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財經媒體秀之《財經》2004 > 正文
 
《財經》:普查減免稅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6月25日 09:35 《財經》雜志

  歷次稅制改革前夕,稅務部門都會做稅收優惠方面的數據收集和調研。然而像此次全國性大規模地減免稅普查,卻是1949年以來首次

  □ 本刊記者 李其諺/文

  時值6月,北京烈日炎炎。推門進入國家稅務總局計統司的辦公室,只見工作人員分
美女啦啦隊招募中 天堂II初章 戰亂魅影
搶注旺鋪得超值禮物 新浪免費郵箱升到30兆
外忙碌,張亞倩處長的辦公桌上堆著一疊厚厚的文件,她抽出了幾張已完成的《減免稅普查實施方案》遞給記者,說:“這是一次全國性的大規模的減免稅普查,以前從來沒有做過,我們普查任務很重,時間又很緊。”

  醞釀已久的全國范圍內進行減免稅普查工作將于6月下旬起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按計劃,普查工作至10月結束。

  據稅務總局計統司的工作人員透露,此次減免稅的普查所涉及的范圍廣泛,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減免稅普查。由于中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稅收優惠政策出臺比較頻繁,這些減免稅總量規模有多大,對稅收收入影響如何,對國民經濟的穩健運行和社會協調發展的支持力度有多大,迄今仍沒有過確切的統計。

  根據稅務總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減免稅普查的對象是2003年底前所有已辦理納稅登記的納稅人,其對象是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管理的各種減免稅,包括增值稅、所得稅、消費稅等各類稅種,而農業五稅、關稅以及海關代征稅收的減免和出口退(免)稅未列其中。

   張亞倩處長告訴《財經》,這次減免稅普查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通過普查,基本摸清全國減免稅的總量規模、主要減免項目以及減免稅在地區、企業類型和行業上的分布特征等基本情況,分析減免稅的政策效益,為下一步研究稅制政策提供第一手的資料”。

  減免稅“稅出多門”

  關于減免稅,中央財經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桓教授認為,根據目前我國財政管理體制的基本特點,稅收的開征、減免等權利全部屬于中央政府,除中央政府有明確授權的減免之外,各級地方政府均無權在中央規定的范圍之外亂開口子。從性質上可劃分為制度減免、臨時減免與其他性質減免。

  制度減免,是按照法律、稅收行政法規和國務院的有關規定的減稅、免稅。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等八個項目可以免征增值稅。

  臨時減免稅,是為臨時照顧納稅人的困難而給予的減稅免稅。主要是照顧納稅人的某些特殊的暫時的困難。例如,在“非典”時期對服務行業實施了一系列減免稅政策。

  其他減免主要是地方政府依照稅收法律、法規賦予的權限,對納稅人實行的減稅、免稅。如地方政府為招商引資所實施的一些諸如“先征后返”等地方性優惠政策。

  站在中央財政的角度看,地方自行出臺的減免稅更加難以控制和統計。

  財政部科研所稅收政策研究室主任孫剛告訴記者,就地方稅而言,省級地方政府在中央授權的范圍內是有一定的減免權的,而省以下則沒有擅自減免的權限。對于企業所得稅,過去是按照隸屬關系,如果是屬于省級以下企業,收入在地方,地方在政策模糊的情況下就直接減免了;但現在企業所得稅已經是中央和地方共享稅了,地方便沒有權力減免。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實現其招商引資的目標,在稅法規定的減免稅的政策之外,施以更多的稅收優惠,或將部分應歸于地方財政的稅款以獎勵基金等借口返還給企業,實行“先征后返”的減免政策。此外,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加大返稅力度,將共享稅中本應歸中央庫的稅收混入地方庫,從而隱匿共享收入。除了越權制定稅收優惠政策,一些地區還出現了“空心開發區”以及企業“區內注冊,區外經營”現象。

  事實上,從1989年至今,中央已經陸續下發《國務院關于整頓稅收秩序加強稅收管理的決定》、《對越權減免稅進行認真處理的通知》和《關于糾正地方自行制定稅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各地區“遵照國務院確定的‘稅法必須統一,稅權不能分散’的原則,按照稅收政策、法規,對清理出的越權減稅免稅問題,嚴肅認真地進行處理,切實做到令行禁止” 。稅務系統在歷年的各種稅收檢查中,也對地方違反規定擅自批緩稅擅自減免稅、改變稅率稅基、擅自先征后返等問題進行過查處和糾正。2001年,在稅務系統的稅收執法大檢查中,查出與稅法不相符合的文件901個,違反稅收制度的涉稅金額21.4251億元,違反規定擅自批準的緩稅金額5.6247億元。

  國家審計署近年來在對稅收進行審計時也查出過此類問題。2001年,審計署查出稅務部門違規緩征稅款63.26億元,違反規定減免稅27.61元,應征未征、少征稅款33.99億元,混淆稅收征管范圍和入庫級次17.75億元。

  劉桓認為,目前企業所得稅收入的40%歸地方,60%歸中央。如果地方政府減免企業所得稅,就是拿中央的錢去“為企業買單”。而近年來中央財政雖然連年增收,但財政赤字的情況仍然比較嚴重,中央財政很困難。中央為了維護財經秩序,需要采取措施,其中一個措施就是清理地方的稅收優惠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有關人士介紹說,只有中央政府才有制定稅法的權力,違規的減免稅肯定會對經濟、會對稅收環境有所破壞。

