... 讀者來信
經濟全局 誰在違背市場“游戲規則”?
阜新礦難悲劇 環保執法:制度化面臨考驗
國有資本預算開局 向《金融腐敗求解》作者建言
國資預算北京試水 中國企業如何“基業長青”?
市場與法治 本刊記者于寧獲IWMF世界女記者獎學金
汪丁丁:走出“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 財經專欄
背景:“王直墓”命運 隨筆
法治·動態 說時容易做時難
資本與金融 文化與制度
華夏證券生死之間 “舉國體制”的尷尬
姜建清縱論工行改革 讀書
保險公司交易席位爭議 《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書評:天才與機心
商界·動態 《拉維爾斯坦》書評:分成兩半的政治哲學教授
滬深股市 逝者
中國股市“邊緣化”了嗎? 阿瑟·米勒
香港股市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國資委新聞 全部國有資本預算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聚焦2005春運
世界新聞攝影比賽
2005年CCTV春節晚會
CBA全明星賽球迷投票
澳網公開賽百年
2005新春購車完全手冊
北京2月新推樓盤一覽
新春購房打折信息
《漢武大帝》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