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銀行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財經》2004 > 正文
 

《財經》雜志最新文章:民工荒 無言的警示(4)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30日 00:10 《財經》雜志

  “40歲現象”

  在研究“民工荒”現象的同時,一些學者們還概括出一種“40歲現象”。

  所謂“40歲現象”,是指企業出于控制成本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壓低用于農民工的各
種支出,農民工無法獲得培訓提高的機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復著低水平的勞動,大量年輕的農民工在被透支體力和腦力之后,在40歲左右又被無情地推回農村。

  有學者疾呼,“40歲現象”集中反映了工業化對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掠奪性使用。這種掠奪不僅是對農民工個體的透支,也是對中國勞動力資源的透支,其欠賬要在未來由整個社會承擔。“‘用之而不養之’,農村怎能成為城市勞動力資源的‘蓄水池’?認為中國勞動力可以無限供給更是一廂情愿的主觀臆斷。”

  社保部在2004年上半年對26個城市2000多家企業所做的調查表明,農民工占企業員工總數的59.8%。外地員工占企業員工總數的比重按地域分布依次為:珠江三角洲地區74%,閩東南地區71%,長江三角洲地區59%,環渤海地區49%,中西部地區43%。這項調查表明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農民工已經成為中國工人階層最主要的力量。

  在深圳,這個現象尤為突出。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的劉開明博士告訴《財經》,深圳從31萬人的小漁村發展成今天1000多萬人的大都市,其中外來人口800多萬;這800萬外來人口中,外來農業人口達到485萬。在深圳幾大企業中,寶成集團25萬人,95%是農民工,富士康集團7萬工人中有80%是農民工,比亞迪公司3萬多人有65%是農民工。

  另一方面,深圳的年財政收入由1979年的1721萬元躍升到2003年的1024億元,其中675億元上交中央財政,深圳自己留下的349億元,卻很少有資金用于改善農民工的生存狀況。

  劉開明說:“他們為這個城市創造了那么多財富,為什么不能得到一點回報?如果政府肯從349億元中拿出49億元解決農民工的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和職業培訓,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否則由于惡劣的公共服務系統,大批農民工無法在深圳生活下來,‘民工荒’只會繼續!”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郭虹也認為,在城市化進程中,人們只注重了一個外觀的、硬件的城市化,而忽略了人的城市化。長期以來城鄉二元化的制度安排和文化中城市對農村的歧視,造成了中國的國民分裂,一部分人能夠享受到公民待遇,而另一部分人則不能。“這部分無法享受國民待遇的人最后選擇了‘用腳投票’,這就是‘民工荒’的體制之因。”他說。

  在另一方面,由于全國各地區經濟也在不同程度地發展,農村勞動力外出的選擇余地加大,流向分散。很多過去珠三角、長三角的務工者轉向江西、安徽等內陸中西部省份。比如深圳一家內衣廠在江西建立了一個新廠,計劃招收6000名員工,盡管工資水平略低于廣東,但民工在合計了收入與支出后大多選擇在當地打工。

  2004年這場被廣泛關注的“民工荒”,是勞資博弈的結果。勞方開始獲得有限的討價還價能力,市場的力量在發揮作用。它預告了對勞動力資源不計后果的掠奪式利用走向終結,而完善勞動者權益保障制度、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等已是必須之舉——這就是2004年“民工荒”無言的警示。■

  由協作者文化傳播中心主辦的“全國農民工公共政策改革與服務創新研討會”、本刊實習記者姚娜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專題:

  關注民工荒

  《財經》雜志封面秀

《財經》雜志2004年11月15日刊目錄
www.caijing.com.cn

封面文章
財經觀察
觀點評述
滬深股市
香港股市
經濟全局
公司與產業
評論·中國經濟
評論·海外經濟
追蹤
市場與法治
商事.現場
商事.動態
資本與金融

[上一頁]  [1]  [2]  [3]  [4]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民工荒新聞 全部技工荒新聞




新浪財經24小時熱門新聞排行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電影《天下無賊》公映
楊振寧登記結婚
健力寶事件資本謎局
意甲在線足球經理游戲
年底多款國產新車上市
網友幽默汽車貼圖欣賞
經濟適用房該怎么買
精彩家裝圖片選
天堂II 玩轉港澳指南

<source id="oqoo2"><tbody id="oqoo2"></tbody></source>
<source id="oqoo2"></source>
<kbd id="oqoo2"></kbd>
  • <cite id="oqoo2"></cite>
    <code id="oqoo2"><xmp id="oqoo2">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