  今年年初,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清理檢查開發區稅收優惠政策問題的通知》,開始對全國范圍內的2527個開發區的稅收優惠政策的適用及執行情況進行過一次清理檢查。截至3月,已經清理出不符合稅法規定的地方違規涉稅文件88份。查出一些不符合新辦企業條件而享受新辦企業稅收優惠、擴大稅收優惠適用范圍、提高優惠比例、延長優惠期限、違規減免稅等問題,累計少繳稅款4.3億元。此外,還查出出區內注冊、區外經營企業1000多戶。

  出路在“合理分權”

  ——盡管在描述減免稅的混亂局面時,地方行為往往被作為抨擊的對象,然而,一些稅務研究專家和官員卻認為事出有因,解決問題的出路在于“合理分權”。

  劉桓說:“減稅政策是各國稅收優惠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稅式支出’應當規范化、制度化。”

  中國在1993年實施工商稅制改革的時候,曾經確立了“合理分權”的指導思想,但事實上,這一思想并沒真正得到落實。在目前實施的分稅制新體制下,雖然中央稅、地方稅已大致明確,地方稅的征管權也基本上下劃到地方一級,但稅權高度集中的狀況尚未完全打破。這主要表現在稅收立法權仍高度集中于中央。目前幾乎所有的地方稅稅種的稅法、條例及其實施細則都是由中央制定和頒發的,只是把屠宰稅、筵席稅的某些稅權(如是否征收及征收額度)下劃由地方決定。地方稅的其他稅權如稅收優惠政策和減免政策也完全集中在中央,地方不再擁有這一權限。這樣一種過度集中型的稅權管理模式很難符合中國各地復雜的經濟情況和千差萬別的稅源狀況,不利于地方政府事權與財權的統一,也不利于地方政府利用稅收杠桿調控地方經濟的正常健康發展。

   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許善達在其所著的《中國稅權研究》一書中指出,地方享有一定程度的稅收權限,運用稅收手段調控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從而使地方通過合法的途徑取得與現實的事權相應的財力,這對于規范地方政府的行為,強化稅收法律的權威性和效力,實現依法治稅,以及防止腐敗都有積極的意義,且不會導致統一的稅法被肢解,所謂“開了正門,歪門邪道就會減少或禁絕”,在稅收執法上“動腦筋”的情況就會減少。

  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財政研究室副主任楊之剛也認為:“從長遠來看,應該賦予地方相應的稅權,并把稅收制度進行規范。”

  歷次稅制改革前夕,稅務部門都會做稅收優惠方面的數據收集和調研。然而像此次全國性大規模的減免稅普查,卻是建國以來的首次。通過普查所獲得的第一手資料,不會對其政提出修改,但會對今后完善減免稅政策以及相關稅制政策產生深遠影響。■

  《財經》雜志暑期大學生實習項目

《財經》雜志6月20日刊目錄
封面文章: 德隆殘局 德隆還有沒有可供重組的資產?靈魂人物唐萬新在哪里?
[圖釋]德隆債務鏈 [評論]何謂市場化處理?
財經觀察: 宏觀調控與民營經濟
觀點評述
日本不良貸款的經驗與教訓
[評之評] 銀行不良貸款的政治經濟學
經濟全局
“市場經濟地位”之辯 通過獲得歐盟和美國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承認,來解決反傾銷中價格可比性問題,是否有些舍近求遠?
專訪美國財政部長財經特使保羅·斯貝爾茨
農發行突圍求生
普查減免稅
重分黃河水
[評論·中國經濟]陰錯陽差數字亂
[評論·海外經濟]亞洲貨幣聯盟構想似是而非
市場與法治
政府行政管理面臨大考
[法治·解讀] 高法求解勞動爭議
儋州勞動爭議案:六年無解的“樣本”
[法治·動態]
資本與金融
深發展成交幕后
建行分立
大連證券倒閉背后
客戶保證金保衛戰
哈啤收購戰終局
[滬深股市] QFII并非炒作人民幣的好工具
[香港股市] H股商機漸顯
產業縱深
汽車新政出臺暗戰
誰在左右鋼價
“8·31大限” 全國各地都需要在2004年8月31日之前解決協議出讓土地歷史遺留問題,為什么對于北京房地產商,這個時間成了“大限”?
中青報與北大青鳥“聯姻”
財經速覽
[焦點]中國人海外安全再引關注
[外刊聚焦]伊拉克的新生
[事件]/[人物志]
本刊誠聘 / 大學生暑期實習項目
[邊緣] 也談科場弊案
河南鎮平曝出高考舞弊案
[讀者來信]
民營企業的瓶頸 / 中國扶貧是一場持久戰 / 警惕農村合作醫療成為腐敗溫床
財經專欄
[隨筆] 特洛伊:沒有神的神話 /“橫以孤”
[讀書] [書評]知與行的艱難 / [序與跋]寡頭的終結 / 6月本刊薦書/新書出版
[逝者] 里根
財經動向
[新聞] 韓桂芝其人 /[商事·動態]
[文事·動態] 經濟緊縮過程已經開始 / 抽回過剩流動性,疏通貨幣傳導機制 / 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不容偏廢 / 金融改革應有清晰方向 / 上市融資應承擔更多真實成本
[商事·現場] 平安保險出海
[文事·前沿] 事業單位改革的分析當有新框架

  相關專題:

  財經媒體封面秀之《財經》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減免稅新聞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基地綁架土耳其人質
第三輪朝核六方會談
財政部審計署報告
曾慶紅李長春出訪
韋爾奇對話中國企業家
2004年各地防汛
鳳凰衛視中華小姐大賽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不良信息舉報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